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利率管制“終結”:銀行業將面臨更大考驗

  • 發佈時間:2015-11-02 11:16:39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王好強  責任編輯:劉波

  不足一年的時間跨度內,央行多次降息、降準,並平穩有序地實現了全面的利率市場化,政策力度和頻度之大可謂空前。

  從實際效果來看,“雙降”一方面有效降低了融資成本,確保了經濟下行壓力之下的平穩增長,緩解了對銀行業資産品質惡化的擔憂;另一方面,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引導式的逐步放開,在使商業銀行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的同時,也給銀行留足了轉型發展的空間,倒逼銀行提升自身的定價能力,並初步形成了差異化定價格局。

  利率管制終結:

  市場化改革水到渠成“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央行的新政意味著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宣告完成,我國的利率管制時代徹底終結。

  實際上,自去年以來,央行在降息、降準的同時,也在同步放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從去年11月22日將存款利率上限設定為1.2倍,到今年3月1日的1.3倍,再到5月11日的1.5倍,再到僅對活期存款和一年以內(含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保留基準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在此過程中,隨著各家銀行逐漸形成各自的存款定價機制,利率市場化實際上已經具備了全面放開的條件。

  此外,伴隨著多次降息、降準的逐步落地,期間存款保險制度順利實施,同業存單發行規模日益壯大,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順利發行,均為利率市場化的全面落地做好了鋪墊,市場化的利率形成機制已經開始發育。

  不過,取消對利率浮動的行政限制後,並不意味著央行不再對利率進行管理,央行表示,“利率調控會更加倚重市場化的貨幣政策工具和傳導機制。”從這個角度講,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進入新階段,核心是要建立健全與市場相適應的利率形成和調控機制,提高央行調控市場利率的有效性。

  從目前情況來看,“通過央行利率政策指導體系引導和調控市場利率”、“各類金融市場以市場基準利率和收益率曲線為基準進行利率定價”和“進一步理順利率傳導機制”將成為央行下一步構建和完善利率政策體系的著力點。

  對此,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儘管存款利率上限徹底放開,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但未來利率調控機制建設、金融機構破産退出機制和基準利率體系建設將是重點,應予以密切關注。

  盈利影響:

  總體不容樂觀“儘管是對稱降息,但由於活期存款利率未變,銀行息差收窄。雖然降準有利於改善銀行資金運用能力,對銀行息差有利,但在目前實體經濟信貸需求不足的情況下,效果也較為有限。”連平分析,在當前流動性較為寬鬆的情況下,由於之前多數銀行並沒有將存款利率上浮到頂,此次完全放開後,存款利率不會普遍大幅上浮。

  而綜合多次降息、降準對銀行盈利的影響來看,業內專家分析認為,總體仍偏負面。分析16家上市銀行的情況不難看到,近一年的降息過程中,隨著存款利率上限的逐步放開,前期各商業銀行因為存款利率的上浮加大,息差收窄相對明顯。

  與此同時,多次降息、降準對理財市場的衝擊也非常明顯。銀率網報告顯示,人民幣理財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在今年一季度相對平穩,二季度自5月份開始進入下跌通道,三季度跌幅加深。而就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銀行理財産品收益仍有進一步下跌空間,這將直接衝擊銀行的主動負債能力。

  不過,考慮到存量貸款和到期貸款重定價兩者之間的差異,長江證券(000783,股吧)認為,單就本次降息而言,對銀行業在未來一年之內的凈利衝擊為-2%。而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短期內對銀行的存款定價策略邊際影響幾乎為零。而最近兩次的降息也確實並未對存款利率的浮動造成太大的影響。

  9月份央行資産負債表顯示,負債端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儲備貨幣)項下降了7060億元,與9月份人民幣貸款放量達成了某種程度的吻合。長江證券更據此推測,三季度末商業銀行超儲率水準有所下降,加之10月份稅款集中入庫,將相應減少銀行體系流動性。預計降準釋放流動性6500億元左右,對上市銀行整體盈利的正面貢獻大約為1%。

  定價能力:

  考驗剛剛開始

  儘管我國的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但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銀行國際化步伐的加快,未來新興業務的創新將層出不窮,銀行必然面臨更多的定價難題,而未來風險定價能力如何,又將直接關乎銀行競爭力和轉型的成功與否。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利率市場化對銀行定價能力的考驗剛剛開始。

  從目前的存款利率情況來看,銀行的差異化定價能力值得肯定。據記者調查,截至目前,所有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已經形成了特定的差異化定價格局,大型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並未在降息後一味提高存款利率,而城商行和農商行則表現出了相對激進的攬存動機。如此一來,差異化定價機制的形成,無疑強化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目前的存款利率定價格局既有利於融資成本的下行,更好地支援了實體經濟,也有利於降低銀行自身的負債壓力。

  雖然商業銀行的存款定價能力已經初步形成,而且隨著貸存比考核的取消,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也明顯提升,但傳統的存款立行正逐漸被資管立行所取代,而資管立行對於資産負債匹配能力、流動性管理能力以及産品和服務創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改善盈利結構、助推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提高銀行自身的定價能力和風險評估能力,無疑成為銀行業下一步轉型的重點。

  不僅如此,隨著利率市場化和我國資本項目開放進程的加快,我國銀行業的國際産品定價能力也亟待提升。多位業內專家表示,國際大型銀行的投行業務佔有收入的很大比重,其中定價能力至關重要。而我國銀行對於跨境並購交易、跨境資金歸集等中間業務的定價經驗明顯不足,定價機制亟待完善。

  對此,連平坦言,“長期看,銀行需要從提高存貸款定價能力、風險定價能力、優化業務結構、轉變發展模式等方面來加以應對利率市場化的衝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