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社會辦醫納入醫保 落地還需注意“灰色地帶”

  • 發佈時間:2015-06-29 10:00:47  來源:東方網  作者:荊文娜  責任編輯:朱苑楨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其中提到,將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範圍,執行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政策。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普遍認為,《措施》的發佈對於社會辦醫療機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專家同時也強調,在歡迎新政落地的同時,還應注意到部分的“灰色地帶”。

  解除“灰色地帶”隱患好政策方可落地生根

  《措施》主要內容包括進一步放寬準入、拓寬投融資渠道、促進資源流動和共用、優化發展環境4個方面。“促進社會辦醫,先要改變不公平的發展環境。”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國軍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措施》中,醫保對社會辦醫療機構的全面放開是最引人關注的。

  我國醫療服務供給遠遠跟不上需求。在過去5年,全國就診量增加了50%,2012年達到68.9億人次,住院量增加了一倍,2012年達到1.7億人次。由於腦卒中、癌症、冠心病等疾病無法在基層救治,大量患者不得不捨近求遠去大醫院就醫,大醫院人滿為患現象日益加重。

  “近年來,國家鼓勵社會辦醫政策不斷,但都是戰略性利好,政策的落地效果並不明顯。”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説。

  “是否納入醫保定點範圍對於患者會否選擇到民營醫院就醫有很大影響。”河北燕達醫院執行院長李海玲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坦言,“據了解,目前我國三項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總參保人數增加到12.8億人,覆蓋了90%以上的城鄉居民,這些居民在選擇就診醫院時首先考慮即為能否享受醫保報銷政策。”作為一家民營非營利性醫院的執行院長,李海玲對於“醫保情結”的體會是深刻的,“例如,冠心病患者最為主要的診斷手段,‘冠狀動脈造影術’費用一般在5000~6000元,如能納入醫保,患者可享受90%的醫保報銷,個人只需承擔幾百元費用。”反之,沉重的檢查費用則會使未被納入醫保的民營醫院流失患者。

  《措施》能否真正帶來社會辦醫的春天?《措施》規定,將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範圍,執行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政策。在莊一強看來,“這對於民營醫院是實實在在的利好。”對於醫療機構而言,也解決了“既然讓我活下來,為何又讓我餓死”的疑問。

  不過,王國軍最關注的是,“目前‘符合條件’的標準並不清楚,而這也恰恰是政策執行的關鍵點,沒有科學而明確的標準就為政策的執行留下了‘灰色地帶’,這樣可能會導致一個初衷良好的政策在執行和落地時被嚴重扭曲。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制定科學而明確的標準。須有細則,不能含糊其辭。”例如,僅以床位數為條件肯定不是一個好的標準,相關部門應研究設計出一個社會認可度高的標準。

  民營醫院專科報銷也應考慮財政基礎

  醫保是連接患者與醫院的一個紐帶,同時也牽連著不同地區不同性質“兄弟”醫院以及外出打工追夢的人群。在距北京城中心天安門直線距離不過30公里的河北燕郊,當地居民有近30萬人口在北京工作,享受北京醫保。對他們而言,在燕郊看病屬於跨省異地醫保;到北京看病又路途遠掛號難。對於燕郊的醫院而言,也面臨當地患者到北京大醫院就醫帶來的現有醫療資源浪費的窘境。

  近年來,國家不斷推進京津冀醫療一體化發展,作為燕郊唯一一所三級非營利性民營醫院,燕達醫院在醫保探索這條路上也有不少“心酸史”。“在我院與北京多家醫療機構建立合作後,雙方皆建立雙向轉診的綠色通道,但來院就醫的患者多來自全國各地,其當地醫保部門在得知我院為民營醫療機構後,多半不將我院納為醫保定點機構。這對我們合作的初衷——緩解首都就醫壓力、盤活優質醫療設施資源以及京冀醫療協同發展是衝突的。”李海玲向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坦言。

  不過,此次《措施》規定,不得將醫療機構所有制性質作為醫保定點的前置性條件,不得以醫保定點機構數量已滿等非醫療服務能力方面的因素為由,拒絕將社會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措施》還規定,規範各類醫療收費票據,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使用統一的醫療收費票據,營利性醫療機構使用符合規定的發票,均可作為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憑證,細化不同性質醫療機構收費和票據使用與醫保基金的結算辦法。“我院已經由原來的民營營利性醫療機構轉型為民營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使用的發票是河北省統一的財政發票。即便如此,仍然有部分外省的就診患者反映,參保地的醫保機構不能予以報銷。前不久,我們的工作人員曾幫患者聯繫過黑龍江省轄區內的某個社保機構,但我們得到的回復是:外省的私立醫院一律不予以報銷。”李海玲如是説。

  另外,對於一些民營醫院,其生存基礎是專科特色,但部分專科診療項目尚未納入醫保當中,使得民營醫院失去很大一部分病源。

  對此,王國軍坦言,能否納入醫保報銷範圍的根據應是該醫療項目對於患者而言是否具有普遍性和必要性,另外還需看財政基礎。如果本身醫保資金不足,卻納入太多報銷項目也承擔不起。“民營醫院做專科可以,但需按照基本藥品目錄去做,如果超過此範圍也是不能報銷的。”

  社會辦醫納入醫保之“東莞模式”

  雖然在打通醫保這條路上燕達醫院沒少鼻子碰灰,但通過多方努力,燕達醫院目前被認定為河北省省直單位職工醫保的定點醫療機構、三河市城鎮職工、居民定點醫療機構、三河市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廊坊市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及北京市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

  不過,李海玲表示,燕達醫院被納入北京市定點醫保範圍後,越來越多的北京參保患者選擇燕達為異地安置的首選醫院,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反映最為強烈的話題有兩個:一是費用報銷的問題,二是對辦理異地安置的流程表示不滿。大多數就醫人群在北京上班燕郊居住,早出晚歸。為了辦理相關手續至少要請2~3天假,他們需要到選擇好的異地定點醫院蓋章,再乘車約40分鐘到三河社保中心蓋章,辦理郵政儲蓄的銀行卡,最後回到參保機構,預約辦理時間才能遞交手續。

  “由於燕郊這個區域的特殊性,異地就醫時産生的費用如何報銷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我們在思考這樣一種模式:各省針對外出就醫的患者制定一套‘特殊人群補償政策’,外出就醫的人員可以參照就醫地的醫保目錄結合參保地制定的政策進行實時結算。這樣既解決了異地就醫報銷難的困境,也解決了不同地區不同醫保目錄核算難的現狀。”李海玲建議。

  在東莞,醫保報銷已向社會辦醫院開放,允許參保人員自由選擇公立醫院或民營醫院。在民營醫院就醫享受的待遇標準、費用支付與公立醫院完全一致。莊一強與王國軍對此均表示,“東莞模式”可複製,將來是一種趨勢。

  “從東莞市醫保改革的模式不難看出,只要有健全的監管機制,參保患者無論是在公立醫院或是民營醫院就醫,都應當享有同等的待遇。我個人認為,各地或許可以先指定個別民營醫院試點,然後逐步開放。”李海玲説。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