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城商行為何不再是香港市場的香餑餑

  • 發佈時間:2015-11-27 08:41:5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港股IPO回暖之時,青島銀行、錦州銀行、鄭州銀行三家內地城商行即將陸續登陸香港市場。不過從前兩家銀行的公開發售情況來看,香港投資者對內地城商行的新股認購頗為冷清。

  基石投資者方面,青島銀行獲得6家基石投資者認購近七成公開發行股份,但錦州銀行卻十分罕見地僅獲1家基石投資者認購15%的發售股份。再看香港散戶態度,青島銀行孖展認購約370萬港元,錦州銀行在輝立、耀才兩家券商的孖展額目前更是僅有30萬港元。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更早赴港上市的重慶銀行、徽商銀行在香港公開發售股份至少獲得7.8倍的超額認購。

  重慶銀行、徽商銀行在港認購火爆與三方面原因有關。從銀行本身看,重慶銀行、徽商銀行分別是西部地區、中部地區的標桿銀行,受益於地區經濟發展,容易受到資金關注;其次,在2007年底重慶農商行赴港上市後,香港市場再也沒有一隻內地區域性銀行股上市,物以稀為貴;另外,大新金融作為重慶銀行的戰略投資者、萬科作為徽商銀行基石投資者,對散戶認購熱情有積極影響。

  不過對於青島銀行、錦州銀行來説可不是這樣,這兩隻內銀股是在多只內銀股上市後進行IPO,規模較小,投資者的投資意願不強,或者説傾向於謀定而後動。此外,近期港股投資者入市意願不強,也影響了兩家城商行IPO的認購。

  估值過低則是影響內銀股新股認購的最大因素,已赴港上市的城商行大多長期陷於破發甚至破凈泥潭,表現欠佳,而內銀股4~5倍的市盈率也低於恒生指數整體市盈率,近年赴港上市的城商行,發行價均貼近招股價下限。

  內銀股估值偏低一直都是一個熱議的話題,尤其是內地城商行股,即便上市時估值已經非常保守,卻仍舊不受投資者歡迎。個中原因,主要是境外投資者對內地銀行板塊的股票存有戒心。

  首先,內地推行利率市場化,存款利率上限鬆綁及多次非對稱降息使得銀行息差收窄,銀行盈利水準承壓,城商行壓力尤大;其次,由於內地經濟“三期疊加”,導致不良貸款不斷上升,境外投資者擔心內銀壞賬水準持續上升;另外,境外投資者對地方政府平臺貸款非常敏感,但城商行卻多有地方政府“影子”,進而壓低整體估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