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人物 > 正文

字號:  

柳青自述滴滴快的合併細節:內部代號情人節項目

  • 發佈時間:2015-02-16 15:27:43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2月14日,滴滴快的宣佈戰略合併後,擬任合併後新公司(名稱未定)總裁柳青在滴滴打車總部接受了專訪。一個小時的採訪後,新公司的管理層將提前召開一次例會,針對合併後的技術、産品融合展開討論。

  柳青透露,合併事宜內部代號是“情人節項目”,雙方從1月21日開始正式接觸,至上週末前達成,並迅速完成股東各方面簽字。新公司採取CO-CEO架構,滴滴創始人程維和快的創始人呂傳偉擔任聯合首席執行官。柳青沒有回答新公司的法人代表由誰擔任。

  專訪開始前,柳青特別回應此前外界報道:這次合併是兩家公司管理團隊主導,不像外界所説的源於投資方博弈,有經驗的人都明白,兩家公司都是才進行了一輪融資,沒有剛融資就被資本方逼迫合併的。她説,關於股權比例的報道,都是不對的,“但目前考慮到各方面情感,暫不能披露”。以下是本次專訪中一些問題節選。

  22 天達成交易細節

  記者:這次合併(或並購)形成的新主體鎖定權益比例時,參照了哪些估值標準進行折算(對兩家公司的佔有率,市場研究表面上分歧很大)?兩家公司的創始團隊在其中要保持 “ 絕對控制權 ” ,佔到多大份額的權益?其他各方的持股比例是否明顯發生變化?有無退出方 ?

  柳青:我們和快的方面同事商量了一下,我們能講的是,雙方股權比較滿意,合理。具體數字現在不方便説。外傳的數據都不對。財務投資者目前沒有退出,都很看好。公司是否在香港進行整合,現在還不方便披露。

  記者:此前報道説公司估值 60 億美元。程維的內部郵件中稱,合併 “ 中國網際網路歷史上最大的並購案 ” , “ 最快創造了一家中國前十的網際網路公司 ” ,這個定性是基於公司交易後的估值嗎?

  柳青:是的。是基於交易中的估值。上一輪融資額對這次交易的估值,沒有太直接關係。(2014年末統計顯示,中國網際網路上市公司第十位市值約在40-50億美元之間)

  記者:有人認為,這是難見的兩家在上升期公司選擇合併,勢必要取捨。這當中滴滴創始團隊、管理層放棄了什麼?戰略投資者妥協了什麼?

  柳青:主要放棄的是對彼此的成見,都是競爭對手,一直廝殺,認識到這個市場遠超過自己原來想像。騰訊和阿里巴巴兩邊的馬總都很祝賀,但是都沒有主導參與。我們在交易談判前有知會股東、投資人。

  記者:也有人認為,通過合併以權益空間置換業務空間,能夠有助於鞏固用戶規模,騰出精力發現新的盈利點。這是不是雙方認同的交易邏輯?還有哪些業務上的理由,是快速達成協定的關鍵 ?

  柳青:我們新的業務還是會聚焦在“出行”領域,現階段主要還是城市內。你們可以想像,公交、代駕、拼車,只要是出行的環節都要探討。現在專車業務的規模冉冉升起,還是2015年的持續發力點。在建立自己租賃車方面,也可以有考慮。

  過渡期的融合與競爭格局

  記者:合併後的公司,怎麼解決人員分流、薪酬激勵重建、管理層、團隊文化融合等問題?哪些東西是暫時不會變的?有兩個 CEO ,但只有你一個總裁,你對快的團隊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柳青:未來肯定是一個團隊。過渡期現在還不確定,可能會有6個月。出行業務非常多元化,今年兩家公司都要推出新業務,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前端和後臺、數據都會逐漸整合在一起。

  合併以後,按例一般都會有個“整合辦公室”,雙方最核心的管理層都參與到辦公室中,我們還在討論誰擔任“辦公室主任”。如果想成事,我們就要考慮清楚,公司的目標到底是成就出行夢想,還是個人英雄主義。所以最重要的tradeoff就是,我們要放下自己。

  完全從外部角度看,兩家公司類型趨同,但其實很多區別,比如擅長的區域,比如快的有“一號專車”的專門應用。以及團隊中人的區別。

  不會變的東西比如,兩邊産品目前還是這個狀態,未來主要看用戶體驗,在支付、地圖等方面的合作和運用,都會根據用戶體驗決定,這些都是新公司未來發展的獨立性。未來肯定會補貼,肯定還是要教育用戶。

  兩邊的技術團隊之前也一直有溝通。兩周前我和程維去了杭州,大家加強認識了解,不然就是很冰冷的交流。

  我會做的第一件事,是春節去拜年,更多認識團隊。

  記者:兩家合併之後,會不會對租賃車供應方造成議價壓力?本來就持有車輛和牌照資産的公司(如神州、易道)是否更堅決加快 O2O 衍生業務的推出?

  柳青:我們合作租賃公司日常大部分業務是長租,所以短租業務佔比很小,所以還談不到兩家在一起會有引起這個壓力。

  按照一些研究,原來的黑車市場跟計程車體量一樣大,租賃車這方面,全中國大概只有十幾萬輛牌照。相比較傳統市場,還是很少。

  合併應該也不會涉及到壟斷問題。我們屬於移動出行行業,大家都是利潤、收入還很前期的公司,收入低的企業應該不涉及這個問題。

  記者:是否可以探討今後幾個業務拓展方向的可能性:比如由人流到物流,由城市向城鄉,由國內到國際。哪一個方向是你們合併,資金集約度更高後,會優先考慮投入資源的?

  柳青:都有可能。都還在計劃,不太方便具體透露。這個行業,大家覺得這兩家並了好像會怎麼樣。其實我們看來還是有很多非常強大的玩家在裏面,我們還要強調定位,未來著力發展的點。兩方各自的戰略規劃,會在原有基礎上有調整、整合,不會特別大的方向性變化。

  更多的是要把我們的用戶需求細化,升級。今年我們本來也計劃會多覆蓋一些城市,包括四線城市。

  還有就是,在産品技術上會不斷升級。比如“滴米”系統,能提高司機效率,這個會鞏固優化再去升級的。

  記者:是否可以説,如果要繼續用戶和司機補貼,這次合併後,用資本凈投入來支撐要逐漸結束,轉為通過其他商業模式比如廣告來支撐。繼續將專車消費水準控制在與計程車一定價差內?

  柳青:廣告收入覆蓋補貼成本的佔比,是在逐漸增大,漲的比較快。這種廣告我們比較審慎,做得好是雙贏,做的不好影響用戶體現。

  這部分不是我們現在關注的,現在重點是投入技術資源,不要被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

  記者:經過這次合併,創業團隊會不會有更強的上市預期,考慮通過哪些激勵機制和結構設置,形成這方面預期管理和可持續性?

  柳青:我們內部一直在講的,如果一個企業就是瞄著IPO,至少承載不了出行這個夢想,沒有魄力的承載不了的,這是個很大的行業。

  如果有想要退出的投資人、高管,公司回購可能是個很好的方式。未來的管理層對這個是很有信心的。

  我們因為是一拍即合,應該不存在雙方團隊軍心上的動蕩,我們內部很開心,跟老呂電話,他説他們那邊也很開心的。鋪墊工作已經做了,全體員工對未來還是很嚮往的。這麼大一個平臺足夠人才發揮,大家還是很期待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