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今年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産品總額接近4000億

  • 發佈時間:2015-11-19 04:38:04  來源:新華網  作者:梅雙  責任編輯:胡愛善

  年關將至,手握大量閒置資金的上市公司在市場上掀起一股理財參與熱潮。

  據統計,今年初至今,已有534家A股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産品,累計金額近40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家數目前已超過去年全年的412家,金額則超出同期約兩成。

  東方財富Choice終端統計顯示,11月份以來已有90余家公司發佈購買理財産品公告,其中60多家的投入資金中包含閒置募集資金。

  買理財青睞低風險

  從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來看,絕大多數公司購買理財産品鎖定在低風險保本型理財或結構性存款上。

  11月18日就有玉龍股份金禾實業、茂鑫科技等17家上市公司發佈了相關公告。中新醫藥18日公告稱,在確保不影響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正常進行的前提下,同意公司使用不超過5億元的暫時閒置募集資金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有保本約定的短期理財産品或辦理銀行定期存款。

  如此大手筆,今年以來在上市公司中並不少見。新希望公司今年7月表示,同意控股子公司新希望投資有限公司12個月內使用總額不超過20億元購買理財産品。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1月份購買理財産品的上市公司中,認購金額過億的就有26家。

  對於理由,公司通常的説法是“為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率,合理利用閒置資金,增加公司收益”。上海地區某零售業A股上市公司高管告訴記者,保障資金安全是購買理財産品最優先考慮的,因此公司大多會選擇低風險理財産品,期限最短為7天,最長為1年,年化收益率大概在3%~4%左右。

  “銀行理財保本或保證收益産品,安全有保障,收益率高於存款較多,特別是在連續降息的背景下,收益仍較可觀。”某股份制銀行資管部人士表示,儘管信託等産品收益高,但在目前經濟形勢不好、違約事件不斷發生的情況下,風險仍較高。受頻繁降息降準影響,貨幣基金等收益下行,股票基金風險又較高,風險相對最低的保本銀行理財成了上市公司的至愛。

  募資是第一大來源

  賬面上有大量閒置資金的公司熱衷投資理財,而用來購買理財産品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公司閒置的自有資金和募集資金。根據公告,11月份參與金融理財的公司中,使用募集資金購買的大約佔據六成。

  從上市公司掀起的這股投資理財熱潮中,不難發現傳統服裝、零售等公司的身影。“購買理財産品對於無心改善業績的公司來説,也許是種增收的好辦法。”安信證券一位分析師表示。

  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為1.8億元的七匹狼,其依靠理財産品所産生的投資收益就有8952萬元。公司方面稱,目前正在調整發展戰略,擬由“純實業”轉化為“實業+投資”的運營方式,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

  此外,也有一些公司利用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産品並開始借此調整投資策略。今年3月,開開實業稱,公司擬在2015年利用閒置資金總金額不超過1.2億元,購買保本理財産品。

  而在9月份,開開實業擴大了委託理財範圍。“主要考慮到近期銀行理財保本産品收益率大幅降低,公司希望增加現金資産收益和改善公司經營狀況。”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對記者稱,之所以將大量閒置資金用於理財,也跟子公司業務目前不需要扶持、公司主營業務發展穩定有關。

  “年底效應”升溫

  由於年底效應,上市公司的理財熱潮在此時更為凸顯。“每季度末特別是年底,銀行要考核,需要衝規模,這時的資金需求相對較高。”上述資管部人士表示。

  在資金面仍保持寬鬆的市場普遍預期下,市場人士認為,銀行理財收益仍將繼續下調,這也意味著銀行仍會一定程度控制規模增速。“對公理財很多時候是為了維護與企業的關係,所以還是會面向企業客戶發行理財。”上述人士説,為了維護關係,企業想買更高收益的理財産品,銀行即使不想賣,最終也會妥協。

  “這麼多公司寧願買理財也不做實業,説明有些上司公司並不看好自己公司或相關市場。”一位不願署名的分析師稱,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産品,可能也意味著他們認為此中風險低於投資實業或擴大再生産。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對記者表示,企業在購買理財産品時需保證投資者的知情權,保障資訊披露的完整真實,説明清楚購買理財産品所用資金的來源與用途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