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國際地位穩中有升銀監會推動中國銀行業改革發展

  • 發佈時間:2015-11-06 22:51:38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韓雪萌  責任編輯:吳起龍

  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效率

  國際地位穩中有升銀監會有力推動中國銀行業改革發展

  “十二五”期間,銀監會繼續在強化審慎監管理念、豐富監管法規制度、完善監管流程、創新監管工具方法、加強監管國際合作和金融監管協調等方面作了積極探索,監管的專業性、有效性和前瞻性繼續提高。在銀監會的引領下,中國銀行業國際地位穩中有升,服務實體經濟取得明顯成效。

  國際地位穩中有升

  相關資料顯示,2011年、2013年和2014年,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先後入選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公佈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G-SIFI)。2015年7月,英國《銀行家》雜誌按一級資本最新排名的全球前1000家大銀行中,中資銀行有117家,其中,工、農、中、建四家銀行躋身前十名,中資銀行國際形象明顯改善,綜合影響力逐步增強。 工商銀行轉型發展的成就贏得了市場廣泛認可,2014年,工商銀行獲評《銀行家》“全球最佳商業銀行”,成為該獎項發佈15年來亞洲首家獲頒此獎項的銀行,此外,還蟬聯《銀行家》全球1000家大銀行榜首及美國《福布斯》雜誌全球企業2000強全球最大企業,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品牌與知名度大幅提升。 農業銀行在全球銀行業中的地位不斷提升。2015年在英國《銀行家》雜誌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按一級資本計算)中位列第6位,較2010年的第28位提升22個名次。2014年,農業銀行首次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凸顯了農行對全球金融穩定的重要意義。

  監管架構更加科學

  2015年1月,銀監會進行內部監管架構改革,對內設機構重新進行職責劃分和編制調整,同時,清減行政權力,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在不增加監管資源的情況下,將更多的部門和人員調動到監管領域。強化監管主業,把資源向監管傾斜,提升專業化監管水準;強化依法監管,法有授權必盡責,提升監管威懾力;強化權責厘清,簡政放權,為創新預留空間;強化頂層設計,統一標準,推進政策和規制統籌;強化金融服務,歸併功能監管,促進為民監管,提升服務合力。 在實踐中,銀監會形成了包括不良資産率、流動性比率、撥備覆蓋率等在內的行之有效的監管“工具箱”。近年來,銀監會充分吸收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教訓,進一步完善審慎監管政策工具,探索運用逆週期資本、動態撥備、貸款價值比率等逆週期監管工具,增強銀行業應對經濟週期性波動和結構性調整的能力。同時,加強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實施系統重要性附加資本要求,制定恢復和處置計劃等。

  服務實體經濟成效明顯

  “十二五”期間,銀監會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貫徹落實中央“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大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民生消費和綠色信貸等方面的信貸支援力度。 在國民經濟重點領域,銀行業發揮了突出作用,貸款增長較快。截至2015年9月末,基礎設施行業貸款餘額為19.04萬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51.1%;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餘額1.8萬億元,比2011年末增長276.6%。 國家開發銀行積極服務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在國家戰略重點領域發揮骨幹作用,累計提供人民幣社會融資總量13.7萬億元。

  “十二五”期間,累計向“兩基一支”領域投放人民幣貸款7.5萬億元,佔同期貸款發放的98%。在鐵路建設方面,累計發放鐵路貸款7559億元,貸款餘額6903億元,重點支援國鐵、國家高速鐵路網、重大區際幹線、煤運通道等領域重大建設項目,累計支援建設鐵路里程約1.2萬公里,約佔全國60%。

  “十二五”時期是農發行加大信貸支農力度、深化改革發展的重要時期。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經營困難,農發行全力服務“三農”,在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上取得了明顯成效。2011年至今,累放糧棉油收儲貸款22738.45億元。每年支援收購的糧食佔商品量的60%以上、棉花佔産量的50%以上,有效解決了“賣糧難”和“打白條”的問題,保護了糧農、棉農的利益。2011年至今,累放糖、肉、毛絨和化肥等專項儲備貸款1751.33億元,促進了重要農産品和農業生産資料的有效供給,維護了市場穩定。 建設銀行加大對民生領域、經濟薄弱環節金融支援力度。發揮建行在住房金融領域的傳統優勢,截至2015年9月末,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8萬億元,新增3837億元,為居民家庭購買首套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提供優質住房金融服務。建行承辦的全國公積金業務佔比超過50%,累計向1000多萬個職工家庭發放公積金貸款近兩萬億元,為61.8萬戶中低收入居民發放保障性住房商業按揭和公積金貸款983億元。

  普惠金融需求滿足度進一步提高

  2014年,銀監會研究形成《中國銀監會關於發展普惠金融的課題報告》,並牽頭起草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若干意見》。2015年,銀監會牽頭起草《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加大信貸投放、擴大網點覆蓋面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和特殊群體的金融支援力度,讓銀行業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城鄉居民。截至2015年9月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達22.5萬億元,佔各項貸款比重23.1%,較2011年末增長82.7%,比各項貸款增速高14.7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貸款戶數1183.3萬戶,較上年同期增長7.4%,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90.6%。截至2015年6月末,涉農貸款(不含票據融資)餘額25.1萬億元,同比增長11.5%,比各項貸款增速高0.6個百分點。銀行業金融機構還通過設立社區支行、小微支行,逐步實現城市社區和鄉鎮的金融機構全覆蓋。

  綠色信貸取得實質性進展

  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國家産業政策,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控的原則,促進化解過剩産能和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發展綠色信貸,支援節能環保工程建設。截至2015年9月末,21家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向包括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鋁冶煉、金屬船舶製造等在內的産能嚴重過剩行業的貸款餘額1.1萬億元,比2013年末(有統計數據)減少104.8億元,下降幅度為1.0%。截至2015年6月末,綠色信貸餘額6.6萬億元,較2013年6月末(有統計數據)的4.9萬億元增長36.6%。 “十二五”期間,在銀監會的引領下,在銀行業系統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以及國家有關部門、地方政府的支援配合下,銀行業監管能力和有效性持續提升,成功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有力地推動了中國銀行業的改革發展,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平穩健康增長。下一步,面對“十三五”的宏偉目標,銀監會將以提高金融資源配置的整體品質和綜合效率為中心,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金融治理體系、金融服務機制和金融發展方式,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奮鬥。

中國銀行(601988)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