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分析稱貨幣政策仍將保持寬鬆 降息降準仍有空間

  • 發佈時間:2015-06-25 07:22:0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任曉  責任編輯:張明江

  熱議轉向與否 貨幣政策寬鬆料延續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多次開展定向正回購操作,同時到期MLF(中期借貸便利)未全額續作,引發市場對於貨幣政策取向是否已發生轉折的熱議。多位分析人士認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中國也不容易進入“流動性陷阱”,貨幣政策需繼續保持寬鬆力度,未來降息降準仍有空間。

  預計仍將偏寬鬆

  一些市場人士認為,寬財政將扮演穩增長政策的主角,偏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適度偏緊,更加著眼于定向寬鬆。

  國金證券研究報告認為,近期央行的行為特徵總結為觀望等待或許更貼切。央行連續定向正回購,MLF未續作,這並非轉折,而是觀望等待的成分居多。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在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的背景下,貨幣政策仍將保持偏寬鬆態勢。從央行二季度經濟調查問卷來看,多數指標都創歷史新低,反映出穩增長壓力較大。企業經營持續惡化並制約貸款需求。二季度國內訂單和出口訂單季節性反彈,但季調後仍處於低位,內外需求低迷仍是企業面臨的核心問題。同時,貸款需求嚴重不足。二季度貸款總體需求指數從一季度的68.8%大幅下降至60.4%,創歷史新低。由於需求不足制約企業投資意願,貸款需求大幅下降,信用擴張受阻。

  企業困境傳導到銀行,銀行經營狀況也隨之惡化,寬鬆預期增強。接受央行調查的銀行家認為,宏觀經濟熱度仍在下降,認為當前貨幣政策偏松的受訪問者佔比提高。銀行家經濟信心不足,預期貨幣政策繼續寬鬆。在調查中,預期三季度貨幣政策趨松的銀行家佔比45.8%,大幅高於上季度調查中的34%。

  海通證券研究報告認為,寬財政難持續,寬貨幣是趨勢。6月以來,地方債大規模發行,財政政策真正轉向積極,但從歷史經驗看,財政政策的核心是舉債,屬於透支未來而不可持續,至多在一至兩個季度內起作用,之後寬貨幣仍是主旋律。寬貨幣週期並非結束,而是拉長了。

  流動性陷阱風險低

  有市場觀點認為,近期貨幣政策沒有採取進一步寬鬆舉措的一個原因是當前正面臨“流動性陷阱”。

  對此,華泰證券研究報告認為,近期短期利率正在顯著回升,有季節性因素,但至少説明中國金融市場陷入“流動性陷阱”不是那麼容易。7天回購利率已接近2.9%,隔夜利率也接近1.3%,本週接近年中,預計短期利率會進一步大幅上升。

  近期出臺的政策更多地集中在財政領域,對於貨幣政策是否轉向,華泰證券認為,貨幣政策不會轉向,哪怕是短期。部分市場觀點提出的制約降準、降息的四大理由都不成立。一是有關經濟是否已經企穩。5、6月的經濟表現只能説是些許表像好轉,難言企穩,更遑論復蘇。二是有關“流動性陷阱”。短期利率近期快速上行,説明中國陷入“流動性陷阱”不是那麼簡單和容易。三是有關貨幣政策寬鬆助推股市泡沫,貨幣政策寬鬆如果既不能影響經濟,也不能影響股市,那才是悲哀。四是如果政策重點從貨幣轉向財政,無論債務置換還是經濟企穩,每件事要做好都離不開政策的齊心協力。

  降準預期較一致

  對於降息、降準,市場人士對降準的預期較為一致,但對於年內是否再次降息存在分歧。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認為,三季度末至四季度,經濟將呈現溫和復蘇態勢,年內降息不會發生,但仍存在降準預期。

  國金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央行沒有偏離自身政策基調,從穩健貨幣政策的動態內涵看,更加鬆緊適度,防止過度放水,防止經濟慣性下滑。從貨幣供應目標來看,由於基礎貨幣的主動性噴灌無效,杠桿信用擴張乏力,因此降息仍然為首選政策,目前似處於觀望社會動能與經濟數據變化的等待狀態。建議央行進一步降息,因為單純地依賴財政資金、準財政資金難以持續支撐貨幣供應目標。另一方面,國務院穩增長釋放了較多的準備性需求,考慮到社會層面響應的時滯因素、地方債務置換究竟能帶來多少動能,央行需要等待確定性的結論。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稱,央行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加碼刺激未來必不可少。從貨幣政策層面來看,仍需要有效引導中長期利率下行,降低實際利率對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生産的抑制,預計央行進一步降準或者扭曲操作在未來均有可能見到。

  有專家認為,儘管受美聯儲加息等週邊因素影響,但中國是否降息仍取決於經濟能否觸底回升等內部因素,如果國內低通脹延續而經濟增速未能築底,降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從5月的多項經濟統計數據來看,經濟下行壓力仍未消除,寬鬆貨幣政策仍需加碼。貨幣政策重在疏通政策傳導渠道、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總量與定向調節工具的運用將加力增效,未來中國式扭曲操作或成為常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