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企業家是國企改革的原動力
- 發佈時間:2014-11-17 16:18:38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孔彬彬
【編者按】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至今整整一年了,圍繞深化國企改革,這一年裏從中央到地方都投諸大量精力,一些共識正逐漸形成,一些深層次命題也逐漸顯現。針對國企改革目標、新型國資監管方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等一系列問題,企業觀察網專程採訪了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宋志平既是以往國企改革的實踐者,也是今天國企改革的探路人。採訪中,就企業觀察網記者提出的一些改革的前沿性話題,他逐一做了認真坦誠的回答,提出了很多新觀點、新思路,宋志平指出,發揮企業家的能動作用是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原動力,因此要把改革的頂層設計和企業的改革原動力結合起來,傾聽企業家的呼聲,尊重企業家的首創精神,充分發揮企業家的能動作用。
企業觀察網:我們了解到中國建材搞混合所有制已經有十年以上的歷史了,而且也是這次央企的改革試點單位。大家都想知道為什麼您有先知先覺,較早走上混合所有制這條道路呢?
宋志平:其實我沒有先知先覺,我是一個喜歡思考和總結的人,中國建材搞混合所有制完全是市場倒逼出來的選擇。12年前,我奉命來到中國建材的前身中新集團任總經理,當時這家企業十分困難,只有20多億的收入,業務比較雜亂,我認識到充分競爭領域的建材企業要實現發展,只有走從資本市場中獲取資金的發展道路。當時思考更多的是企業的生存問題,並沒有想到十幾年後中國建材能進入世界500強。因而我常説兩句話,一是中國建材是“草根央企”,所謂“草根”就是底子薄、基礎弱;二是中國建材的混合所有制是倒逼出來的。
企業觀察網:記得您以前就開始探索央企如何市場化,在市場上還出了一本《央企市營》的書,您現在又成為國資委央企混合所有制試點企業的帶頭人,作為一名國企領導人,您在改革中一再走在前列,其中的動力是什麼?
宋志平:現在社會上有人説,這些年國企改革停滯了,我不大同意這些觀點,事實上國企的改革這些年一直在進行。中國建材過去十年間實現海外上市、推行董事會制度建設、進行了薪酬制度改革,這些改革在企業發展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這十幾年我帶領企業做了些改革。企業改革是適應市場的過程,企業領導人應是能動的推動者,不應該是被動的執行者。2008年我總結了中國建材的改革實踐,歸納為“央企市營”,其中內涵有五點,即多元化産權制度、規範的公司制和法人治理結構、職業經理人制度、內部機制市場化、按市場規則經營。今天看來這些是符合三中全會要求的,但在當時提出確實也需要一些勇氣。2010年針對社會上“國進民退”的質疑,我也是較早提出“國民共進”的觀點,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是國有經濟和非公經濟共同發展、國有資本與非公資本互相融合、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互利發展。我把國民融合比作茶水,國有經濟是水,民營經濟是茶,形成一杯茶水後就無法分開,也沒有必要分開。實際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是一種融合的經濟體系,國有和民營是一對孿生兄弟,沒有必要把他們分開,也不應該把他們分開。
企業觀察網:關於國企改革,目前講是頂層設計,一些部委分工負責,最近大家又提出改革的動力來源於企業和企業家,您怎麼看這件事,您覺得作為國企領導人怎樣才能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宋志平:改革確實是一件關係全局和長遠的事情。我國經濟改革已經進行30多年,應該説積累了不少經驗,具備了頂層設計的條件。同時,真正在企業第一線的企業領導人,清楚改革前沿的真實情況、有更切實的感受,改革更關係到他們自身的命運,因而他們的感受和見解應該受到重視。傾聽他們的呼聲,尊重他們的首創精神,保留他們改革的原動力,對國企改革來講是十分重要的。現在中央選擇一部分企業作為改革試點,我覺得這就把頂層設計和企業的改革原動力結合起來,通過試點來驗證改革的一些思路和探索出一些改革的方法。
企業觀察網:您現在既是一名央企領導人,又同時兼任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這種特殊的身份是否讓您對國企改革更有使命感?
宋志平:是的,作為中國建材的董事長,這些年來我一直倡導改革,現在集團又成為國資委混合所有制和董事會落實職權的試點單位,因而我必須拿出相當多的精力推進改革試點工作。同時作為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我要研究一些面上的國企改革工作,為頂層設計提供一些建議,這也是我的責任。最近,我帶領中國建材集團改革辦的幹部們到中聯重科、上海綠地、浙江物産和山東信發等在改革發展上有特色和有建樹的企業進行了一次企業改革的實地學習,這次學習收穫巨大,感觸頗深。大量的事實表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深化改革的決議是十分正確的,現在關鍵是領會精神、結合實際,真正把改革推進下去。
改革要觸及痛點,改革要解決問題,改革要真刀真槍地幹。國企改革是個大題目,也是世界性難題,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把國企改革的思路理清楚,把適合我國國情的國有經濟的實現形式、國資監管體系、國有企業和混合所有制的運營方式這些框架結構都建立起來,使國有經濟在國家現代化治理的大框架下有機地發展壯大,這應是我們的歷史使命。(企業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