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能源 > 正文

字號:  

(經濟觀察)中國煤價狂跌傷了誰?

  • 發佈時間:2015-01-16 14:2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西安1月16日電 (馬智峰)“作為中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紅鹼淖水底都是煤,挖出來比現在掙錢多。”在陜西神木做煤炭生意的趙軍平回憶説,這是2005年他在紅鹼淖湖旅遊時,當地人的一句玩笑話。誰都不曾料想,10年後的煤炭行業已風光不再。

  統計資料顯示,煤炭作為中國的基礎能源,佔能源生産總量的75%。鋻於近年來經濟下行、産業結構調整及霧霾治理帶來的煤炭消費縮減,煤炭市場全面惡化。

  2014年,中國煤炭企業虧損面達70%,緩發、減發、欠發工資超50%,被業界稱為“哀鴻遍野”。陜西煤炭當年産銷雙破5億噸大關,但港口煤價早已從800多元(人民幣,下同)/噸狂跌至500多元/噸。

  有業內人士警告,價格下滑導致利潤下降,企業被迫擴大産能,以多産多銷維持利潤,這將形成産能擴張與價格走低的惡性迴圈。來自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從生産端看,目前全國煤炭産能已達40億噸左右,在建産能達11億噸左右。

  在中國內地,煤炭開採呈現出激烈競爭的市場格局,央企、地企、民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煤炭價格則從1993年前的政府定價到1996年“計劃煤”與“市場煤”雙軌價格制度,再到2002年國家不再發佈電煤指導價,政府已經逐漸放棄“定價權”,由市場自行調節。

  2004年,中國為緩解煤炭供給緊張,規劃建設13個億噸級煤炭基地。這讓各大煤炭企業有了名正言順的擴能機會,産能擴張推動産品佔市場比例的擴張,當市場份額足夠大時,就能主導市場産品價格,從而拿到事實上的“定價權”,佔據市場主動。煤炭資源富集的山西、陜西和內蒙古頓成各大煤企的主戰場。

  央企神華集團率先於2005建成地跨陜、蒙、晉的億噸級煤炭基地,2011年升級為2億噸級。不甘落後的地企、民企也在當地政府支援下兼併重組,陜煤化集團、同煤集團、山東能源集團、伊泰集團等一批有實力的煤炭企業紛紛擴能,劍指“定價權”。

  2013年全國煤炭産量37億噸,神華集團獨佔4.98億噸,成為煤炭企業龍頭。在中國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量中,神華集團佔到35.6%,已經主導了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行業影響力強勁。

  與此同時,全行業急劇擴張産能的副作用開始顯現,已經供大於求。經濟下行、産業結構調整及霧霾治理帶來的煤炭消費縮減,讓市場泡沫瞬間破滅。

  2014年夏季,神華集團連續5次降價。

  在以煤致富的陜西神木縣煤炭重鎮大柳塔,當地神華旗下煤炭公司,部分礦井停産。在縣城經營飯館超過5年的當地人賀龍,2014年轉行成為接送火車站旅客的司機。“流動人口減少,飯館也沒生意。只能幹這個。”賀龍告訴中新社記者。

  陜西經濟學家張寶通認為,有實力的大煤企,大多為國企或國有控股,競爭白熱化導致的是煤炭資源開採加速、增量。低價惡性競爭浪費資源、壓縮企業壽命,也不利於行業轉變發展方式。

  2014年,中國建立了煤炭行業脫困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相關部門重新修訂煤礦生産能力管理辦法和煤礦生産能力核定標準,加快落後小煤礦關閉退出,嚴控煤炭産能。

  針對煤炭市場面臨的形勢,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表示,今後一個時期,煤炭供應總量寬鬆態勢不會發生明顯改變,煤炭經濟運作仍將面臨嚴峻挑戰。(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