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人物 > 正文

字號:  

傅成玉談海外並購:不是因它便宜才要買

  • 發佈時間:2015-05-12 09:08:14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傅成玉

周吉平

王宜林

  中石油1993年開始走出國門。經過20多年的發展,從2011年起海外作業産量就超過1億噸,權益産量超過5000萬噸。中石化海外並購資産已涵蓋非常規天然氣、海上油氣資源等前沿領域。中海油經過多年的海外發展,資産已遍佈世界五大洲的20多個國家及地區。在“三桶油”出海風起雲湧之時,從“三桶油”的前董事長在任時不同場合的表述,能對其海外並購戰略探知一二。

  海外並購應堅持風險管控與本土化

  中石化前董事長傅成玉一直很支援石油企業海外並購,他于2006年,還在任中海油董事長時曾表示,“按我們現在對自己的了解,中國企業,在整體管理水準上,還達不到西方一流公司的程度。但是你不能因為管理水準還有差距,就非要等到將來什麼時候才去做,等慢慢建好了再走,那咱們還來得及嗎?你必須得兩步並成一步,實現跨越式發展。”

  不過,傅成玉也強調了企業海外並購應該注意風險,講求效率,“過去決定投資與否看效益,現在一定要看風險。而看不到風險正是最大的風險。我們去收購公司,最終不是看貴賤,最重要的是到手能不能增值,這個搞不明白,風險可能就跟著你了。100美元的資産現在跌到 1美元,是很便宜。但是我們不是因為它便宜才買。我們中國的企業要心裏清楚你想要什麼,便宜不是目的,買來讓它增值才是目的。如果不能增值,給你也不能要。” 中海油前董事長王宜林在表述中海油審慎的並購戰略時,也認為遵循“3R”原則(資源、回報和風險)是拓展海外市場的前提。

  中石油前董事長周吉平在談到海外並購的具體方式時強調,推動國際化的進程是實施海外戰略的重要部分,國際化的推進首先是本土化,中石油在中亞和非洲國家的當地僱員超過90%。本土化是資源國的要求,也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要求,本土化才能長期化。

  傅成玉則把本土化講得更為詳盡,“中國能源企業走出去應走合作之路,不要簡單收購公司。西方文化裏,收購就是 ‘我贏了,你出局’。我們要與此不同。我們不是強調一旦買了這家公司,就把原有的員工驅逐掉,而還是要讓這些員工繼續在公司裏工作。因為對市場比較了解,所以他們可以比我們做得更好,他們知道怎麼和政府、客戶以及利益方打交道。”

  全球將受益於中國油企走出去

  2013年,在中石油股東大會後的媒體見面會上,周吉平在回應海外發展與能源安全問題時表示,“中石油的核心價值觀仍是‘我為祖國獻石油’,這個口號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所以我們要建設海外大慶戰略,中石油海外發展不是為了搶資源,我們走出去為世界能源工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包括投資技術和經驗,對油氣行業都發生了重要而積極的影響。”周吉平在回應海外發展與能源安全問題時,如是説。

  傅成玉在主政中海油與中石化時,都強調了石油企業走出去不僅是為了單保一國,“中海油是能源企業,在海外的正常企業行為常常讓人聯想到中國的能源安全問題,把中海油‘走出去’和中國能源安全問題自然掛鉤,這是一個最大的誤會,也是對能源市場最大的不理解。我們不是要把資源都搬到中國來。中海油在世界各地産那麼多油,並沒有都運到中國來。我在當地賣了油拿了錢,可以再進口。世界石油市場是開放的,中國需要油,可以從市場上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