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丹:在強化監管中防範影子銀行風險
- 發佈時間:2014-12-09 07:3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影子銀行的概念受到經濟及金融界的廣泛關注。在西方,影子銀行是因金融消費者需求而産生併發展的,在相對完善的金融市場交易機制下有序運作,且以投資銀行、對衝基金為主體的非銀行機構在金融創新中起到重要作用,多表現為資産證券化和回購等業務。它通過交易過程而産生,在交易中注入流動性,在流動性基礎上,同時注重信用風險。傳統金融業要支援經濟發展,一般是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的方式創造,但影子銀行基本不觸動貨幣供應,甚至不太影響利率,就達到了增加信用供應的效果。相比而言,中國的影子銀行尚處於發展的初期,大多數仍是信貸和類信貸業務,且受到嚴格監管。因而,西方和我國的影子銀行的實際情況還是有顯著差異的。
通過銀行理財産品的發展來探討我國影子銀行的體系具有一定現實意義,從2005年開始,銀行理財産品的數量開始呈爆髮式增長。其發展速度遠高於標準化金融市場産品,如債券市場、股票市場、期貨市場等。按照理財資金的投向目的劃分,可以分為投資類理財産品和融資類理財産品。投資類理財産品諸如投資股票、掛鉤商品指數的産品等;融資類産品更多的是投向一些非標資産。按照産品中是否嵌入衍生品,又分為普通性和結構性産品。上述産品中,投向非標資産的融資類理財産品發展最為迅速,而且最易受到關注。分析起來,理財産品的快速發展主要推動力有以下幾個,比如,作為金融市場中重要主體的銀行,在利率市場化下,亟待進行業務轉型,通過業務轉型,降低存貸利差比重,增加中間業務收入;作為需求者的消費者或者融資企業,存在全面金融服務的需求;金融衍生品在我國的迅速發展,各類期貨、遠期、結構化産品為理財産品提供豐富的産品設計模式,等等。
應該説,以銀行理財為主要代表的影子銀行體系的發展,反映了現在商業銀行已經從傳統銀行的存貸款業務向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的轉變,客觀上拓寬了投融資渠道,提升了融資效率,推動了商業銀行轉型創新。因此,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以理財産品、資産證券化、大資管産品、銀信保類産品等為主要特色的傳統銀行體系之外的金融産品已經成為我國金融市場創新的一個重要源泉。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中國的影子銀行更是如此。我們以銀行同業業務為例,買入返售業務的基本操作模式是三方協議模式。通過此種業務對接融資企業,可以投向普通貸款所限制的領域,比如房地産行業和各種類型的政府融資平臺,但這將産生如下問題:首先是影響了國家的貸款投向總體方針,不利於金融支援真正實體經濟的發展;其次,此業務在資産負債表表內、表外時常並未真實反映,一定程度上無法有效統計全社會真實的融資總量,對貨幣政策的制定産生影響;此外,在計提風險資産、撥備等方面,存在少提甚至不提等現象,無法真實反映業務的實質風險,亦存在金融機構之間違規兜底等情況,加之整個業務鏈條相對較長,系統性風險隱患較大。
基於上述原因,對於影子銀行,我們一方面要適應其發展,鼓勵其發展,但是更需完善相關金融監管體系,在強化監管中防範影子銀行風險。
第一,提高金融産品的透明度,建立相關資訊的統計與監測制度和機制。無論對於傳統的銀行表內貸款業務,還是以影子銀行為代表的表外、表表外業務,都必須真實地反映出來,並進行管理。金融産品必須建立完善的收益與風險匹配模型,金融機構的影子銀行産品必須真實反映其風險度,並進行準確的風險資本計提、撥備計提等。
第二,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是加強對影子銀行體系監管的必不可少的條件。貨幣政策必須從數量型政策工具轉向價格性政策工作,通過對代表信用之價格的利率進行調控,將有效解決影子銀行中的繞道行為,且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融資企業利率被刻意拉高的狀況。
第三,充分利用大資管時代的機遇,加快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向資産管理的轉型。在這一模式下,銀行不用將信貸資産出售給信託等非銀金融機構,減少不必要的流通環節,而是可以實現負債端與資産端直接對接,推出各類凈值型産品。這也將游離在表外的資産納入到管理框架之內,更加明晰地體現投資者收益和風險的關係,真正做到投資端和資産端的一一對應。在非標資産由暗轉明的過程中,“銀行影子”的擴張也受到實質性抑制。
第四,建立金融消費者保護機制。影子銀行的“隱蔽”性特徵,加之産品結構豐富複雜,存在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與消費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金融機構在進行産品銷售時,應與客戶簽訂各類必要的合同,合同中應包括明確的風險提示內容,同時應建立法律手續完備性檢查制度和檢查規程。
第五,鼓勵第三方分析和評級機構的發展,以彌補政府監管的不足。影子銀行創新發展快,不能光依託于政府的監管,也需要市場的力量。創新來自於市場,因此,通過市場輔助政府監管,將有利於監管的高效。(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