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原因分析

  • 發佈時間:2014-12-03 15:10:59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從2014年6月下旬至今,國際油價大幅下跌,11月5日,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下跌至77.19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為82.95美元/桶,歐佩克所有原油報收為78.11美元/桶,三價格均較6月最高點跌幅近1/4。

  國內成品油價格因國際油價也不斷下跌,北京90號汽油的價格從6月23日的9940元/噸,連續八次下跌到11月14日的8425元/噸,下跌了1515元/噸,跌幅達15.24%。

  造成國際油價持續下跌的原因很多,而美國非常規油氣革命是造成本輪油價持續下行的主要原因,美國快速推進再工業化革命,經濟走出低谷,結束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使美元幣值堅挺。中國經濟歸於新常態,石油進口增量無法對衝美國歐盟減少的進口量。頁巖氣和各種天然氣産量持續快速增長,使天然氣替代石油的壓力劇增,産油國為維護自身利益試圖通過價格戰來遏制新油氣技術革命的勢頭。但也不能排除美國通過壓低油價打壓俄羅斯的戰略意圖。

  中國能源網重點關注對造成本輪油價下跌的各種因素和油價下跌産生的影響,通過分析研究形成本專項報告,以有關供決策者參考。

  一、 造成油價下跌的各種因素:

  1. 美國頁巖油氣革命:

  頁巖氣:近年來,由於頁巖氣勘探開發相關技術的突破,美國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大舉進入頁巖氣風險勘探市場,使美國的頁巖氣産量快速增長。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的統計,2000-2013年,美國頁巖氣年産量由117.96億立方米上升至3025億。

  2000-2014年,美國頁巖氣産量佔天然氣總量從1.7%迅速達到44%。與此同時,常規天然氣佔天然氣總産量的比重不斷下降,來自常規氣田的天然氣産量佔天然氣總産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73.3%下降至2012年的43.1%。美國頁巖氣革命是美國奧巴馬政府計劃外的一次革命,其進程大大超出了美國能源部的預期,對於美國能源結構産生了巨大的戰略影響。

  快速增長的頁巖氣供應能力不僅替代了煤炭,也替代了石油。從2005年到2013年,美國新增天然氣消費量1.024億噸標準油當量,折合1138億立方米,同時減少煤炭1.185億噸標準油當量的煤炭,折合5000大卡原煤2.37億噸;減少石油消費量1.088億噸;靠天然氣的靈活性成功地新接納了168TWh的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從64.94億噸,下降到59.31億噸,下降了5.626億噸,使奧巴馬有了在2025年下降16.23億噸,比2005年下降25%的底氣。

  頁巖油:頁巖氣水準井和水壓裂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是頁巖氣伴生的頁巖油産量增加,頁巖油井的産量也迅速增加。2013年美國頁巖油産量達到350萬桶/日以上,頁巖油氣革命導致美國本土的石油生産能力大幅提高。自2004年以來,美國本土石油産量增長了56%,在美國傳統油田正常産量之外,每天新增産量達到310萬桶。在美國使用天然氣作為動力車船開始快速增加,正在形成不可逆的能源結構性轉型。美國頁巖油氣革命對全球油氣供需格局産生了深遠影響。

  2. 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導致石油需求下降:

  從全球經濟形勢來看,石油供求關係變化也是油價下跌的重要因素。2014年,全球各國經濟復蘇不如預期,除了靠頁巖氣革命的美國經濟復蘇較為穩定清晰之外,歐盟經濟仍深陷歐債危機之後的泥淖之中,中國作為最大的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速在顯著放緩,日本經濟刺激政策的效果並不明顯,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全球市場石油需求變得疲弱。IEA已將2014年國際原油日均需求增長量下調了20萬桶/日,至每日70萬桶。而2013年全球石油消費9133萬桶/日,70萬桶/日的增速僅為7.66‰,只有2013年1.4%增長率的一半左右。

  3. 全球石油供應增加導致産能過剩:

  國際油價下跌的同時,全球石油日供應量卻增長了近91萬桶,OPEC國家與非OPEC國家都在增産。與2013年同期相比,2014年全球石油供應總增長280萬桶/日。受利比亞原油恢復生産和伊拉克産量繼續提升的推動,OPEC國家9月的原油産量飆升到了13個月的新高,較8月的3066萬桶/日,增長了41.5萬桶/日;2014年非歐佩克國家石油日産量增加170萬桶。利比亞將石油産出增加3倍;伊拉克、南蘇丹等國也恢復原油出口;ISIS大量低價走私石油都進一步加劇産能過剩。

  4. 打擊俄羅斯、委內瑞拉、伊朗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希望通過油價打擊俄羅斯經濟,報復俄吞併克裏米亞,同時促進歐洲經濟復蘇。由於歐美制裁俄羅斯,導致俄羅斯不得不增加石油産量來彌補經濟缺口,俄羅斯原油産出接近前蘇聯解體以來的最高水準;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油儲備國委內瑞拉,由於強行推進石油産業國有化,導致石油勘探投資嚴重不足,生産成本居高不下。委已經進入了需要從阿爾及利亞進口原油的尷尬境地,油價每下跌1美元,該國外匯收入將損失逾7億美元。委內瑞拉已經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債主違約;伊朗政府2014年預算收入750億美元,其中約400億美元出自原油出口,但前提是油價保持在每桶100美元,國際油價下跌對伊朗財政收入影響巨大。

  5. 沙特為保全亞洲市場份額,增産降價。

  國際油價下跌並未促使産油國減少生産,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曾經討論過減産保價,但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商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一反常態地採取了對所有出口産品降價,準備開打價格戰,旨在應對俄羅斯因西方制裁而增加對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沙特放棄減産保價的一貫做法,主要原因是擔心一旦減産將失去更多的市場份額。

  沙特已明確表示要保衛亞洲的市場份額。2014年1至4月,俄羅斯石油公司對華石油出口量746.5萬噸,與去年同期指數相比增加47.3%。在西方加大對俄羅斯制裁之後,俄羅斯能源部副部長KirillMolodsov表示,俄將實現增加向中國出口石油的計劃。根據雙方已經簽署的協議,到2018年,俄對中國的石油供應將增加兩倍,提高到每日100萬桶,約合5000萬噸/年。

  2014年5月21日,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在上海見證了中俄政府《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和中石油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的簽署,每年從進口380億立方米天然氣。11月9日,中俄簽訂第二輪天然氣供應框架協議,通過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每年進口300億立方米。而俄羅斯方面希望將西線供氣量增加到600至1000億立方米。而中國是沙特最重要的市場,沙特有理由擔心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將威脅沙特的長遠利益。除此之外,加拿大有16個LNG項目等待批准,這些項目的目標市場主要集中在東北亞的南韓、日本和中國。LNG大量進入這一市場將大規模直接替代汽油和柴油,使越來越多的卡車、船舶和汽車改用天然氣為燃料將不可逆轉地永遠替代石油。沙特前石油大臣曾有一句經典之言:人類不用石器並非沒有石頭,而未來不用石油也不會因為是石油供不應求。

  6. 打壓頁巖油氣:

  沙特在提高亞洲和歐洲油價的同時,進一步降低對美國輸出石油的價格,顯而易見意在打擊美國的頁巖油氣革命。頁巖油氣革命是一起問題的始作俑者,且産量將會持續快速增長,對未來全球油氣供需可能形成顛覆性威脅。如果國際油價降至70-80美元,美國頁巖油將無利可圖。由於美國國內的天然氣價格過低,頁巖氣生産主要靠伴生的頁巖油彌補成本缺口,如果油價低至無法彌補成本缺口,將打擊支援頁巖氣革命的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對頁巖油氣的資本支援,甚至可能導致該行業資金鏈斷裂,從根本上遏制頁巖油氣革命的威脅。

  7. 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政策,美元升值加速

  近期全球匯市歐元、日元和黃金都顯現頹勢,唯美元走強。和搖搖欲墜的歐元區經濟相對應,歐元兌美元匯率已經從今年4月的1.38高位連續下挫,目前已經跌破1.25關口。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政策,美元升值加速,也推動以美元計價的石油價格下跌。

  11月13日,國際黃金價格1162.02美元/盎司,紐約WTI油價為74.21美元/桶。每盎司黃金可以購買15.66桶石油,這一價格遠高於每盎司黃金購買20桶石油的多年平均值,説明目前不是油價過低,而是美元過於堅挺,反應了國際金融投機者持美元而棄黃金和石油的趨勢。

  8. 華爾街做空油價從中牟利:

  隨著全球對衝基金規模不斷拓展,且在原油期貨中的配置越來越高,基金在原油期貨中的做空行為,對原油期價下跌將産生越來越重的推動作用。從全球投機資金操作動態來看,包括對衝基金、養老基金和財富管理基金在內的投機資金不斷消減美國原油期貨的多頭倉位,同時大幅增加空頭倉位。上述行為也是直接導致國際原油期價不斷下跌的原因之一。

  9. 遏制可替代石油類能源:

  新能源革命和多種技術發展加速對各種石油産品形成替代。煤化工、天然氣化工、生物質化工産品替代石油化工産品;混合動力汽車、燃氣汽車、醇類燃料汽車、電動汽車等清潔汽車逐漸發展或普及。其中,尤其是天然氣汽車發展近年來形成幾何基數的發展,對汽油和柴油汽車形成壓力。醇醚類燃料及煤炭液化技術的示範及醇類燃料的加速推廣都對傳統石油形成巨大的市場壓力。此外,世界範圍的天然氣對石油替代加速,煤制天然氣在中國異軍突起。目前中國已建成的煤制天然氣項目6個,建成、在建和擬建煤制天然氣項目總容量達到2600-3200億立方米。

  10. 壓制新投資,降低找油熱情

  油價大跌有可能使北極、南海和巴西近海等新油田的勘探開發進度放緩,資本市場對新資源開發的投資熱情有所降溫。油價持續下跌必然導致石油公司盈利能力被削弱,使得各國在勘探新資源的投資下降,也遏制勘探開髮油砂、頁巖油、緻密油、生物質汽柴油等非常規油氣項目開發建設相關的投資。

  11. 石油勘探開發技術進步:

  頁巖油氣的發展源自水準井技術的廣泛使用和壓裂技術的普及,以及地質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隨著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的不斷進步,水準井、深井、水壓裂、地質大數據分析、地下隨控技術在常規油氣開採中也被大量使用,從而導致石油和天然氣産量增加,生産成本不斷下降。

  中國能源網研究分析,在上述11項油價下跌原因中:美國頁巖油氣革命、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導致石油需求下降和全球石油供應增加導致産能過剩三項因素佔據主導作用。但不能排除美國放任油價下跌存在遏制俄羅斯的企圖。

  二、 國際油價下跌的影響

  1. 對美國的影響:

  正面影響:

  1) 加速經濟恢復,降低企業和家庭能源費用。EIA統計,2012年美國家庭平均汽油支出達2912美元,是近三十年來汽油支出在整個家庭支出中所佔比重最高的一年,油價下跌將直接減少美國家庭能源費用。此外,油價下跌對於美國製造業、運輸業、服務業等大部分行業帶來利好。美國平均油價已經從3.68美元/加侖,下跌至2.89美元/加侖。

  2) 相當於一次超大規模的量化寬鬆計劃。油價下跌將有助於刺激美國經濟復蘇,對美國在年底耶誕節消費高峰來臨時的經濟表現也將構成利好,能源價格的走低將釋放其他領域的消費需求,增強美國市場的購買了,促進美國經濟全面復蘇。

  3) 打壓俄羅斯,維持美國國際威信。20世紀80年代後期的油價低迷是導致蘇聯經濟崩潰、民族分裂、國家解體的傳導性因素。近年來,俄羅斯經濟過度依賴能源出口的現狀一直沒有多大改觀,原油出口一直是俄羅斯的經濟支柱。今年1-9月俄羅斯共出口石油16639.9萬噸,而去年同期俄對外出口石油17541.9萬噸,據俄羅斯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俄羅斯石油出口收入為1213.6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5%。在全球經濟發展減速的大背景下,如果原油價格出現持續下跌,將對俄羅斯經濟帶來災難性影響,威脅俄羅斯在國際政治角力中的實力。西方寄希望以此促成普京下臺。

  4)緩解能源結構快速調整帶來的壓力。美國的頁巖氣革命在提升美國競爭優勢、為"再工業化"注入強大動力的同時,也將改變美國現有的能源結構,對常規化石能源生産形成了衝擊。頁巖氣革命新增加的就業無法對衝煤炭、鐵路、燃煤火電、傳統油氣等行業失去的工作崗位,廉價的天然氣衝擊了華爾街的既得利益,油價下跌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頁巖氣革命和能源結構快速改變為美國帶來的巨大社會經濟壓力和衝擊。

  5) 促使美國國會批准油氣對外出口。全球油氣價格暴跌將直接影響美國新興的頁巖油氣行業,將可能促進美國參眾兩院重新審視禁止石油天然氣出口的政策。一旦美國全面放開油氣出口,美國廉價的油氣資源加之華爾街定價權,不僅將保衛美國作為全球石油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的地位,也將成為新的全球LNG的結算貨幣,維持美國的金融統治地位。

  負面影響:

  1)非常規油氣産業將面臨巨大壓力。由於頁巖油氣屬於貧礦,開採成本高,在創業資本支援下的頁巖油氣行業採取快抽快放的生産模式,造成産量衰減迅速,必須不斷注入資本,不斷打井。其投資模式、資本來源和財務模型非常接近曾經風起雲湧的IT行業的發展模式,具有明顯的泡沫化特徵。油價下跌將導致頁巖油氣投資無利可圖,甚至血本無歸,這將可能造成以風險資本為主的美國頁巖氣産業面臨資金斷裂的危險,而一旦資金斷裂將會再次引發美國金融市場的連鎖反應,最終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的金融危機。

  2) 美元升值壓力,妨礙美國擴大出口。美國商務部于11月4日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9月貿易逆差增長7.6%至430億美元,為5月以來最大貿易逆差水準。國際銷售額減少集中在各個領域,歐洲、拉美及日本的顧客均有所減少。低油價還將導致産油國資金鏈斷裂,使其撤回投資,影響華爾街金融系統的穩定。

  2. 對産油國的影響:

  正面影響:

  1)保持市場份額。OPEC在其《2014年全球石油前景報告》中表示,該組織擔心在石油市場上的份額非但不能增加,恐怕還會在2018年之前萎縮5%。因此,在本輪油價下跌中,OPEC國家採取增産降價策略;俄羅斯10月份石油産量仍超過沙烏地阿拉伯,各産油國力圖保持各自的市場份額。

  2) 打擊新興油氣産業。油價下跌將對美國頁巖氣産業、墨西哥灣深水區域、加拿大油砂産業、委內瑞拉重油帶、巴西鹽下層盆地、哥倫比亞油氣上游産業、北極及南海的石油開發、歐洲頁巖氣産業、西非海洋區域、伊拉克上游領域以及澳大利亞煤層氣産業等産生影響。

  3) 延緩對石油替代的速度。油價下跌將對煤化工、天然氣化工、生物質化工産品替代石油化工産品;對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氣汽車、醇類燃料汽車等清潔汽車發展及普及;對醇醚類燃料及煤炭液化技術的示範及醇類燃料的推廣産生影響,並間接影響風能太陽能等要再生能源的發展。

  負面影響:

  1) 收支失衡,導致財政面臨崩潰。對於財政收入50%依賴於石油和天然氣出口的俄羅斯、依賴率96%的委內瑞拉以及伊朗等大部分産油國而言,新一輪國際油價的暴跌將威脅這些國家相對單一的財政收入。

  2)影響西非産油國抗擊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對疫情嚴重的幾個西非國家影響最大,包括西非最大的産油國尼日利亞。2014年幾內亞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將從2013年的4.5%縮減至3.5%;賴比瑞亞5.9%的GDP預期值需要下調;尼日利亞作為非洲的增長極也成為受疫情波及的國家之一。油價下跌將影響這些國家在對抗埃博拉病毒的資金和人力物力投入。

  3) 影響伊拉克和敘利亞打擊ISIS。石油收入的減少將影響伊拉克及北部的庫爾德,以及敘利亞的經濟收入,影響他們增加軍力抗擊ISIS咄咄逼人的不斷進攻。

  3. 中國:

  正面影響:

  1)促進近期經濟發展。原油價格出現長期下跌趨勢將利於中國經濟的轉型,直接促進中國汽車、物流、航空、航運和旅遊業的發展。但石油在中國一次能源佔比只有17.8%,低油價對於中國經濟推動力有限,第三季度GDP數據依舊下滑。但以燃料油和LPG為定價依據的國內天然氣價格也將因油價下滑而下調,將有利於推進天然氣發展,促進能源結構性轉型。

  2)中國油氣改革面臨機遇,改革成本降低。借助國際油價下跌和全球石油供應充足的機會,可借勢進行能源資源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對中石油的改革。調整和完善我國的能源結構,在石油和天然氣價格較低的時候減少用煤,對保護生態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意義深遠。但中國可能不易抓住此次改革良機。

  3、中國市場在全球影響權重加大。油價下跌根本上反映出全球原油市場由賣方轉向買方,這無疑增加了中國作為原油最大進口國在全球能源市場上將有巨大的博弈空間。中國每年生産銷售約2300萬輛新汽車是石油新需求的希望,中國將借勢成為平衡世界石油價格的關鍵力量,其中,中國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的突破就是一個體現。

  4、降低石油戰略儲備成本。據海關統計,中國原油進口6月總量為2327.93萬噸,平均單價777.63美元/噸,而9月份,進口量躍升至2757.71萬噸,平均油價下降到743.75美元/噸。截至2013年底,中國戰略原油儲備能力達1.41億桶。若按2013年中國原油進口2.82億噸(20.56億桶)計算,油價每下降1美元,就能為此節省高達20.6億美元的成本,2014年中國進口油價將節約250億美元的進口成本,將有利於中國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

  負面影響:

  1)對新能源産品出口産生影響。天然氣和風能、太陽能在內的多種新能源和清潔能源都有和油價對應的平衡價位,在油價暴跌的情況下可能暫時失去相對經濟性和競爭優勢。

  2、影響非常規油氣開發。中國頁巖油氣産業尚處在起步階段,僅在局部出現了突破的案例。煤制天然氣項目也多在前期階段,石油天然氣價格下行,無疑將動搖這些項目的投資決心。與新能源産品情況類似,頁巖氣和煤制天然氣在油價暴跌的情況下可能暫時失去相對經濟性。

  3、影響煤化工産業發展。煤炭價格下跌為煤化工帶來的利好效應,但很快就會被油價下跌所抵消,煤制油、煤制甲醇和煤制烯烴,以及煤制天然氣等新型煤化工産業的經濟性問題將顯現。

  4、産油國收支不平衡將影響中國出口。傳統的中美間"生産-消費國"的貿易模式正在弱化,中國向東盟和歐洲國家出口的增速反彈明顯。根據"一路一帶"的戰略構想,中國增加了與俄羅斯、中歐、中亞、中東、南亞等國家在交通基建、能源和資源等方面合作,而中國在非洲、東南亞和歐洲等地也多次推行"高鐵外交"。隨著産油國受油價下跌影響而産生的收支不平衡,中國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將受到波及。

  5、中國在海外投資的油氣資源面臨虧損風險。在中資企業海外石油開發中,如東道國政府強勢且缺乏信用,在行情走勢發生趨勢性轉折時單方面撕毀舊合同,強迫石油公司改變合作方式,中方石油公司就要蒙受損失。由於中方企業在海外油氣項目資源品位相對較低且服務合同較多,在熊市期間,相當多的東道國違約風險會加大。

  6、不利於節能減排和治理霧霾。雖然借助油價下跌的機會,我國可以調整和完善能源結構,在石油價格較低的時候減少用煤,但低價石油的帶動下,過度的能源消費同樣不利於節能減排和霧霾治理。

  7、石油企業可能面臨虧損。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國三家石油公司第三季度業績。由於中國國內資源稟賦缺陷,中國國內油氣産業市場競爭力可能下降。中石油和中石化在資本市場上權重較大,他們的業績下滑將影響股票市場。此外,一些上市油服公司的股票也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影響他們後續投資和研發投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