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業監管更國際化更市場化

  • 發佈時間:2015-11-16 05:29:41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唐燁  責任編輯:胡愛善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實施;利率市場化等改革快速推進;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涌現……“‘十二五’期間,上海的金融業更開放、更國際化、更市場化,在監管理念與標準上,上海銀監局也緊跟變化、與時俱進。”上海銀監局副局長馬立新説。

  “過去五年,上海銀行業金融機構類型更豐富、業務功能更齊全、創新更活躍,金融創新功能不斷增強。”上海已經成為吸引高層級銀行、總部級功能型金融機構的“高地”。

  截至今年9月末,在滬各類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有81家,分行級(分公司)機構170家,上海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數佔全國比重達12%;在滬票據等六大類26家持牌專營機構,佔全國持牌專營機構數量比重近20%;上海外資銀行機構數量佔全國一半以上,外資法人銀行總資産佔全國的比重超過80%。金融開放程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上海成立了首家民營銀行——華瑞銀行,民營汽車金融公司東正汽車金融、吉致汽車金融相繼開業。上海銀行業機構的金融創新功能不斷增強,尤其是跨境金融服務加快發展。在自貿區政策引導下,跨境結算、全球現金管理、境外貸款、離岸業務、國際版要素交易平臺配套服務等業務加快發展。

  金融政策紅利的釋放、金融創新不斷涌現,對金融監管也提出了挑戰,上海銀監局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今年年初,上海銀監局推出“自貿區銀行業務創新監管互動機制”,為在滬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創新碰到阻力時提供先行先試的綠色通道。“有的金融創新業務在原來的金融監管制度下並沒有被覆蓋到。這時,有的銀行可能就會自己直接先做。這樣做,一方面産生了監管的灰色地帶,另一方面不利於營造公平公正的創新環境。有了互動機制後,銀行在發展創新業務時如果犯難,可以按照銀監局的要求上報,銀監局能夠給予單獨評估和回復。”馬立新介紹。

  這只是一個實例,過去五年,上海銀監局在營造公平公正創新環境中做了大量工作。

  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是金融監管的重頭戲。“誠信與法治環境的好壞,關係到金融市場參與者的合法權益,關係到整個金融市場的信心。”上海銀監局的風險提示和預警一向被業內視作“神算子”,可以幫助銀行在風險全面爆發前嚴陣以待。馬立新説,上海銀監局及時敏銳發現、提示和處置了一些區域性風險苗頭,加強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有效應對,包括鋼貿風險、銅融資風險、商業地産風險、票據理財風險、異地信託風險等,特別是成功化解了鋼貿風險,為上海銀行業創新發展爭取了主動,也為上海銀行業支援上海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同時,上海銀監局堅持依法監管、為民監管、陽光監管。上海銀監局成立至2015年10月底,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160例,罰沒金額共計3884余萬元。

  過去五年,上海銀監局內部治理上也不斷創新,營造了一個專業高效的監管環境。如,“在監管治理架構上,構建了包括機構、風險和業務維度的‘三維一體’監管治理架構,以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為標準,著重探索實施對重點風險和新興産品或業務的跨機構、跨行業、跨風險的全面監測,分析銀行新興商業模式的實質,加強對産品/業務的全流程監管等。”

  “下一步,上海銀監局在監管上將向多個方向發力:在監管理念與標準上更加國際化與市場化;與時俱進提高風險監管能力; 在守住風險底線情況下,探索進一步支援金融創新的監管模式等等。”馬立新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