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力推煤炭改革激發經濟活力
- 發佈時間:2015-01-12 08:13: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王斌
“以前每年外銷上千萬元的鑄件,去年一年銷了不到300萬元。”山西省柳林縣的馬生榮在當地經營一家鑄鋼廠,主要給附近的洗煤廠、水泥廠供應鑄鋼耐磨件,業務量一直挺穩定。但今年以來,不少老客戶要麼停産要麼半停産,他的生意驟降。
在山西,不少企業都有和老馬類似的感受:“生意很不好做”,“別説賺錢,保本都難”……
企業面臨困境,宏觀經濟也難言樂觀。去年年初的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將當年山西國內生産總值為同比增幅設定為7.5%。但從目前已公佈的數據來看,完成這一目標已基本不可能:一季度增長5.4%,二季度增長6.1%,三季度增長5.6%。
資源型經濟特徵決定了工業是山西經濟中當仁不讓的“老大”,工業經濟好壞直接影響整個山西經濟。去年前三季度,山西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4個百分點。10月,這一數字降到3.8%;11月,又降到3.3%,工業增加值增速呈現連續下降態勢。
在山西的工業結構中,僅煤炭一項就佔據了半壁江山。再算上與煤炭密切相關的焦炭、冶金、電力,這四大傳統産業在山西工業總值中的佔比達到70%以上。
煤價大幅下跌使山西的經濟發展陷入困境,尤其是經濟效益呈現“斷崖式”下滑。去年1~9月,全省噸煤平均利潤已由2013年的45.16元“跳水”至2.57元。山西五大煤炭集團噸煤綜合售價從2011年5月的656.1元,一路下滑到去年10月的323.44元。到去年9月末,全省煤炭行業實現利潤由2012年同期的380億元、2013年同期的270億元下滑到16億元,僅為前兩年的4.2%和5.9%。
截至去年年底,山西省地方監管煤炭企業的虧損面達到61.4%。有人稱,“賣一噸煤的利潤還買不到一瓶飲料”。
在煤炭“黃金十年”中,呂梁創造了“全省發展最快、經濟增速第一”的神話。但去年的成績單是:1~9月,呂梁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267戶,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48.2%。企業虧損總額達到76.7億元,同比增長29.2%;利潤總額為負27.6億元。
新任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坦言,“山西正面臨著立體性困擾”。去年年底召開的山西2015年經濟工作會議上,王儒林稱,要提高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對發展保持一定的戰略定力,堅決摒棄“以GDP論英雄”的錯誤觀念和做法,切實把經濟工作重心放到提質增效上來。
現在,山西經濟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去年前三季度,山西省三大産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5.1%、4.5%、7.5%,第一産業、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速明顯快於第二産業;億元投資的大項目中,非煤産業投資同比增長超過20%,而煤炭工業項目投資出現負增長;戰略性新興産業累計完成投資近4000億元,逼近全省固定資産投資比重的一半;資源型企業已成為旅遊業的投資主體,215家資源型企業成功轉向旅遊業,投資總額達到320億元。
但新的經濟增長點還有待培育,山西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仍離不開煤炭這篇大文章。山西是全國主要産煤省中唯一沒有公開出讓礦業權的省份。煤炭資源配置特別是資源整合、企業兼併重組過程中,都是採取行政推動、政府決定的方式。“這樣做固然有速度快、效率高、能夠強力推動等好處,但大家感到,這種做法也很容易為官商勾結、鉅額利益輸送、非法獲利等嚴重腐敗提供土壤和條件。”王儒林在大同、朔州、忻州三地調研後説。
王儒林提出山西要走出一條“六型”轉變(“市場主導型”、“清潔低碳型”、“集約高效型”、“延伸迴圈型”、“生態環保型”、“安全保障型”),“革命興煤”的新路,其目標是把山西建設成為國家綜合能源基地。要實現這一目標,第一步就是“按照凡是能由市場決定的都交給市場的原則,由市場決定煤炭資源配置,讓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
王儒林在剖析山西腐敗的深層次原因時説,“山西出現系統性、塌方式嚴重腐敗問題,主要發生在煤炭及相關領域,突出表現為易發、多發、高發”。將沉睡在地下的煤炭置於公開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中,這是激活山西經濟發展的一招棋。
從去年12月1日起,山西拉開煤焦公路銷售體制三項改革大幕,企業代行的煤炭焦炭公路運銷管理行政授權、煤炭焦炭公路運銷票據全部取消,省內煤炭焦炭公路檢查站、稽查點全部撤銷。以煤炭資源稅改革為契機,今年,山西省將啟動運作煤炭綜合資訊平臺,為政府依法開展産能監督、運銷監管、稅費徵收等提供依據。一場關係到能否走出“立體型”困擾的改革正在山西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