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對公業務腰桿不硬 貸款更像“賠本賺吆喝”

  • 發佈時間:2015-03-10 06:00:32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毅

  編者按:今年兩會上,銀行業究竟是否屬於弱勢群體的爭論可謂賺足了眼球。事實上,所謂強勢也好、弱勢也罷,自然都是相對而言。本報特從銀行貸款定價端的懸殊表現進行展示,銀行的所謂強勢或弱勢,其實不過是其盈利模式導致的一種註定。

  客大欺店,各行業都大致如此。

  即使是商業銀行,在面對對公業務的大客戶時,或許也深感在定價權上的無力。

  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網站的數據顯示,貸款基礎利率(LPR)此前一直保持在5.51%,央行降息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則直接降至5.3%,並在隨後幾個工作日一直保持不變。

  與LPR下調幾乎同樣時間段(2月28日-3月6日)的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顯示,銀行共發行3個月至6個月期理財産品201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29%;1年以上期理財産品13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79%。也就是説,就部分銀行的一些理財産品而言,銀行的付息率已經接近或高於銀行LPR的收益率,銀行的貸款更像是“賠本賺吆喝”。

  降息立竿見影

  LPR應聲而落

  央行本輪宣佈降息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此前一直保持在5.51%的LPR立竿見影的應聲而落至5.3%。

  公開資訊顯示,LPR是基於報價行自主報出的最優貸款利率計算併發布的貸款市場參考利率。目前,對社會公佈一年期貸款基礎利率。LPR報價銀行團現由9家商業銀行組成,分別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每個交易日根據各報價行的報價,剔除最高、最低各1家報價,對其餘報價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後,得出貸款基礎利率報價平均利率。

  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LPR是金融機構對本行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由於最優質客戶內部評級等級高,信用風險小,往往享受市場上最優惠的貸款利率。而對於其他客戶,金融機構一般根據客戶的信用風險、抵質押情況在LPR的基礎上進行加點。此外,參與LPR報價的5家大型商業銀行和4家股份制銀行都是系統重要性銀行,綜合實力和資産規模都在銀行業處於前列,LPR報價對於同業有較強的標桿作用。

  事實上,在去年11月份央行降息後,LPR也曾下降,在降息後首個交易日下滑了20個基點,至5.56%,此後又進一步下滑至5.51%才企穩。也就是説,三個月內的兩次降息,已經使得貸款基礎利率已累計下滑46個基點。而降息後銀行存款端的價格並沒有保持相同的下滑幅度。尤其是作為銀行吸收資金重要補充的理財産品的收益率,更是已經迫近甚至超越了LPR。

  普益財富公佈的數據顯示,2月28日-3月6日,固定收益類人民幣理財産品共發行696款,其中,1個月以下理財産品21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51%;1個月至3個月期理財産品382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9%;3個月至6個月期理財産品201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29%;6個月至12個月期理財産品79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93%;1年以上期理財産品13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79%。

  優質客戶流失加速

  銀行對公業務腰桿不硬

  對於銀行對公業務的話語權,銀行業人士意見一致,大多認為話語權在減弱。

  “在對公業務市場,大中型客戶融資主要轉向直接融資市場,銀行在貸款定價上的談判能力是在逐年下降的”,楊馳分析稱。

  另一位股份制銀行的對公業務相關人士也對本報記者表示,“優質客戶資源的流失使商業銀行對公業務行銷難度加大,許多優質大客戶目前正逐漸擺脫對銀行的依賴。”

  除了IPO和發行普通的公司債,海外發債也吸引了大量優質企業的目光。甚至曾有大型企業高管發出了“(海外發債)融資成本低得不好意思説”的感慨。

  不過,銀行客戶流失加速的原因其實躲不過同質化競爭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對於銀行來説,對公業務的産品同質化嚴重,競爭中所能夠依仗的特色服務比較少,因此“價格戰”可以説是最後的法寶。

  “對公業務其實主要是拼規模並以量補價,此外,對公業務的貸款客戶綜合化經營的價值比較高,因此銀行才會願意讓利”,上述相關人士表示。

  該人士指出,“這些客戶可能是銀行低成本資金的來源,也可能是投行業務的大客戶,這些客戶的決策者以及核心人士則更可能是銀行個人業務領域最青睞的高凈值人群”。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