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7日 星期六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央行降息是否導致財富縮水?專家:因果關係不直接

  • 發佈時間:2015-10-29 07:36:28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10月24日,央行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算下來,一年期的存款基準利率降至1.5%,如果與9月的CPI(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6%相減,出現了“負數”。

  中國是否進入“負利率”時代?居民存款會出現哪些變化?

  降息是否導致財富縮水

  所謂“負利率”是指實際CPI高於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已連續兩個月CPI高於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通貨膨脹跑贏了具有基準意義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這意味著,老百姓把錢存在銀行會有貶值的可能。

  這次降息後,一年期存款的基準利率僅為1.5%。也就是説,如果不考慮上浮的情況,10萬元存一年定期,到期本息合計101500元。而剛剛公佈的9月份CPI為1.6%,如果物價維持1.6%的上漲速度,那麼今天用10萬元可以買到的商品一年後就需要101600元。也就是説,如果通過存款的方式放在銀行,居民的財富縮水了100元。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認同這樣的邏輯。“用CPI比較不規範,CPI不是代表通貨膨脹的唯一指標。”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何代欣指出。

  “CPI是一個不斷變動的數據,其波動幅度往往大於實際利率的波動。”何代欣説。

  比如,2014年1月的CPI是2.5%,2015年1月的CPI是0.8%,用波動較大的數據來斷定居民存款利息跑不贏通貨膨脹並不準確。此外,CPI核算體系中食品價格比重較高,代表性不足也增加了數據的不確定。

  何代欣告訴記者,個人將所有財富以一年期人民幣存款方式儲蓄下來,是一種非常極端的情況。降息與財富縮水的因果關係並不直接。個人和家庭財富的支配已經多元化了,實體投資、房産、有價證券、外匯和銀行理財都是錢生錢的途徑。

  在監管層面,“負利率”的説法也並不被認同。

  近日,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發文稱:人民銀行調查數據表明,本次降息後,10月24日~10月26日,商業銀行新吸收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實際加權平均利率為2.02%,高於9月份CPI同比漲幅0.42個百分點。因此,綜合考慮各經濟主體的投資理財行為,當前存款代替産品收益率普遍高於銀行存款利率,更顯著高於同期CPI水準。總體判斷,目前我國仍處於“正利率”時期。

  值得關注的是,央行24日“雙降”時,也放開了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盛松成在文章中稱,商業銀行存款利率定價已具有完全的獨立性。銀行存款定價機制的新變化,決定了不能再直接使用存款基準利率與CPI的差值來判斷“正利率”或“負利率”,而應重點關注兩個指標,一是銀行的存款掛牌利率,二是銀行的實際存款利率。

  從存款掛牌利率來看,人民銀行降息後,對於一年期個人定期存款掛牌利率,34家銀行共出現9種不同的掛牌利率,平均利率水準為1.96%,較9月份CPI高0.36個百分點。其中最高利率水準為2.5%;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掛牌利率最低的銀行,利率也比基準利率高,為1.75%,較9月份CPI高0.15個百分點。

  人民銀行標準化存貸款綜合抽樣統計數據顯示,10月24日~10月26日,按照存款發生額統計,商業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實際加權平均利率為2.02%,是基準利率的1.35倍,高於9月份CPI0.42個百分點。其中,一年期個人定期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約為2.01%,較掛牌平均利率高0.05個百分點,高於9月份CPI0.41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學智告訴記者,從實際市場利率來説,不存在負利率,因為在基礎利率之上,中小銀行會有利率上浮,肯定比1.5%要高。“除了定期存款,銀行推出的各種理財産品也很多,這些理財産品的收益也比CPI要高。”

  數據顯示,9月份商業銀行新發行的15355隻人民幣理財産品平均預期年收益率為4.08%,較9月份CPI高2.48個百分點。其中平均預期年收益率高於1.6%(9月份CPI同比漲幅)的産品有14528隻,佔比達94.61%。

  著力點是推動經濟增長

  那麼,雙降會對哪些群體産生影響?

  “收入越低的家庭,對儲蓄的選擇更大,降息有可能損害這部分人的利益。”何代欣指出。

  在何代欣看來,當經濟出現波動,中低家庭收入受損的情況下,財政對民生方面的支出要進一步擴大。“要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水準不下降,如果短時間內不能提高財政支出的比重,那就要提高效率。”

  “如果不調整儲蓄結構,財富的縮水是必然的。”劉學智分析,我國居民儲蓄的結構在發生轉變,居民理財的比重在資産配置中逐步增高,今後,居民投資理財的需求會更多的釋放出來。“80後、90後的消費觀念、儲蓄觀念已經跟上一代人不同了。”

  銀行利息下降後,投資股市的人會不會多起來?這也是當前的熱點話題。有媒體分析,9月人民幣存款減少3192億元,同比少增4641億元。減少的原因是老百姓的存款又開始進入到股市。

  何代欣並不贊同這樣的説法,在他看來,還沒有直接的數據可以證明利率下降導致儲蓄流入股市。居民存款進入股市有前提,首先是資金不著急用;其次,股市要有穩定的回報,但這個條件現在還是問號。

  何代欣説,居民儲蓄是預防性的儲蓄,意味著老百姓的錢是有用途的,雖然銀行利息低,理財産品利息也在降,但是要把錢投入股市,很多人還是會謹慎。“股市的平穩能給一般投資人帶來多大收益,這是一個很大疑問。”經歷過股災後,散戶看到在股市裏賺錢並不容易,會謹慎進入股市。

  在一些學者看來,央行“雙降”能夠刺激投資,貸款利息下降意味著資金成本下降了,理論上説,資金成本的下降,股市錢會變多,但這個錢是不是老百姓的錢不確定,也有可能是機構的錢。

  “當前,資本市場對股市走勢判斷趨於樂觀。”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告訴記者,美聯儲加息預期減緩將繼續降低中國資金流出壓力。但美國經濟復蘇趨勢不變,中國資金流出壓力依然存在。未來資本流出壓力持續存在環境下,降準可能常態化。

  在劉學智看來,“雙降”主要的著力點是推動經濟增長,因為當前存在增長壓力,所以貨幣政策偏向寬鬆,下一步還會延續寬鬆調節的步伐,如果經濟還存在比較大的下行壓力,不排除降準的可能性。如果融資壓力比較大,降息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