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盈利增速繼續放緩 業務創新打造新增長點

  • 發佈時間:2015-11-02 11:18:28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王好強  責任編輯:劉波

  

製圖:龔甜甜

  

製圖:龔甜甜

  編者按 截至10月31日,包括5家國有控股大型銀行、8家股份制銀行以及3家城商行在內的16家上市銀行三季報已集中披露完畢,前三季度,16家上市銀行凈利潤共計10284.6億元。儘管上市銀行的盈利保持了正增長,但業績增速持續放緩態勢仍未改觀。不過,隨著“一帶一路”等戰略的落實,上市銀行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隨著金融改革開放的推進,銀行業轉型發展進一步深化,經營模式也有明顯改善,為商業銀行創造了新的業務增長點。

  在宏觀經濟形勢依然複雜、利率市場化改革剛剛完成、不良資産上升態勢難改的背景下,三季報透露出哪些值得關注的資訊及趨勢?全年上市銀行又將交出怎樣的成績單?今天起本報推出一組報道,從盈利、不良、轉型三個方面,對上市銀行三季報數據進行解讀,並試圖作出前瞻性分析,敬請關注。

  銀行業的盈利形勢越來越嚴峻,在二季度盈利增速放緩的基礎上,三季度依舊下滑。

  在外需疲弱、産能過剩和去杠桿等因素綜合影響下,國內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銀行業信貸需求不旺,信用風險加快暴露讓銀行業的盈利增速繼續放緩。

  面對盈利增速的下降,無論是大型銀行還是中小銀行都在加快轉型,通過對接國家戰略、業務創新來加大盈利增速。

  盈利增速持續放緩

  三季報顯示,銀行業整體的盈利增速明顯下降,而且大型銀行盈利增速的下降尤為明顯。從數據來看,五大行中除交行三季度的盈利增速超過1%,為1.01%外,其餘大行的盈利增速均低於1%,工、農、中、建四大行的盈利增速分別為0.65%、0.57%、0.79%和0.73%。

  對此,業內似乎也早有預計。今年以來,商業銀行凈利潤增速大幅下滑,一季度商業銀行凈利潤增速已經較去年同期下降12.2個百分點,而五大行凈利潤增速則降為1.49%。

  進入二季度後,銀行業面臨的經營形勢依然嚴峻,銀監會數據顯示,2015年商業銀行上半年實現凈利潤8715億元,僅與去年同期持平。而三季度盈利增速進一步下降,商業銀行的轉型發展壓力進一步凸顯。

  對此,交行負責人表示,前三季度,面對宏觀經濟換擋減速、有效融資需求下降、金融市場波動加劇,交行將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堅定不移地推進“深化改革、轉型發展”。

  不過,與五大行三季度盈利增速的近乎停滯相比,儘管中小銀行的盈利增速也有所放緩,但仍有相對不錯的表現。數據顯示,招商銀行(600036,股吧)、興業銀行(601166,股吧)、光大銀行(601818,股吧)、浦發銀行(600000,股吧)盈利增速分別為5.89%、7.62%、2.37%和6.79%,而平安銀行(000001,股吧)、北京銀行(601169,股吧)、南京銀行(601009,股吧)的盈利增速更是保持兩位數增長,分別為13%、12.26%和24.48%。

  在利潤增速的下滑因素中,不良資産的衝擊首當其衝。國內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以及信用風險的加快暴露使得資産品質繼續承壓,為了加強風險防控,各銀行都增加了資産減值損失的計提,成為侵蝕銀行利潤的重要原因。如工行計提資産減值損失615.69億元,同比增長89.7%;建行資産減值損失支出641.23億元,同比增長62.65%;招行資産減值損失439.52億元,同比增長99.8%;北京銀行資産減值損失53.72億元,同比增長69.2%。

  然而,從凈利潤總額上看,銀行業依然保持了穩健的盈利能力。工行、建行、農行、中行、交行、招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等分別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223億元、1920.76億元、1533.70億元、1378.74億元、520.4億元、485億元、412.21億元和371.62億元。

  服務國家戰略 優化貸款結構

  今年以來,儘管銀行業的盈利增速持續下滑,但銀行業通過對接國家戰略和助力經濟結構調整繼續支援符合國家産業政策、重點經濟發展規劃地區、經濟轉型升級、消費民生等領域的信貸需求,嚴格控制高風險行業信貸規模,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優化貸款結構。

  銀行業搶抓“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大客戶、大項目貸款投放成效明顯,對公貸款增量、增速均取得明顯提升。

  數據顯示,農行重點城市行貸款投放加快,第三季度貸款增量佔比達69%。住房、棚戶區改造等民生領域信貸投放力度加大,新增個人住房貸款2824億元,創同期最高水準。而中行也加快推進“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建設,延伸服務網路,截至9月末,中行在“一帶一路”沿線18個國家設立21家分支機構;跟進“一帶一路”境外重大項目約310個,總投資額約2900億美元,中行意向性授信金額約750億美元。

  此外,銀行業根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需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強化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援力度,不僅有效地支援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也打造了新的業務增長點。

  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末,農行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貸款餘額為10812.46億元,貸款增速為10.91%,高於全行各項貸款增速1.33個百分點。農行縣域金融業務保持較快發展,截至9月末,縣域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為28509.04億元,增長7.51%。在832個扶貧重點縣貸款餘額達5836.4億元,比年初增加565.3億元,增幅為10.72%。

  與此同時,北京銀行紮實踐行“服務小微企業”的特色化、差異化服務理念,持續加大對科技企業、文化産業、綠色金融的信貸支援力度。截至三季度末,北京銀行小微企業人民幣公司貸款餘額為2350億元,較年初增加375億元,增幅達19%。其中,科技金融貸款餘額達709億元,較年初增加71億元,增幅達11%;文化金融貸款餘額為325億元,較年初增加105億元,增幅達47%;綠色金融貸款餘額為248億元,較年初增加64億元,增幅達35%。

  業務創新打造新增長點

  在經濟“三期疊加”背景下,銀行業在借力國家戰略尋找盈利新增長點的同時,積極提升業務創新能力,以産品創新增加盈利點。

  從數據來看,工行以三大平臺和三大産品線為主體的網際網路金融業務正成為推動其經營轉型和業務發展的新引擎。據了解,目前工行的網路融資總規模約4500億元,其中基於客戶線上線下直接消費的信用貸款産品“逸貸”客戶數約430萬戶,貸款餘額逾2000億元,網際網路貸款産品“網貸通”,貸款餘額近2300億元,是目前國內單體金額最大的網路融資産品。

  而農行則通過主動對接資本市場,拓展債務融資工具、産業基金等市場化業務加強業務創新。數據顯示,農行前三季度通過發債等方式為企業提供融資4566億元;掌上銀行前三季度新增客戶2522萬戶,交易額突破7萬億元,增長118%。

  中行持續加強産品和業務創新,首家推出人民幣對巴基斯坦盧比現鈔直接報價掛牌交易,成功發行台灣地區首筆人民幣可轉讓定期存單,推出自貿區首批跨境同業存單,全球首發人民幣債券交易指數,設立紐約大宗商品業務中心和倫敦交易中心,並啟動中銀航空租賃境外分拆上市計劃,開啟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幕。

  與此同時,中小銀行的業務創新也成效顯著。以平安銀行為例,今年以來,該行致力打造“專業化、集約化、投行化、綜合化、網際網路化”等差異化特色,三季度平安銀行利差水準實現逆市上升。數據顯示,平安銀行第三季度的存貸差、凈利差、凈息差均逆市環比提升,分別達到4.83%、2.63%、2.76%。

  對此,平安銀行行長邵平表示,凈息差、凈利差的改善從根本上還是得益於商業模式的轉型。如,以行業事業部為平臺,跳出傳統的存、貸、匯思路,幫助客戶搭建平臺,跨界對接資源,沉澱下來的結算資金就是活期存款,成本相較理財或結構性存款大大降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