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港股 > 港股大勢 > 正文

字號:  

估值處低谷水準 港股具備反彈動能

  • 發佈時間:2015-09-24 00:43:2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黃瑩穎  責任編輯:楊菲

  在A股和隔夜美股的雙重夾擊下,香港股市23日大幅下跌,恒生指數當日下跌493.67點至21302.91點,跌幅達2.26%。恒生國企指數則下跌265.14點至9570.25點,跌幅2.7%。針對港股未來的趨勢,部分機構認為,目前港股從估值層面已具備反彈可能,諸如內地銀行股等板塊估值已具備相當吸引力。

  港股積蓄反彈動能

  針對港股未來的趨勢,興業證券近日報告指出,經過3個多月超過25%幅度的調整之後,階段性的政策事件真空期為港股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喘息之機,美聯儲暫緩加息的決定給了新興經濟體一個短暫的休整期。新興經濟體的貨幣貶值和資本外逃的壓力短期下降。同時,美聯儲強調關注“中國和新興市場風險”,新興市場的負反饋,包括貨幣貶值、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以及可能加劇的全球通縮風險,使美國貨幣政策的制訂也不得不更多地考慮新興市場的變化,這對於新興市場無疑是好事。

  此外,興業證券還認為,港股市場估值優勢提供一定的支撐。恒指目前9倍市盈率,國企指數7倍,均處於歷史低谷,且相較滬深300的13倍和MSCI新興市場的12倍都有一定程度的折價;而且由於波動性收斂,恒指日內振幅在明顯減小,反映投資者恐慌情緒的恒指波幅指數已從高點下落20%,顯示投資者情緒在經歷了大起大落後逐漸回歸常態。空頭回補的可能性在上升。恒指及國企指數的整體沽空比例均處於歷史高位附近,意味著一旦觸發速度較快的短線行情,將會迫使空頭被動離場,從而推動多空平衡向多頭有利的方向運作,不排除報復性反彈的可能性。

  不過,港股仍未到反轉時機,興業證券報告指出,港股依然缺乏走出大級別行情的宏觀基礎。全球最擔心的、也是對港股乃至新興市場最重要的兩個問題,美國加息和中國經濟增長以及引發的連鎖反應(匯率、大宗商品等)仍如達摩克利斯之劍般懸于上方。因此對反彈行情的高度及持續性需要保持一定的謹慎性,從反彈到反轉將需要更多催化劑和基本面支撐。

  亦有外行對中國經濟在四季度反彈持較樂觀態度,澳新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表示,近幾個月來消費者信心指數走低的狀況與7-8月宏觀經濟指標疲弱的狀況一致,這也意味著第三季度中國GDP增速可能進一步放緩。但是,隨著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加速推出和實施,這些政策可能將帶動經濟增速在第四季度反彈。預計中國第三季度GDP增速將放緩至6.4%,而第四季度將反彈至6.8%,全年經濟將同比增長6.8%。

  內銀股估值具吸引力

  內地銀行股是H股的權重板塊,不少外資機構對該板塊的看法偏負面。麥格理近日的研究報告指出,內銀板塊投資者正轉向看淡內銀的基本面,而最主要的觀點是資産質素惡化,不良貸款及信貸成本上升,將會是未來數年的現象;樂觀者或會認為不良貸款上升,是內銀對不良資産界定反映現實,但麥格理認為,不良貸款比率與關注及逾期貸款比率之間的差距擴大,亦反映銀行未來仍有撥備壓力。該行下調今年至2017年內銀板塊盈利預測,預期大型銀行今年沒有盈利增長,目前市場預測雖然已經下調,但相信仍然太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不少機構不看好內銀股基本面改善,但認為估值上卻有較大吸引力。麥格理報告認為,未來一年半看不到有任何理由支撐內銀的盈利、資産回報率及股東回報率會于2017年明顯反彈,內銀在明年上半年,其撥備週期或達頂峰,新形成不良貸款會減慢,盈利會隨之復蘇。不過,目前估值低企已然反映了行業的困境,預計未來12個月都不會出現危機。該行預期至今年底內地宏觀數據會略為改善。6月時已下調內銀評級,並不相信H股內銀股市凈率將高於1倍的水準。

  此外,巴克萊報告亦指出,內銀股的估值已反映市場的憂慮,內銀平均股東回報率約7%,不良貸款比率約8%,與日本銀行的股東回報率及西班牙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相若,估值已足以使得內銀股轉趨正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