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資産證券化産品吃香 今年規模預計可達2000億

  • 發佈時間:2015-10-12 10:37: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一鳴  責任編輯:胡愛善

  自去年11月證監會備案制新規發佈以來,滬深交易所掛牌的資産證券化(ABS)産品數量和規模均呈現出快速增長趨勢。來自資産管理公司富誠海富通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22日,ABS發行規模達到1615.05億元,較2015年初發行規模增加940億元,增速達139.02%;發行數量增加90個,增速達228%。

  富誠海富通總經理閻小慶近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預測,在維持增速不變的前提下,今年ABS發行規模預計可突破兩千億元。不過,閻小慶同時指出,資産證券化(ABS)業務的進一步發展,必須要在風險識別和定價上消除掉剛性兌付的概念,市場需要形成對不同風險的識別和定價能力。

  潛力發掘尚需市場規範

  所謂資産證券化,通俗來説就是把缺乏流動性、但具有可預期現金流收入的資産,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證券的方式出售以獲取融資,提高資産的流動性。我國的資産證券化根據監管機構的不同可分為:受央行和銀監會監管的信貸資産證券化、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主導的資産支援票據以及受證監會監管的券商、基金子公司的資産證券化業務。

  9月中旬,上證所債券業務副總監劉蔚在某論壇上介紹稱,去年12月至今年8月底,上證所已受理的租賃資産證券化項目有近40個,其中已對29個ABS項目出具了同意掛牌轉讓的無異議函,擬發行總金額接近300億元。其中,19個項目已完成備案,發行金額超過20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的近十年內,只有24個以租賃債權為基礎資産的ABS産品在上證所發行並掛牌轉讓,總發行金額約為250億元。

  “對於大部分企業,ABS可以提供一種更為便宜的融資方式,能夠起到為企業提供資産盤活,調整資産負債表,融入較低成本的長期資金等綜合作用。”閻小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闡述道,尤其是對一些擁有租賃、物業租金和應收債權的企業來説,更可以通過相關設計來實現對應資産的剝離和真實出售,從而優化資産結構,解放相關財務指標。

  不過,閻小慶同時指出,評級機構,SPV(特殊目的載體)管理人,包括原始資産的權益人需要對資産的風險評估和揭示真實負責,定價要充分反映資産的流動性溢價和風險溢價,政府更要從風險的承擔者變為規則和標準的制定者與運作的監督者,最終形成ABS市場化發展的一種自然狀態,這樣ABS業務的潛力才會更大。

  金融機構需求強烈

  “租賃的資産證券化,打破了當前租賃的融資瓶頸,較傳統的銀行貸款而言,ABS業務依託企業信用以及資産本身的價值。同時,ABS融入的資金期限與項目實際資金回收週期相匹配。這兩大優勢對租賃公司來説極具吸引力。”富誠海富通産品與創新部鄭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資産證券化業務的開展,對於資本市場有力地支援實體經濟起到了良好作用。

  從需求端來看,銀行等金融機構對ABS的配置需求十分強烈。例如,9月21日,京東金融公開披露,“京東白條資産證券化”項目(發行額度約8億元)已獲證監會批復,將於今年10月在深交所掛牌。據悉,8億元發行額度已被工商銀行光大銀行等4家銀行悉數認購。

  對此,閻小慶向記者分析指出,這一方面源於連續降息後,市場利率處於較低水準;另一方面,資金逐步從股市涌向固定收益類資産做避險投資,從而壓低了産品發行利率。此外,“銀行願意配置ABS是因為其佔用的風險資本更少,AA-以上評級佔20%的風險資本,AA-以下評級佔50%的風險資本。”閻小慶補充道。

  興業證券分析師唐躍在近期發佈的研報中也指出,從需求端看,社會預期回報率的下降提升了ABS産品的吸引力。本輪股市(牛市)過後,在流動性依舊寬裕的背景下,金融機構資産配置需求旺盛,社會整體的預期回報率,包括理財産品收益率也會持續回落。由此進一步提高了資金對固定收益類産品的需求,特別是信用類的資産需求,下半年ABS産品的吸引力將會遠高於上半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