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銀行 > 銀行業動態 > 正文

字號:  

恒豐銀行資産規模破萬億的背後

  • 發佈時間:2015-10-12 13:59:11  來源:東方網  作者:姜業慶  責任編輯:孫朋浩

  10月11日,恒豐銀行發佈相關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三季度末,恒豐銀行總資産餘額達到10090億元,比年初增加1629億元,增幅19.2%;2015年前三季度,恒豐銀行撥備前利潤總額達到118億元,同比增長13.9%。而在去年三季度末,恒豐銀行資産規模為8821億元,同比增長25%,資本利潤率為29%,成本收入比23.6%。

  在各大銀行紛紛感到寒冬來了的時候,作為曾經偏居一隅的恒豐銀行,其資産和利潤增幅緣何獨樹一幟?

  就筆者的觀察,之所以恒豐銀行近年的發展突飛猛進,與其領頭人蔡國華密不可分。有業界人士曾對記者評價,“蔡國華2013年前曾任煙臺市委常委、副市長,辦事幹練,具有較好的執行力,更為重要的是,蔡國華還有很好的戰略思維,能把握大局”,這從恒豐銀行的“植根嚕蘇,深耕成渝,開拓中部六省及海西地區,進軍北上廣深”的區域戰略佈局中也可以看到端倪。

  從業績來看,從開業不到一年的北京分行也可以得到佐證。截至2015年8月16日,恒豐銀行北京分行已實現資産總額373億元,較年初增加277億元,增幅291%;各項貸款餘額104億元,較年初增加57億元,增幅121%。

  按照恒豐銀行董事長蔡國華的業務發展戰略,恒豐銀行將實現“四輪驅動,兩翼齊飛”,即以投行和資管作為“兩翼”,以企業金融、零售金融、移動金融和金融市場作為“四輪”,早日實現彎道超車。

  根據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恒豐銀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在組織構架上進行了前中後臺的分離,在考核和激勵機制上向前臺和一線傾斜。未來,將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建立“大風控、大授信、大運營”體系。

  結果到底如何?按照該行發佈的2014年年報,在銀行業資産品質普遍下降的背景下,恒豐銀行採用提升風險處置能力等方式,應對市場波動,有效保證了業務的健康發展,資産品質總體可控。報告期末,恒豐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22.54億元,不良貸款率0.94%,撥備覆蓋率266.61%,撥貸比2.51%,資産品質在同業中保持較高水準。各級資本充足率均達到監管要求,其中,按照集團合併報表後數據,資本充足率達到11.14%,一級資本充足率達到8.71%,高於銀監會要求的商業銀行2014年末分階段達標要求,保持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與此同時,記者還注意到,恒豐銀行還通過理順業務流程、創新授信模式、建設小微支行等舉措,有效增強了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發展活力。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為492億元,同比增長52%,完成了“兩個不低於”的監管指標。不僅如此,該行還利用各種金融工具和業務渠道,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促進中間業務收入持續增長。2014年,公司實現中間業務收入52.52億元,同比增長23.08%。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三季度末,恒豐銀行各項存款餘額達到6165億元,各項貸款餘額為2935億元,兩項指標比年初分別增長25.9%和25.3%。

  即使從其曾經的短板——網點佈局來看,恒豐銀行的二級分行和傳統支行建設過去也斬獲頗豐。威海、曲靖、嘉興、淄博、揚州、泉州6家二級分行獲得銀監部門籌建批復,其中,威海、曲靖、嘉興3家二級分行已開業,其餘3家將陸續開業;同時,新增19家傳統支行,進一步優化了物理網點佈局。此外,恒豐銀行社區支行和小微支行建設紮實推進。19家社區支行和9家小微支行獲准開業,新型普惠金融網點得到有效擴展。

  除傳統網點的佈局外,其網際網路金融品牌——“一貫”也在業內打響。按照蔡國華的構想,“一貫”金融平臺是其移動金融戰略中“從線下到線上”、“從定點到移動”的重要一步,將為資金需求方與資金供給方提供有別於傳統銀行業和證券市場的新渠道,將大幅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恒豐銀行在各項業績實現良性增長的同時,其穩健發展能力也得到業內認可。6月28日,中國銀行業協會首次發佈商業銀行穩健發展的評價標準“陀螺(GYROSCOPE)評價體系”及試評結果。結果顯示,恒豐銀行在全國性商業銀行綜合能力排名中列第七位,入圍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前三甲,表明其穩健發展的能力已躋身同業前列。

  恒豐銀行首席品牌官、研究院常務院長胡海峰表示,從2014年初開始,恒豐銀行新一屆領導班子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大力引進行業優秀人才。聘請國際一流的諮詢公司做診斷,進行戰略轉型,針對薄弱環節加大改進,並對標國內先進的銀行,加強內控,補充資本。努力提升服務品質和運營能力,提升了恒豐銀行自身穩健發展能力。(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