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錦州銀行重提港交所招股書 新招股書爆三大"猛料"

  • 發佈時間:2015-10-19 15:55:2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由於今年4月1日所遞交的港交所IPO招股文件過時失效,受漢能拖累的錦州銀行于本週三(10月14日)重新提交招股書。消息稱,錦州銀行欲借此募資6億美元(約46.5億港元),所得款項凈額將全部用於補充該行資本金。

  更新後的招股書中可謂猛料十足:

  猛料一:

  上半年凈利暴增58.2%

  如果説鄭州銀行(9月30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預披露文件)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45.4%,在凈利潤個位數增長成為常態的銀行業著實引人注目,那麼錦州銀行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58.2%,則更是令人“咋舌”。更值得注意的是,該行2014年全年凈利增速即高達56.6%!

  一家體量剛剛過3000億元的城商行,業績如何取得連續的高增長?財報中已透露原因。

  今年上半年,錦州銀行營業收入增長104.6%至46.8億元,從該行營業收入分部結構來看,該行資金業務已成為第一大業務收入來源,且近年佔比迅速提升。

  在這期間,該行的資金業務大幅增長,2012年至2014年來自該項業務的營業收入及稅前利潤按複合年增長率138.6%增長。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資金業務佔該行營業收入的51.6%及該行稅前利潤的91.6%,成為錦州銀行近年業績高增速的最大助推。

  錦州銀行稱,該行資金業務近幾年的大幅增長,主要是由於對金融機構發行的其他債務工具的投資增加,即採取“擴大資金業務策略”,其中應收款項類投資佔據絕對比重。

  甚至可以説,近年來該行資産規模的增長主要就是靠應收款項類投資,分別佔2013年該行資産增量的56.4%、2014年資産增量的58.3%、今年上半年資産增量的73.1%。

  截至6月末,錦州銀行應收款項類投資在總資産中的佔比達39.9%,較該行貸款和貸款凈額在總資産中的佔比高11個百分點,應收款項類投資餘額1247.9億元,較年初增長57.4%。

  當然,這已是國內銀行業的常態。今年上半年,16家上市銀行應收款項類投資資産增幅亦達46.4%,多數銀行均通過增加此類高收益非標資産來對衝存貸利差的持續收窄。

  一般而言,應收款項類投資項下包含理財産品、信託計劃及資産管理計劃受益權、債券等。其中理財産品多為購買的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有確定期限的理財産品;受益權投資方向則主要為信託公司、券商或資管作為資金受託管理運作的信託貸款或資産管理計劃。

  應收款項類投資規模的上升也帶來的該行此部分利息收入的不斷上升,截至2012、2013、2014年年末及2015年6月末,該行通過應收款項類投資實現利息收入分別為4.6億元、13.4億元、44.9億元、45.8億元。

  不過由於應收款項類投資尚未有活躍的二級市場,而大部分銀行對該類産品的投資期限超過一年,故而該部分資産流動性有限。

  猛料二

  資本充足率急速下降

  銀行上市的上市需求,多因資本補充需求推動而起,不過從錦州銀行公開數據來看,其資本充足水準已觸及監管紅線,資本補充需求尤為強烈。

  根據銀監會2012年12月7日發佈的關於實施《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過渡期安排相關事項的通知要求,作為非系統性重要銀行的錦州銀行需在不晚于2018年末,滿足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低於7.5%,一級資本充足率不低於8.5%,資本充足率不低於10.5%的要求。

  其中在2015年底,非系統性重要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應分別維持在不低於9.3%、7.3%、6.3%的水準。

  從錦州銀行目前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資本充足水準的急劇下降已使該行已觸及監管紅線,急需補充資本。

  該行資本充足水準的下降,主要是由於該行撥備計提的迅速增加。數據顯示,該行資産減值損失由截至去年上半年的1.1億元暴增1276.4%,至今年上半年的15.3億元。

  錦州銀行解釋稱,資産減值損失增加主要由於:(1)因整體經濟下滑而實行更審慎的風險管理政策;(2)以非標資産為投資方向的應收款項類投資規模快速增加;(3)不良貸款隨貸款組合整體增長而有所增加。

  再看看到年底仍在監管紅線內有何後果,首先分析、預測下降原因並制定可行的資本充足率管理計劃是必須的;其次,對於紅線內的銀行,監管曾將約談該行董事會、高管層,並下發監管意見書,內容包括:該行資本管理存在的問題、擬採取的糾正措施和限期達標意見等,還將增加對該行資本充足的監督檢查頻率,以及要求商業銀行對特定風險領域採取風險緩釋措施。

  簡單説就是:你在紅線以下,我就經常關注你,直到你重新回到紅線以上,而在這期間,你要制定回升的措施,另外有些高風險業務你就暫時不要做了。

  猛料三:

  牽涉事主漢能薄膜

  錦州銀行事實上早於今年4月1日便已向港交所遞交預披露文件,並計劃于6月份啟動相關上市流程,然而受漢能事件影響,港交所要求錦州銀行提供更多的相關資料,其上市程式也被拖延至日前。

  公開資訊顯示,錦州銀行與漢能的牽連包括兩方面:一是錦州銀行單一最大股東——銀川寶塔的母公司寧夏寶塔在2014年兩次承接漢能配股;二是錦州銀行有近80億元的授信額度被授予漢能薄膜的母公司——漢能集團。其中後者尤為令市場關注。

  今年5月20日,漢能薄膜發電股價暴跌47%,市值蒸發1443億港元在資本市場上引發關注,也將錦州銀行帶入輿論漩渦。

  錦州銀行在新的招股文件中也對此予以披露,稱確實承受漢能集團的信貸風險。這主要通過三種方式授予信貸資金:

  (1)與漢能掛鉤的受益權轉讓計劃

  (2)錦州銀行發行的非保本型理財産品(A類債務工具)

  (3)錦州銀行發行的保本型理財産品(B類債務工具)

  A類、B類債務工具及相關受益權轉讓計劃由(其中包括):1、上市公司股份作抵押;2、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及最終控股股東所提供的擔保作抵押

  但自2015年5月起,據公開資料,漢能薄膜一直被證監會調查,其股份被暫停買賣,導致作為抵押品的股權的價值存在不確定因素。

  錦州銀行稱,截至6月底,該行于漢能相關的受益權轉讓計劃、A類債務工具、B類債務工具的投資餘額為94.61億元,附有信貸風險敞口凈額(即此部分的資産總額,其信貸風險不能被抵押品或向第三方對衝的其他方式足額抵押)27.7億元。

  今年8月,錦州銀行訂立兩份資産轉讓協議,向兩家中國金融機構出售本行于相關受益權轉讓計劃投資的一部分,未償還結余總面值為19.7億元。

  在與漢能訂立共同協議後,今年8月,該行也接受提早償還通過相關受益權轉讓計劃及B類債務工具墊付的部分款項,未償還總額25.94億元,當中8億元計入信貸風險凈額。

  因此,截至10月7日,該行于相關受益權轉讓計劃的投資結余總額減至36.93億元,有關款項全部由漢能在該行的37億元存款做全面抵押,因此並無計入該行信貸風險凈額。

  截至10月7日,該行所承擔A類債務工具及B類債務工具的信貸風險分別為12億元、0,有關款項均無計入該行的信貸風險敞口,因為有關信貸風險已向第三方作對衝。

  該行認為,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該行于相關受益權轉讓計劃及A類債務工具的投資並無減值虧損撥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