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業動態 > 正文

字號:  

民營銀行需要創新經營管理模式

  • 發佈時間:2015-05-18 09:01:05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王璐  責任編輯:胡愛善

  堅持定位創新發展

  記者:據了解,民商銀行在開業當天的第一筆業務是向一家小微企業提供無需抵押的信用貸款30萬元。這非常符合民營銀行設立的初衷。但曾經也有不少股份制銀行打著服務小用戶的旗號,但在業績考核、發展要求的壓力下,一段時間後就會轉做更安全、省事的大企業服務。如何保證民營銀行能夠在服務小企業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在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銀行間競爭加劇,民營銀行如何做到差異化經營?

  曾剛:從政策層面的定位來看,民營銀行試點被明確為中小銀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中提到,“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監管導向上,也基本體現了這樣的定位。一是首批試點銀行的初始註冊資本規模不大,都不超過50億元人民幣;二是民營銀行的監管被劃歸城市商業銀行部,類同於地方中小銀行機構;三是首批試點民營銀行提出了四類特色經營模式,包括小存小貸(網商銀行)、個存小貸(微眾銀行)、公存公貸(金城銀行)和特定區域小微企業貸款(華瑞銀行和民商銀行)等,基本都明確指向小微企業和個人服務領域。

  政策定位和監管引導,基本確定了民營銀行的主要發展方向是服務小微企業、個人客戶。當然,在銀行業競爭與挑戰日益嚴峻的情況下,如何堅持這一定位並獲得可持續的發展,新生的民營銀行需要有創新的管理模式和業務模式。與現有銀行相比,民營銀行在以下幾個方面可能取得重要的突破。

  首先是治理機制創新,提升經營效率。與現有銀行相比,民營銀行的股東能更有效介入銀行治理,按照自身意願選擇管理者並遵循市場化的激勵機制,這有助於提高銀行的管理效率。同時,良好的治理結構也能避免行政干預的影響,能將更多的資金投向民營中小企業,而非國企或地方平臺。

  其次是加強與實體經濟的結合。長期以來,我國過於嚴格的金融管制導致了金融供給與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的脫節。監管要求以及銀行對風險的判斷,往往不能反映實體經濟的真實狀況。過分強調風險管控的結果,容易使産品、服務脫離了客戶的實際需要。以至於相當規模的合理、正常金融需求無法得到充分滿足。這也是民間金融長期活躍的根本原因所在。民營銀行的股東都是優秀的民營企業,對企業、産業運作規律的理解或要強于一般銀行。此外,這些股東大都是行業中的核心企業,圍繞其上下游産業鏈可以為銀行提供很多優質的中小企業客戶,同時,依託這些股東,也能更好地控制相關風險。總之,在監管許可範圍內,充分挖掘大股東的資源優勢,是民營銀行業務、産品創新的重要方向。

  再次是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渠道進行創新。用戶理念和消費習慣的變化,正在逐步侵蝕傳統銀行網點、渠道的價值。對於新生的、在物理網點上處於絕對劣勢的民營銀行,這種轉變反倒製造了一種後發優勢。民營銀行應充分利用這一趨勢,加大網際網路相關業務的拓展,通過業務模式和流程的創新來切實降低小微、個人業務的運營成本和風險成本。在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個人客戶的同時,獲得利潤的增長。當然,由於不同的民營銀行的股東背景有所差異,在網際網路業務創新方面的能力和側重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配套措施亟待完善

  記者:在民營銀行首批試點公佈之際,曾有人提出“民營銀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的説法,但是在這一年中,民營銀行的進展低於市場預期,您認為原因何在?針對上述問題,您又有哪些建議?尤其是管理層,如何完善相關的配套措施?

  曾剛:我個人不太認同民營銀行進展緩慢的説法。因為,對於一個新生事物而言,民營銀行改革並不只是批幾個牌照了事,還必須要配套與之相適應的監管制度、風險處置制度等等。否則,貿然發展的結果,不僅不利於民營銀行本身的發展,還有可能對整個銀行體系的穩定産生不利的影響。而配套政策的完善,並不能一蹴而就,有很多制度要在實踐中才能逐步清晰。所以,民營銀行改革必然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市場對此應該有正確的認識。在我看來,需要逐步完善的配套政策包括:

  一是監管制度建設。從目前看,民營銀行的試點,不僅僅是銀行牌照的逐步放開,也涉及到業務創新的開放。5家試點中,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的情況尤為特殊。由於兩家銀行的股東擁有龐大的網際網路用戶平臺,與目前最大規模的商業銀行相比也毫不遜色,而且,在客戶黏性方面,甚至還可能超過了現有銀行。如果可以將這些用戶轉化為銀行客戶,那這兩家銀行將有著相當廣闊的想像空間。如何轉化,這涉及到業務方面的創新。即是否可以有遠端開戶?純粹網路銀行的賬戶應具有哪些功能?這些賬戶是否適用存貸比、法定存款準備金以及即將出臺的存款保險要求?網路銀行是否適用資本充足率監管?此外,網路銀行突破了傳統的地域限制,其他銀行是否也可以發展相同的業務?所有這些,都對現有監管體系和規則形成了巨大的挑戰,需要在實踐中儘快加以研究和完善。

  二是金融安全網制度建設。民營銀行改革中,風險防控一直是受到廣泛關注的問題。由於銀行風險有外溢性,當銀行在競爭中失敗,需要退出時,相關的內在和外在成本如何承擔,需要有一整套與之相關的制度安排。在存保制度出臺之前,5家試點銀行的股東通過自願承諾,以自身資産對銀行可能出現的風險承擔連帶責任。此外,各家銀行還制定了詳盡的“恢復與處置計劃”(即所謂的“生前遺囑”)等等。這些制度,在金融安全網不完善的情況下,對民營銀行試點的推進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不過,隨著存保制度的正式推出,這些做法也及時調整(尤其是股東的風險承諾),以適應金融改革的發展,避免對民營銀行股東形成過度的負擔。

  適度監管促行業循序發展

  記者:市場曾經質疑,民營銀行一旦産生系統性流動風險,儲戶的利益難以保障。您對此怎麼看?存款保險制度能否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在制度的護航下,民營銀行的發展前景如何?

  曾剛:在上一個問題中我們講到了民營銀行可能的風險以及監管上採取的政策措施。從長遠看,民營銀行經營與現有銀行並無本質區別,而且,由於其在公司治理以及業務模式創新上,存在一定的後發優勢,其未來的經營前景或許要好于一般的銀行。所以不宜過分強調民營銀行的風險問題,也不宜因此而給民營銀行施加比一般銀行更強的監管限制(如股東的風險承諾和“恢復與處置計劃”等等),而應在統一的金融安全網體系下,與現有銀行實施一致性監管。

  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為這種監管上的一致性創造了條件。在這一體系下,存款人在任何銀行的存款,都按相同的標準得到保障,銀行在出身方面的差異因此可以被淡化。之前給民營銀行股東施加的額外風險承擔要求,由此也可以逐步取消。對民營銀行改革而言,這一制度的建立,不僅為已有的試點創造了更為寬鬆的外部環境,也為更多的民營銀行獲批掃清了一個重要的制度障礙。

  從長遠看,隨存保制度的推進以及監管制度的逐步完善,民營銀行改革將趨於成熟,獲批機構的數量將會有明顯增加。最後想強調的是,由於民營銀行在機制上的優勢,其競爭能力和發展空間都不容小視。在其中,少數經營良好、客戶基礎廣泛的民營銀行,完全有成為大銀行的潛力,目前政策上對此也保持著相當開放的態度。未來發展究竟如何,我們拭目以待。(圖片 明天)

  新聞連結

  作為我國首批民營銀行試點,溫州民商銀行日前表示,在成立的一個月內,僅發放了11筆貸款,利率最高不超過8%。“業務量真的不算大,與企業的需求相差很遠。”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央行前副行長胡曉煉指出,發展小微金融並不是簡單的放開牌照引入機構的問題,完善金融組織體系支援萬眾創新,僅僅通過放開市場準入這個環節是遠遠不夠的。這些機構成立了之後,是不是能夠健康的發展,是不是真正能夠發揮起原來設想的服務功能,這是下一步需要檢驗的事情。

民營銀行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宏圖高科 19.50 5.41%
2 蘇寧雲商 14.02 0.94%
3 萬向錢潮 21.85 0.32%
4 浙江東日 15.39 -1.16%
5 友阿股份 14.25 -1.5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美的集團 31.65 -2.46%
2 中 關 村 12.33 -1.99%
3 凱樂科技 14.93 -1.97%
4 金髮科技 8.71 -1.80%
5 友阿股份 14.25 -1.52%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