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藥品臨床試驗數據造假 癥結或在藥企不願花錢

  • 發佈時間:2015-12-16 09:17:52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臨床試驗是檢驗藥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唯一標準,作為藥品開發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其結果是藥品註冊上市的主要依據。但是在中國,這一臨床試驗環節早已造假氾濫

  “到後來,臨床試驗怎麼做都沒有辦法實現預期的療效,我們就直接成倍增加核心成分,比如説明書上標注的是10mg,就增加到20mg、30mg,直到出現我們需要的效果,當然這些都不會出現在臨床試驗數據的記錄上面。”這是2005年林江(化名)第一次在藥企實習,參與江蘇省某藥企一款創新藥的研發、製作以及臨床試驗時的情況。

  往後的十年間,身處醫藥行業的林江頻頻碰到這種情況。他告訴法治週末記者,事實上臨床試驗是檢驗藥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唯一標準,作為藥品開發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其結果是藥品註冊上市的主要依據。但是在中國,這一臨床試驗環節早已造假氾濫。

  “目前藥物臨床試驗中問題比較嚴重,不規範、不完整問題非常普遍。”2015年7月27日,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食藥總局)副局長吳湞在部署臨床數據自查工作的電視電話會議上説。

  “臨床數據造假的直接後果是藥效差。從某種程度來説,臨床數據造假影響的是所有人。”林江説。

  造假無時不在發生

  藥品臨床試驗是指任何在人體(病患者或健康志願者)進行的藥品的系統性研究,以證實或揭示所研究藥品的作用、不良反應及域研究藥品的吸收、分佈、代謝和排泄,目的是確定其療效與安全性。

  林江介紹説,數據造假始於臨床前研究。這一階段的重點是藥學和藥理學分析,研究者需要在至少兩種動物模型上進行試驗,以充分説明藥物的安全性。

  一旦進入臨床階段,從選擇受試者入組的那一刻起,造假就無時不在發生。“如果一個項目需要符合試驗要求的患者樣本100人,但是在計劃日期前並沒有得到足夠的人數,那麼在只有80人,甚至60人的情況下試驗可能就開始了,其中還有些患者並不完全符合樣本要求,對於缺失的數據只能是從無到有的編造。”林江説。

  食藥總局在11月11日、12月9日先後發佈兩次審查通告,共22家企業24個藥品註冊申請的臨床試驗數據不真實、不完整,食藥總局決定對其註冊申請不予批准,並首次曝光了涉事藥企、臨床試驗機構和CRO公司(醫藥研發外包服務機構,以下簡稱CRO)的名單。

  在審查通報中,公佈臨床試驗數據出現的主要問題包括藥品不真實、選擇性使用數據、虛假數據、修改數據、原始記錄缺失、分析測試過程不完整、數據不可溯源等,並提供了問題數據的具體細節。

  而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食藥總局,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復。

  據林江介紹,臨床試驗數據造假有些可以通過原始試驗記錄直接看出,也有一些需要通過統計學來計算。臨床試驗結束後,監察員會收集核準數據並交給數據處理機構進行分析整理,最終形成提交給藥監局藥品評審中心審評的數據資料和報告。部分藥企為了達到審批通過的目的,會聯合統計單位修改數據。

  業內人士表示,在國外僅數據統計就需要花費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人民幣,而中國醫院的數據統計只需要花幾萬元。

  跨國藥企看上低成本試驗田

  臨床試驗數據造假問題不僅僅出現在國內的藥企,也波及到了在中國開展臨床試驗的跨國藥企。

  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2013年6月公佈的資訊,一款由百時美施貴寶和輝瑞聯合研發的新藥阿哌沙班,審查過程將被延時3個月,因為中國一位臨床研究中心管理人員和另一位監察員“更改了原始記錄,掩蓋了違反臨床研究品質管理規範的證據”。這最終導致FDA調查人員對中國36個研究中心裏的24個數據提出質疑。

  根據媒體報道,2012年1月,百時美施貴寶公司告知FDA,他們在中國臨床研究的數據可能存在造假,並提交了研究結果更為詳細的資訊。一個月後,FDA要求他們提交更多的資訊,包括在1200個研究中心以及在中國臨床研究數據監管中更多的資訊。隨後,FDA決定延遲審批。

  “在國外不僅每一個臨床試驗患者都會有報酬,對患者于醫生還會有相應的保險機制,限制條件也非常多。而國內目前對在醫院參與臨床試驗的患者沒有任何補償與保障,甚至有的患者都不知道自己參與了臨床試驗,協議書上的簽字都是偽造的。”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法治週末記者。

  林江還介紹,“也有高校的教授通過私人關係將國外藥企的試驗拿到中國來做,可能在國外很難開展的臨床試驗,在中國隨隨便便就可以進行。也有一部分CRO是專門承攬外資企業在中國的臨床試驗工作,雖然對數據要求更高,但還是會存在一些問題。”

  “在新藥臨床試驗中,藥企一般會將一期、二期試驗放到中國做,像美國對於臨床試驗的三期要求較高,可能會直接訪問參與臨床試驗的患者,所以一般第三期他們還是不會放在國內。”上述匿名業內人士説道。

  中國外商投資協會藥品研製開發行業委員會左玉增卻告訴記者,“跨國制藥企業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地同步開展臨床試驗,這樣容易根據當地人群需求進行針對性的開發。”

  藥企外包流程轉嫁造假風險

  臨床數據造假的癥結,或在於“藥企不願花錢”。

  根據新浪財經2013年的報道,一個治療感冒的化學三類藥,臨床試驗的時間大概需要一年,費用在200萬到300萬元,而一個抗腫瘤的三類藥物,則要耗時至少3年,費用在800萬到1000萬元人民幣。如果是一類抗腫瘤藥,臨床試驗要8年左右,耗資在6000萬元左右。

  “臨床試驗從設計、實驗操作、到數據統計分析、再到申請批文都是一個專業性極強而且複雜的過程,費用也很高,所以也就自然衍生出了CRO這一行業,藥企通過委託合同將整個流程外包給CRO,藥企直接等待最終的註冊批文。”北京鼎臣醫藥諮詢史立臣向法治週末記者説道。

  “很多經驗豐富的大型藥企是完全有能力自己承擔這個流程的,但是在行業內普遍造假的情況下,藥企就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將臨床試驗數據造假的風險轉嫁出去。”在林江從事藥品銷售的6年時間裏,無論是在國內企業還是外資企業,這都不是什麼新鮮事。

  而對於眾多已生産仿製藥為主的小藥企來説,史立臣認為他們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也不在乎是否存在臨床試驗數據造假,“只要可以拿到批號就行”。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法治週末記者採訪時均表示,雖然並非藥企直接操作,但最主要的主導者還是藥企。

  “在藥企與CRO的委託協議中一般約定了在一定時間內拿到藥品批號,一旦沒有通過審批,CRO只能拿到很少的報酬,在這樣類似風險代理的協議機制下,CRO自然會有僥倖心理能夠瞞天過海。”首都醫科大學衛生法學系劉炫麟告訴法治週末記者。

  “成立一家CRO企業並不需要特別的審批,雖然專業能力是企業承攬業務的基礎,但確實存在一些CRO公司,只有二十人左右,其人員在醫藥方面的專業技能幾乎沒有,但公司利潤非常豐厚。”林江介紹道。

  史立臣也透露,“有些有能力拿到批號的個人,就可以獨自完成CRO企業的工作”。

  在這次食藥總局針對臨床試驗數據的專項整頓中,成為焦點的CRO行業也正在經受巨大壓力。

  記者致電全國醫藥技術市場協會CRO聯合體,其工作人員告知協會正在進行管理層以及組織結構方面的調整,可能要到明年二三月才能調整完畢,而這個由全國100多家主要CRO聯合組建的協會目前秘書長一職正處於空缺狀態。其前任秘書長也拒絕了記者的採訪。

  “要想拿到準確的試驗數據,臨床醫生需要反覆去實驗與研究,但是實際上這個過程被大大壓縮了,原本需要5年的試驗可能3年就完成了。”史立臣表示在時間與價格上的成本節省正是驅動藥企默認CRO違規行為的原因。

  左玉增表示,“根據不同的藥品需求以及設計方案,臨床試驗所需要的投入有所差異,通常會佔到整個藥品開發的50%-70%”。

  林江也告訴記者,“在CRO的實驗設計中每一個環節都有時間節點,一旦某一個環節沒有按計劃完成就會拖延整個試驗,而藥企、CRO、醫院都不會希望出現的這樣的情況”。

    強勢醫院精力有限

  根據目前中國對臨床試驗機構實行的資格認證制度,已通過審批的機構共有400多家,多為各地的三甲醫院。

  據介紹,在新藥臨床試驗的利益鏈上,藥品企業掏出的大筆臨床試驗費用,四分之一會支付給CRO,剩下四分之三則要支付給醫院。而作為花費最大的一個環節,醫院並沒有拿出真實完整的數據結果。

  按照國際經驗,藥企或CRO公司往往會派出監察員(CRA),對臨床試驗機構進行監督。但在中國,臨床試藥機制設計中用來制衡的監察員有時很難發揮作用,一方面因為他們本身水準有限,操作並不規範,另外則是因為醫院的強勢——在臨床試藥人集中的臨床試藥網論壇裏,最常被抱怨的便是這一點,在醫生忙的時候,一些監察員甚至還得幫忙幹活。

  “資格認證制度本身賦予了醫院相對強勢的地位,而監察員都希望最終能夠拿到理想的數據,監督員反而需要討好強勢的三甲醫院。”劉炫麟也指出。

  杭州泰格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李賓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機構認證是一個應該漸漸取消而不是加強的趨勢。要想對機構形成約束和競爭壓力,只有在臨床試驗的機構認證上更開放,甚至取消機構認證,“事實上,現在的機構認證就成了權力尋租的空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