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環保産業擴張大躍進?第三方治理公司資金鏈存隱憂

  • 發佈時間:2015-06-11 14:3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楊國華 索煒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環保政策密集出臺,政府及社會各界空前重視環保,環保企業的春天似乎到來。

  在5月25日發改委上線的PPP項目庫中,環保類PPP項目數量最多,總計達到370個,數量上佔比達35%。

  熱火朝天的國家政策支援和鐵腕治污的形狀下,環保企業紛紛“趕”為人先,競相抓住機遇,欲實現企業利益和社會環境改善的“雙贏”。

  一時間,環保股崛起,環保概念受熱捧,眾多中小環保企業走上了並購、擴張的道路。

  然而,急速擴張背後,鉅額資金投入與回收週期長之間存在的矛盾,或時刻困擾著第三方治理公司的資金鏈,據了解,個別上市公司通過輪番融資或不斷增加貸款方式以求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援。對此,專家表示,環保産業大蛋糕雖然誘人,但投資回報週期長,難以形成有效的商業模式,對企業是巨大的考驗。

  “第三方治理”企業動輒投資過億 資金流轉困阻存可能

  今年一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意味著醞釀已久的環境第三方治理從國家層面正式破冰。

  誘人的蛋糕激發了“第三方治理”企業的熱情,而如今的環保産業,如同一場令人垂涎欲滴的饕餮盛宴,催動著巨頭們加速跑馬圈地,不少巨頭為了急速擴張,如“撒錢”般地將鉅額資金投向各地。

  這其中就有國資背景且已上市的某第三方治理公司。

  據該國資背景公司資料顯示,其工程項目分佈于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共計49個城市,位居國內水務行業前列。

  數據顯示,自2014年下半年,該國資背景公司便開始大規模的擴張步伐。2014年7月,該公司發佈公告稱,將以TOT方式以共計9300萬元投資山東某地兩個污水處理廠項目。

  隨後半年內,該公司先後擬投資1.28億元、1.23億元、1.51億元、2.21億元以及1.52 億元人民幣並購或獲得臨沂市、馬鞍山市以及鐵嶺市等多個中小型污水處理公司或特許經營項目。

  2014年12月16日,該公司預估4.17億元總投資山東省某污水處理廠項目。隨後12月19日的同一天內,上述公司出資近2億元收購遼寧某水務公司和某地生活污水處理廠項目。

  進入2015年,該國資背景公司繼續擴張步伐,統計顯示,截至到今年4月,該公司已投入40多億元投建多個污水處理廠。

  此外,該公司還擬2.93億美元(約合17.93億元)收購位於大洋洲的某國固廢處理公司。

  而另一個加速擴張四處“撒錢”的,則也是已上市的一家民營巨頭。

  公開數據顯示,上述民營巨頭先後以6.81 億元收購某節能企業及投入近4億元建設某溫煤焦油輕質化廢水處理項目。

  截至5月,這家民營巨頭僅2015年以來已公告的重大投資項目合計金額已超過百億元。

  事實上,上述兩公司只是目前環保産業持續發燒狀態下,巨頭們瘋狂搶灘市場的一個縮影。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國內環保産業項目融資難一直都是第一大問題,隨著我國政府對環保産業的重視,該行業內的某公司2015年以來光新項目、新並購的投入就高達上百億元,在快速擴張的同時,風險亦不可忽視。

  那麼,環保第三方治理的蛋糕真的那麼大嗎?從實踐上看,也有部分企業由於虧損、搬遷、減産、關停等原因,拿不出資金來進行第三方治理。

  “環保類公司因其高度依賴財政補貼,業務擴張速度過快”,宋清輝稱。

  環保産業急速膨脹 産能過剩風險不容忽視

  眾所週知,急速擴張背後,需要鉅額資金投入,由於行業特性,回收週期長或時刻困擾著第三方治理工資的資金供應鏈。

  因此,一些上市公司為籌集資金,分別通過輪番增發或貸款等融資方式以求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援,這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經營壓力和風險率。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大部分特許經營項目收益預期為8%-10%,而這還只是預期收益,如果項目一旦達不到預期或個別項目出現意外,那麼急速擴張下的企業,其資金鏈或將受到嚴重威脅。

  而上述可能,也被不少業內人士所擔憂。“這種風險是可能存在的,一旦出現政策變動,或達不到預期,這些問題都可能暴露出來。所以,我們公司一直在強調品質,我始終認為,最終贏得市場的不是你企業佔的地方有多大,而是依靠産品品質和服務的品質。”博天環境集團董事長趙笠鈞在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時表達上述觀點。

  事實上,收益預期確實可能存在較大變動,並且一旦實際收益比預期略微降低,本該盈利的項目則可能成為企業包袱。

  例如上述國資背景公司其下屬公司某項目,因年度投資收益率不足6%而將其轉讓。

  不過為了全國佈局,上述兩家公司還是通過大量貸款和定增補血方式來補充現金流。

  2014年,先是國資背景公司募集資金總額接近25億元,而上述民營巨頭也于近日發佈定增預案,擬募資30.96億元,用於3 個BOT 項目、1 個TOT 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媒體報道稱,2015年,上述的民營巨頭公司已公告的重大投資項目合計金額達89.47 億元,但截至2015年一季度,公司貨幣資金8.58億元,資金需求存在較大缺口。

  除了通過定增募集資金,向金融機構貸款也是個別第三方治理公司的資金主要來源之一。

  例如該國資背景公司,現已證實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裏,該公司先後以委託貸款方式為下屬子公司貸款高達近20億元。

  事實上,疑慮重重的還有上述的民營巨頭公司,在環保産業熱情高漲的今天,該民營巨頭公司一邊增發募資擴張市場份額,一邊卻是持股人大量減持套現。媒體報道指出,特別是在今年發佈增發預案欲募資30多億元前,該民營巨頭就出現了持股人大量減持套現60多億元現象。

  宋清輝告訴新華網記者,環保類公司因其高度依賴財政補貼,業務擴張速度過快,加上因環保産業自身急速發展,帶來的激烈競爭,産能肯定會存在過剩等值得市場投資者注意的潛在風險。例如,中國光伏企業所面臨的困境就是個生動的案例,環保企業應引以為戒,否則該行業將迎來黑暗十年。

  而天一環境董事長王冰也認為,盲目的擴張或引發諸多風險。

  “很多企業包括上市公司對於水處理設施這方面的規模的增加,會産生一些負面的問題。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項目更多會造成項目建設期的拖遝,項目資金不足造成項目處理不佳,不能按期完工,不能及時處理産生的污水。”天一環境董事長王冰則新華網記者,另一方面來説,如果項目沒有選擇,對於運營企業技術範圍不能覆蓋的這種市場存在的污水處理需求也進行一種收購性的併入你的運營企業規模,也可能在《新環保法》或者是《水十條》比較嚴厲的環保政策下,成為一個“燙手的山芋”,這個還是要量力而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