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會計障礙掃除 銀行理財業務分拆再進一步

  • 發佈時間:2016-01-14 00:30:4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周文靜  責任編輯:胡愛善

  近日,財政部發佈《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8號》,對商業銀行及其子公司應當如何判斷是否控制其理財産品及會計處理問題進行了明確。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資産管理等輕資本業務專業化程度不斷增強,子公司架構運營成為必然趨勢,併為商業銀行帶來全新的成長空間。這一準則的發佈,意味著為未來銀行資産管理業務拆分掃清了會計處理障礙。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中理財業務分拆業務進程較快的主要有光大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銀銀平臺分拆為數金公司,中信銀行也發起設立中信銀行資産管理公司,但尚須監管方核準。廣發證券研究報告稱,理財業務分拆設立子公司有利於強化理財業務的優勢,建立更為完善市場化的員工激勵機制,提升理財業務的專業性和核心競爭力,同時實現風險隔離。

  會計障礙掃除

  分拆理財業務成立獨立的資管公司算不上新鮮事。2015年初,光大銀行就提出將全資設立理財業務子公司,成為首家欲分拆業務的上市商業銀行。隨後,浦發銀行發佈公告,以全資子公司的方式設立浦銀資産管理公司。2015年末,中信銀行亦表示將設立資管公司。不過,前述銀行的分拆還需監管部門的審批核準。銀行方面表示,儘管當前成立子公司還未正式得到監管機構的批復,但私人銀行和信用卡業務的分拆方案已經在研究中。

  日前,財政部發佈《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8號》,無疑將為銀行分拆理財業務掃除會計處理的障礙。文件要求,商業銀行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併財務報表》的相關規定,判斷是否控制其發行的理財産品。如果商業銀行控制該理財産品,應當按照《合併財務報表準則》的規定將該理財産品納入合併範圍。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産品應當作為獨立的會計主體進行會計處理。在對理財産品進行會計處理時,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規範使用會計科目,不得使用諸如“代理理財投資”等可能引起歧義的科目名稱。

  工行資深研究員史晨昱表示,隨著資産管理等輕資本業務專業化程度不斷增強,子公司架構運營成為必然趨勢,併為商業銀行帶來全新的成長空間。現行監管模式下的資産管理子公司化無疑成為推動混業經營的良好契機。而利率市場化是銀行吸引資金供給的突圍手段。

  銀行資管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據第三方機構普益財富估算,2015年銀行理財規模將突破20萬億元。而規模巨大的銀行理財面臨諸多難題,如並未回歸資管業務的本源,大部分投資者仍將其認定為是銀行默認的剛性兌付的存款替代品,同時,很多銀行並不具備足夠的資産管理能力。

  申萬宏源研究報告認為,我國銀行理財業務距離真正的“受人之托、代客理財”資管業務本質相距甚遠。對銀行而言,理財産品也主要是作為存款的替代品存在,存在隱性擔保、剛性兌付(信用錯配)、期限錯配等問題。在資産配置方面,銀行理財産品以固定收益、存款和非標為主,權益類佔比還不到7%。國內與美國銀行資管相比較而言,發展差距較大。

  不過,上述問題也表明瞭國內銀行資管的發展空間值得期待。從整體資産管理規模來看,國內銀行業整體提升空間很大。伴隨金融改革和轉型速度加快,國內銀行資管未來料將出現分化格局,同質化競爭的痛點必將驅使特色銀行登場。未來,銀行理財有望回歸資管本質。從産品端來看,凈值型産品將是發行重點。從資産端來看,在資産荒背景下,銀行理財資金有動力加大對權益類投資,分享資本市場繁榮發展的紅利。

  不過,史晨昱認為,如果真要實現業務拆分,將必須對銀行內部的利益格局進行重新分配。因此,商業銀行資産管理要做到形神兼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是需要相關制度建設的配合。如按照現行的商業銀行法律,銀行尚不能實現分拆資産獨立成立子公司。更為重要的是,資産管理子公司化,與其説是一場管理框架的模式革命,不如説是一次理念和思維的蛻變,更是一項業務重構的系統工程。

  這將給整個銀行業帶來由內至外的新挑戰。從資産管理産品的具體運作來看,資産端方面,具有較高投資回報率的非標項目資源通常掌握在分行及公司投行部門等手裏;資金端方面,個人和大部分機構理財産品的銷售主要由分支行來完成。建立資産管理子公司後,上述協作和定價面臨市場化方向的調整,利益分配問題存在困難。目前看,大部分尚處於準事業部階段。即使是擬成立子公司的股份制銀行,依然貌合神離。如果真要實現業務拆分,將必須對商業銀行內部的利益格局進行重新分配。因此,商業銀行要做到形神兼似的資産管理業務子公司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