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四大行開發貸不良率均值0.71% 合計規模172億元

  • 發佈時間:2015-05-05 07:30:19  來源:新民網  作者:張歆  責任編輯:田燕

  此外,利率較基準上浮三成至8%是很多民營上市房企去年為銀行貸款付出的融資成本,可以説是“小微的定價,大企業的品質”

  “與房地産土豪做朋友”,商業銀行顯然也是有所圖的。

  從價格與資産品質的“性價比”來看,對公業務中的開發貸確實頗為誘人;而個人業務中的按揭貸款雖然定價偏低,但是對於資金成本較低的銀行來説,以量補價還是一個划算的買賣。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8%(利率上浮30%左右)是很多民營上市房企去年在銀行貸款付出的融資成本(幾乎與普通的小微貸款利率持平),如果是未上市的二線房企,其貸款成本肯定還要略高;從銀行的財務數據來看,開發貸的不良貸款率整體仍保持比較低的水準。

  四大行不良開發貸

  合計172億元

  2014年年報顯示,中國銀行去年年底的房地産業不良貸款為21.49億元,佔比為2.15%,不良貸款率由2013年的0.57%下降至0.46%;工商銀行去年年底的房地産業不良貸款為37.13億元,不良貸款率由2013年的0.87%下降至0.84%;建設銀行去年年底的房地産業不良貸款為57.37億元,不良貸款率由2013年的0.76%上升至1.1%;農業銀行去年年底的房地産業不良貸款為55.8億元,不良貸款率由2013年的0.66%上升至0.96%。

  綜合上述數據可以發現,四大行合計的對公房地産行業貸款中,不良貸款合計171.79億元,相對於四大行合計24079億元的開發貸規模來説,不良貸款率約為0.71%。

  具體的資産品質方面,四家銀行兩升兩降。不過從細節來看,不良貸款率上升的勢頭相對更為明顯,這也或許是國有大行主動收縮開發貸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去年開發貸激增的股份制銀行方面,資産品質還是比較穩定的。興業銀行截至去年年底的開發貸仍保持“零不良”的記錄,而開發貸佔比最高(超過13%)的民生銀行,此類業務的不良貸款佔比僅為2.3%。

  從價格來看,開發貸的性價比確實比較高。《證券日報》記者查閱多家上市房企年報發現,民營企業的銀行融資成本要高出很多。上市房企榮豐控股的2014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去年多筆貸款的利率都是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30%,實際利率接近8%;而大型房企金地集團的借款利率上限也達到了8%。

  事實上,即便是上浮30%的利率,也不是所有房企都能獲得的。對於二、三線房企來説,價格翻倍並非聳人聽聞。資金仲介李女士(化名)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在尋找房企融資的項目。她曾對暗訪的《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全國一、二、三線城市的大型房地産開發項目,項目‘四證齊全’,房地産公司具有二級以上資質,就可以協助辦理某國有大行的開發貸,45天放款,且為基準利率”。不過,銀行會在放款前一次性扣款15%,而其所在的仲介也要收取兩個百分點的仲介費。記者計算發現,客戶如果貸款一年,其對應的資金實際成本超過25%;即便按照上限進行三年期貸款,借款人的年化資金成本也達到了13.5%。

  住房按揭貸款

  逼近“價格倒挂”邊緣

  對於涉房貸款中的個人按揭貸款,銀行在定價上則比較“手下留情”,去年年末更是響應監管號召和迎合市場需求實施優惠利率。

  從資産品質來看,按揭貸款還是比較可控的。例如,中國銀行2014年年報顯示,住房抵押業務産生不良貸款50.45億元,佔比為5.06%,不良貸款率保持0.35%未變。

  對於絕大多數商業銀行來説,房貸業務中住房個人按揭的不良貸款率一直以來遠低於信用卡貸款、個人經營類貸款等其他種類的個貸業務。再加上不高於70%的抵押率的保證,即使按揭貸款出現違約並進入不良貸款,商業銀行發生實際損失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

  此外,也有銀行啟動了隱性的名單制管理,個人申請住房按揭時購買的樓盤甚至也成為了銀行放貸與否的關鍵。一家城商行有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該行儘量與大型開發商的品牌地産項目進行合作發放個人貸款,對於一些風險較高的項目則會要求提高首付比例甚至拒貸。

  不過,目前商業銀行優惠後的按揭利率往往不足6%,對於銀行而言,利率空間確實十分有限。

  融360調查結果顯示,今年4月份,北京、上海、深圳、廣州、蘇州等熱點城市首套房平均利率明顯下降,受此影響,全國首套房平均利率在3月份的基礎上繼續下行,由5.76%下調至5.74%。這也是全國首套房平均利率自2014年6月以來的第10次下調。

  另一方面,銀行發行理財産品(也是銀行吸納資金的重要途徑)的預期收益率大多超過5%,部分中小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甚至超過6%。也就是説,銀行的住房按揭貸款利率已經逼近“倒挂”邊緣。

  不過,從體量上來看,上市銀行按揭貸款的增速保持在20%以上,這對於銀行“以量補價”無疑是一個比較好的契機。另外,部分銀行在設定房貸利率時,對於貢獻度較高的客戶給與較高優惠,而貢獻度的背後往往與銀行攬儲或代銷相關。

  “在目前存款成本較高、增長失速的背景下,銀行將貸款與存款掛鉤,可以緩解一部分壓力,雖然銀監會要求禁止存貸掛鉤,但是這種通過綜合貢獻度給客戶打分再決定優惠力度的‘擦邊球’處於灰色地帶,沒有被明令禁止”,業內人士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