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今年信貸資産證券化規模或達8000億 銀行集體低調

  • 發佈時間:2015-01-20 07:0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毛宇舟  責任編輯:孫毅

  業內專家指出,目前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資産包的品質是否能夠得到保障

  中國銀監會日前發佈了《中國銀監會關於中信銀行等27家銀行開辦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資格的批復》文件,該文件要求,核準的27家銀行開辦資産證券化業務,應嚴格遵守《金融機構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監督管理辦法》,履行相應備案登記程式,有效防範各類風險。

  光大銀行天津分行相關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批文的實際意義是在審批流程上加以簡化,獲得資格的銀行後續發行新項目時只需要向銀監會報送備案即可,不再走原有審批流程,並且發行規模沒有特別限制,各行不再受限于原先試點額度制,銀行可以根據自身條件自行掌握額度。不過,目前,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的投資者主要還是銀行和銀行理財産品,信貸資産的風險仍集中在銀行體系,各個銀行間互相持有,是不成文的默契。

  CCTV證券資訊頻道執行總編輯鈕文新則對記者表示,目前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資産包的品質是否能夠得到保障,如果大量的不良資産轉嫁給市場,在未來銀行破産的可能性下,投資人就要背負起巨大的風險。

  27家銀行集體低調

  根據銀監會批復的名單,共有27家銀行入選,分別為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恒豐銀行、渤海銀行、北京銀行、河北銀行、晉商銀行、錦州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台州銀行、徽商銀行、南昌銀行、漢口銀行、華融湘江銀行、重慶銀行、南充市商業銀行、寧波銀行、青島銀行。

  對於入選名單,大部分銀行均保持緘默,平安銀行曾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賬號中表示,“信貸資産證券化有助於優化我行的存貸結構,提高資産的流動性,同時豐富信貸風險轉移途徑,有效降低信貸風險,改善融資結構,減少經濟資本佔用,提高資産回報率”,不過本報記者近日發現,該公告已經刪除。

  按照銀監會批文中所述,“已發行過信貸資産支援證券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被視為已具備相關業務資格,可按照新工作流程開展産品報備登記,並應補充完成業務資格審批手續”。“這次的批復只是一個流程上的簡化,在去年已經有條文下來,銀行集體不發聲應該是在等待進一步的政策明確”,一位銀行業內人士表示。

  事實上,早在2014年11月,銀監會已經下發《關於信貸資産證券化備案登記工作流程的通知》,為加大金融支援實體經濟力度,加快推進信貸資産證券化工作,根據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第四次會議和銀監會2014年第8次主席會議的決定,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將由審批制改為業務備案制。該通知表示,本著簡政放權原則,銀監會不再針對證券化産品發行進行逐筆審批,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在申請取得業務資格後開展業務,在發行證券化産品前應進行備案登記。

  而在此前,信貸資産證券化的道路並不平坦,受次貸危機影響,2008年至2011年資産證券化試點暫停。2012年,國務院重啟信貸資産證券化第二輪試點,7家境內金融機構共獲得了500億元的發行額度。2013年8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決定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新增發行額度3000億元。

  産品規模有望激增

  根據中誠信國際數據,2014年1月份到11月份發行的55支産品中,國有銀行共6單,發行金額350.7億元;股份制銀12單,發行金額665.43億元;城商行13單,發行金額351.65億元;農商行5單,發行金額47.66億元;政策性銀行8單,發行金額748.86億元;汽車金融公司7單,發行金額77.96億元;金融租賃公司1單,發行金額10.12億元;資産管理公司3單,發行金額32.57億元。在2012年和2013年,則僅有5支和6支證券化産品發行。

  中誠信國際同時指出,2015年全年發行總規模在4000億元至5000億元左右,交易所市場的資産證券化産品發行規模將呈爆髮式增長,城商行和農商行將成為市場發行的主力,外資行和融資租賃公司的産品將有所增加。

  無獨有偶,招商證券研報也認為,資産證券化緩解銀行資産品質壓力,促進經營方式轉變。通過信貸出表轉移風險,銀行體系不良貸款壓力將減輕,同時也有利於促進銀行經營模式從資産持有向資産交易轉變。樂觀預估,2015年信貸資産證券化規模可達8000億元,接近全年新增信貸額度的8%。

  不過,在銀行業內人士看來,政策上的流程簡化並非是規模驟增的直接原因。“分行願不願意出資産,完全取決於資産價格,比如我去年價格高的時候做的貸款,讓我流動性寬鬆的時候低價出資産,那銀行肯定是不願意的,還有銀行出了資産就要有新的項目補上,對於項目多的銀行還好説,資源貧乏的地方分行,沒有新項目補上,那出了多少資産就等於少了多少利息,那是不划算的,因此做不做證券化産品的積極性是動態的,有需求就積極”,光大銀行天津分行資管部相關人士表示。

  上述人士還對本報記者表示,雖然今年證券化産品預期規模驟增,但是銀行層面來説,總行不會下硬性指標給分行,即便有總行層面調整負債的想法,也會主動徵求分行的意見,或者分行主動上報一些符合總行要求的項目,經過雙方協調,然後再有一定的利益補償機制,幫助分行主動剝離部分低收益資産。

  此外,隨著ABS業務的進一步發展,産品類型和結構設計將更加多樣化。中誠信國際顯示,基礎資産方面,以CLO為例,除了信用貸款可以入池外,抵質押貸款、最高額保證、最高額抵押貸款、銀團貸款也可以入池。華融資産12月發行的華元2014年第二期選取了部分優質的房地産企業和非銀貸款入池,成為又一大突破。一系列的監管鬆綁有利於發起機構更加靈活地進行資産組合,分散資産包風險。在交易結構設計方面,近期在會計迴圈購買出表方面有望得到突破,2015年迴圈結構型産品或將破冰。

  關注資産包風險

  據了解,我國目前的資産證券化産品均為一級證券化産品,雖然結構相對簡單,但是通過優先檔、中間檔和次級檔的三層設計,已經可以發揮出證券化産品的結構化優勢,且較低的杠桿率使得産品與基礎資産的對應性更強。

  雖然信貸資産證券化對於銀行業盤活存量、優化銀行信貸結構上有很好的作用。但是銀行拿出怎樣的資産放到資産池裏,是投資者實實在在所關心的問題。次貸危機前,美國金融監管體系對資産證券化交易風險的管理較多依賴信用評級機構的評估。但事實證明,信用評級機構作為市場交易的參與主體之一,很難真正擔當這一部分監管職能。

  CCTV證券資訊頻道執行總編輯鈕文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表達了對此的憂慮。“信貸資産證券化在中國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主要的問題就在於債務的風險如何去把控,誰去把控,如果不能做到風險透明,機構把爛的資産打包出去,那就是投資人倒楣”。

  “目前SPV即風險隔離主要是信託在做,但是信託的信用等級比銀行還低,那麼誰會去相信,因此在目前中國市場僅僅還是一些大機構在做,為固化資産提供流動性,目前未來前景還不明朗”,鈕文新説。

  而對於銀行人士“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是一種收益有保障的低風險産品,在市場發展成熟以後,汽車金融資産證券化、中小企業貸款資産證券化等産品將更多登上舞臺”的看法,鈕文新同樣認為不容樂觀,他表示,中小企業貸款是世界難題,指望中小企業貸款資産證券化産品來解決融資難的問題,是方向錯誤,中小企業貸款本身就壞賬率高企,做成資産包,買家難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