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信貸資産證券化出籠 中信等27家銀行獲資格

  • 發佈時間:2015-01-14 08:01:09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千呼萬喚始出來。在信貸資産證券化備案制落地兩個月後,這一制度終於迎來了實質性啟動。根據銀監會下發的批復,27家銀行獲批開辦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至此信貸資産證券化將迎來常態化的發展階段。有業內人士預測,今年全年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發行總規模會在4000億-5000億元左右。但是也有不少銀行業人士擔心,在銀行信貸額度不緊張的狀況下,信貸資産證券化熱情又有多高?

  27家銀行獲資格未現國有大行

  信貸資産證券化備案制落地之後,首批名單也隨之現身。然而,中、農、工、建、交五大行和政策性銀行沒有出現在首批名單中。

  根據公告,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恒豐銀行、渤海銀行、北京銀行、晉商銀行、錦州銀行、寧波銀行等27家銀行獲得開辦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資格。其中,光大銀行、恒豐銀行、晉商銀行和錦州銀行尚未公開發行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同時,昨日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宣佈,已攜手交銀國際信託在中國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首期銀行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成為首家推出此類産品的外資銀行。

  首批名單的確認,意味著信貸資産證券化備案制的啟動。按照銀監會此前發佈的《關於信貸資産證券化備案登記工作流程的通知》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證券化産品前需進行備案登記,已備案産品需在3個月內完成發行,3個月內未完成發行的須重新備案。而此前實行審批制時,監管部門需要逐筆對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進行審核,審核內容不僅包括發行主體的資質,更重要的是對入池資産和發行規模等具體內容進行審批,一單證券化産品一般耗時大半年,最快也要花兩三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批復的名單既沒有政策性銀行也沒有國有大行。對此,知情人士稱,這27家銀行全為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是主管上述兩類銀行的銀監會銀行二部主導批復的。至於剩下包括政策性銀行、大型商業銀行、外資行等機構的相關業務資格,將陸續會由對應的主管部門批復發佈。

  信貸資産證券化十年一劍

  通俗點説,信貸資産證券化就是銀行將自己的貸款打個包賣給投資者,如此一來,銀行可以先行回籠資金,然後再釋放資金,投資者則可以分享到銀行貸款的收益。至於“包袱”裏的東西,則有多種,例如住房按揭貸款、基建貸款等。

  據海通證券測算,不考慮新增信貸等因素,我國可操作、有現實動機的信貸資産證券化規模約有2萬億元。盤活如此大的存量信貸資源,不但可以調整信貸結構,降低存量信貸的融資成本,還可以豐富市場投資品種。同時,隨著我國信貸資産證券化發起機構多元化,貸款類別向小微企業、三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傾斜,資金配置更加有效,真正流向實體經濟的資源將增多。

  從2005年試點啟動至今,資産證券化已經發展近十年。但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監管機構由於擔憂過度創新,暫停了國內資産證券化

  試點。直至2012年5月才重啟。由於參與機構種類較少、審批制等原因,信貸資産證券化一直髮展緩慢,到了2014年現象才有所改觀。

  據統計,2013年信貸資産證券化發行6單産品,金額約193億元, 2014年激增至65單,發行金額2770億元。在備案制推出後的一個多月中,

  發行的産品就達到了15單689億元。

  中誠信國際發佈的研報預測,2015年全年發行總規模會在4000億-5000億元左右,其中,城商行和農商行會在發行單數上佔據半壁江山,交

  易所市場的證券化産品發行規模將呈爆髮式增長。

  銀行放開手腳盤活存量

  此次批量化批復,將更快速地盤活銀行的存量資金。“備案制市場已經有充分的準備和預期,這一批復屬於落地文件。2014年試點額度其

  實沒有用滿,所以額度不是瓶頸。但備案制對發行效率是很大的提升。同時,決定信貸資産證券化規模的關鍵是利率環境、投資者培育、二級

  市場培育以及銀行商業模式的轉換。”興業銀行相關分析人士直言。

  “此次的實質性落地,首先打破了此前的審批制流程,其次打破了發行規模的限制,同時品種的限制其實也打破了。”一位股份制銀行相

  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此前所謂的審批制其實是監管層給予銀行固定的額度,銀行提交方案由監管層審批,審批通過後再開始著手準備發行事宜,而備案制後,

  最快可能只要兩周的時間,而且銀行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對相應的資産進行打包。

  雖然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資格發放,能讓銀行減少行政束縛,更放開手腳盤活存量資金,不過,前述銀行業人士也道出了自己的擔心,“

  如果銀行沒有信貸額度可以通過存量資金盤活更多的信貸,但是目前來看商業銀行信貸資金並不緊缺,所以各家銀行的發行熱情如何還有待市

  場考量。不過,監管層的批復可以讓銀行將更多種類的信貸資産打包”。

  而未來如果商業銀行瘋狂發行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會否産生相應的風險?一位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國內的金融市場雖然出現了一定的風

  險,但是出現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極小,這一擔心暫時不必要。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閆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