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醫藥 > 醫院線上 > 正文

字號:  

民營醫院仍受邊緣化 門診量和住院量佔比僅一成

  • 發佈時間:2015-08-11 01:00:18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社會辦醫健康發展,進一步降低社會辦醫“門檻”,以滿足群眾多樣化健康需求。作為社會資本辦醫的主體,民營醫院近年來快速發展,但仍處於邊緣化地位。《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了解到,民營醫院發展受制於人才引進難、資金籌集少、隱形歧視多等因素,業內人士建議,當前應淡化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的身份差異,在土地開發、醫護人員職稱評定、稅收政策、社保定點資格等方面,儘快出臺細化措施,使民營醫院獲得更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

  大而不強

  伴隨著一系列利好政策,近幾年我國民營醫院發展迅猛,尤其是在數量上,與公立醫院日益接近,但在整體規模和技術水準上與公立醫院差距很大,民營醫院的門診量和住院量只佔總量的10%多。

  由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發佈的《中國民營醫院發展報告(2014)》顯示,我國民營醫院數量由2005年底的3320家,一路攀升至2013年底的11029家。近十年間數量增長超過兩倍,與公立醫院的數量差距不斷在縮小。

  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説,民營醫院近年來每年以17%左右的速度增長,國家政策密集發佈的2013年一年就凈增1300多家。截至去年第一季度,全國民營醫院數量已達1.15萬家,數量佔全國醫院總數的46%。但民營醫院整體規模仍然偏小,服務能力不強,有86%的醫療機構床位數不到100床;民營醫院的門診量和住院量只佔總量的10%多。

  在福建省莆田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張亦兵看來,雖然民營醫院數量增長迅速,但仍處於被邊緣化的地位。民營醫院在規模和整體技術水準上與公立醫院差距很大,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程度也遠遠不如公立醫院,普通老百姓對民營醫院的偏見依然較深。

  道阻且長

  《經濟參考報》記者走訪多家民營醫院後發現,目前我國民營醫院正處於尷尬境地:民營醫院人才隊伍建設嚴重不足,輕資産的經營模式也導致民營醫院資金瓶頸凸顯,民營醫院在用地、稅收等方面也難以享受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

  首先,民營醫院人才匱乏,呈現“一老一少”格局。長期主管衛生的莆田市副市長張麗冰説,民營醫院當前面臨的最大束縛是缺乏人才。以莆田籍民營醫院為例,醫務人員多是“一老一少”格局,一邊是公立醫院退休人員,一邊是剛畢業大學生,人才青黃不接,中青年骨幹很少。“目前我國基本上沒有相應的民營醫學院來為民營醫院定向培養人才,民營醫院專家資源只能依靠公立醫院醫生的跳槽以及聘用公立醫院的退休醫生。”張麗冰説。

  華僑大學附屬盛興醫院是一家成立於2008年的民營醫院,“我們現有醫務人員300多人,其中有10多位高級職稱的醫生,但都是從公立醫院退休後聘的。雖然我們給職工提供免費食堂和職工宿舍,還有免費班車,可就是難以招到優秀人才。一些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我們把他送出去進修,結果培訓完就跳槽了。民營醫院人才隊伍不穩定制約其進一步發展。”該院院長林秋泉説。

  業內人士認為,國家雖然從政策上鼓勵醫生多點執業,但由於醫院管理體制限制,醫師顧慮多、負擔重,一些公立醫院甚至變相對多點執業的醫生施加壓力,導致公立醫院醫生很少到民營醫院多點執業。張亦兵説,莆田市在全國最早出臺相關政策,規定醫師無需經原單位同意,只要“備案登記”就可開展多點執業。但目前僅30多名醫師登記多點執業,僅佔莆田符合條件醫師總數約6%。

  其次,銀行融資難、稅收負擔重導致民營醫院資金壓力大。北京祥雲醫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吳美先説,民營醫院一直是輕資産在發展,很多民營醫院房子是租的,幾乎沒什麼固定資産可以抵押。即使有一些固定資産,也會因為具有公益性質而難以抵押。民營醫院融資渠道很單一,主要來源為自身的留存收益和業內少量資金短期拆借。對於中小民營醫院來説,基本上不能從銀行獲得貸款。

  莆田(中國)健康産業總會執行會長吳曦東説,現在進入醫療服務行業的門檻越來越高,投資效益也在降低。民營醫院投資週期長,一般要經過5年左右的虧損期。與享有政府財政補貼及各種稅費減免的公立醫院相比,民營醫院少有財政補貼,還有承擔一定的稅負。不僅如此,民營醫療機構在電價、水費等方面都享受不到公立醫院的同等待遇。

  張亦兵説,醫院分為營利性和非營利性,主要根據資産歸屬和投資受益人來劃分。目前政府減少財政投入,營利性和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都要自己掙錢養活自己,然而營利性醫院參照企業管理,要繳納營業稅、所得稅等各種稅收。“公立醫院天然屬於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範疇,可長期享受免稅的優惠。但民營醫院轉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一方面需相關部門批准,另一方面轉變為非營利性醫院後,股東不能分紅,利潤要全部投入再生産,這些規定也限制了投資者的積極性。”

  再次,民營資本辦醫院隱形門檻依然不少。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徐淩忠説,比如在用地方面,民營醫院的經營用地一直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公立醫院享有土地劃撥權,民營醫院卻難以享有相關便利。如按市場價有償出讓購地,兩者價差十多倍甚至幾十倍。因此,絕大部分民營醫院採用的是“租賃商鋪”的方式來經營。

  仙遊博愛醫院是莆田市第一家醫養結合的醫院,醫院共有床位500多張。醫院董事長林瑋説,“醫院前幾年是按照市場價購地,一畝土地價格500萬元,加上醫療設備和人員成本等,總投資超過2億元,我們跟公立醫院完全不是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民營醫院在醫保統籌機制方面也還存在障礙。林秋泉説,“比如新農保定額,我們醫院是每人平均3800元,當地另一家公立醫院卻是4200元,同一地區同級醫院應該要等額。”張麗冰認為,現在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的醫保政策支援還有很大差距,比如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發票不同,會造成不少醫保病人報銷難或根本無法報銷的情況。

  在徐淩忠看來,民營醫院在醫療保險定點、醫院等級評定、大型設備購置等方面都還受到政府部門的“有色眼鏡”看待,不能一視同仁。

  合力破障

  有關專家認為,當前,應弱化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的身份差異,各級衛生部門對不同投資渠道、不同所有制、隸屬關係的醫療機構要一視同仁,創造公平、開放、有序的競爭環境,同時採取多種措施打破制約民營醫院發展的障礙。

  針對民營醫院的人才匱乏問題,莆田學院副校長宋一然建議,打通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間人才的雙向流通渠道,營造平等的醫務人員相互流動氛圍;將民營醫院引進人才納入各地人才專項流動計劃,支援民營醫院派人到公立醫院培訓進修。“加強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之間的人才流動,還應該提供更靈活的政策和完善的配套措施,真正放開醫生多點執業。”徐淩忠建議,深化公立醫院人事制度改革,逐步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

  張亦兵等人建議,當前應多措並舉支援和鼓勵民營醫院發展。一是在審批程式、土地開發、醫護人員技術職稱評定、稅收政策、社會醫療保險定點資格等方面,儘快出臺可操作性措施,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建立民營醫院分類管理的核定機制,明確界定與劃分營利性與非營利性民營醫院,解決配套政策和實際操作問題,給予民營醫院申請醫療保險定點醫院的資格和相關的稅費優惠政策;三是除國家規定須依法專項審批許可的醫用設備外,民營醫院可自主確定其他設備的購置。四是鼓勵銀行業進行産品創新,解決銀行融資層面的擔保障礙,設計適合民營醫院發展的融資産品,對接其融資需求。

民營醫院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合金投資 8.24 1.73%
2 模塑科技 4.99 0.60%
3 神州B 3.41 0.59%
4 誠志股份 15.34 0.39%
5 益佰制藥 11.25 0.27%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信邦制藥 8.91 -3.57%
2 星普醫科 23.60 -2.40%
3 創新醫療 13.17 -2.23%
4 愛爾眼科 40.35 -2.02%
5 安科生物 27.81 -2.01%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