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動輒上百大病一貧如洗 醫改需從縣級醫院突破
- 發佈時間:2015-06-15 09:44:30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朱苑楨
醫改6年,大刀闊斧。不論是取消藥品加成、提高醫保水準,還是擴大新農合覆蓋率、惠及更多群體,這場與每個人切身相關的改革,始終是不能忽視的焦點,然而歷經多年,“看病難,看病貴”的痼疾,依然是百姓心中的痛點。
看病貴,是時代聲音的最痛之音
記者在走訪調查過程中發現,提起國家醫療方面的政策文件,市民不一定清楚明晰,然而聊起看病這一話題,每個人都能倒出一肚子“苦水”,高昂的藥價、一號難求的門診,都令人詬病。
6月的西安,高溫燥熱,然而比天氣更成為“熱點”的是,政府部門對絕大部分藥品取消定價,由市場來調節所引起的話題。
“政府取消定價了,聽説有個心臟病的藥一下子漲了10倍,以後我們可咋辦呀?”提起這件事,家住雁塔區的張大爺連連搖頭,76歲的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每天要吃十幾種藥,原本就只依靠退休金的他,近年來日益感覺醫藥費用的壓力,“每個月光藥錢就得600多元,一住院更是成千上萬的花錢,養老錢都送到醫院去了。”
“看病咋不貴?”面對記者的提問,家住碑林區的劉師傅反問了起來,“前段時間帶孩子做了斜視手術,前後就花了5000多元,我們都是普通的打工者,看個病花這麼多還是有些心疼。雖然有新農合,但是起付門檻太高,我專門請假回縣裏報銷,最後算來算去才拿到300元,早知道還不如不去。”
大學生劉蓉提起看病,也是滿腹牢騷。“去年腰疼了很長時間,去醫院看病,掛號等候將近一個小時,見到醫生的時候,他就問了我幾個問題,然後簡單地捏了下腰,就説我是腰肌勞損,開了些藥讓我回去了。結果等了半個月也沒見好轉,只好又換了一家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腰椎間盤突出,根本是兩種程度的病!你説氣人不?白花了我的錢還耽誤治療。”
記者在走訪調查過程中發現,提起國家醫療方面的政策文件,市民不一定清楚明晰,然而聊起看病這一話題,每個人都能倒出一肚子“苦水”,高昂的藥價、一號難求的門診,都是令人詬病的重點,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
今年年初,陜西省統計局發佈“2015年萬戶居民新年新願望”調查報告,有53.07%的被調查者希望政府“提高醫療水準和服務品質,降低看病費用”,此前兩年的調查中,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排列第一願望。
對此變化,省統計局有關人員分析,一方面,説明老百姓對於身體健康的關注度進一步提升,同時,對於醫療資源、醫院診療水準參差不齊的現狀表示擔憂;另一方面,也説明雖然醫療保險制度已經全範圍覆蓋,但是較高的看病費用依舊是病人最大的經濟負擔,小病動輒上百,大病一貧如洗,讓不少群眾直呼“看病貴、看不起”。
縣級公立醫院,是醫改的突破口
鳳翔在全省率先通過建立規範的基層首診、急慢分診、分級診療、上下聯動的就診機制,逐漸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的服務模式。
“這一問題是多種原因長期積累造成的,主要是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均衡,醫療資源結構性失衡。”省衛計委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國家對於各級醫院的業務範圍有明確定位,小病進社區,三級醫院主要診治‘疑難雜症’,但目前三級醫院診治了50%-80%的小疾輕病,由此造成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衛生院卻缺乏病人。”
“看病貴,主要是因為小病大醫。”西安醫學院臨床醫學院書記任天順解釋説,“一些病人的診療慾望和就醫思路不是很明晰,一個感冒都要跑到三甲醫院,看病能不貴、能不難嗎?”這一看法也得到很多醫生和專家的贊同,不少人認為,很多不必要的病症擁擠到大醫院,從而造成了醫療資源浪費,因此建立合理的分級診療制度非常必要。
在這一背景下,縣級公立醫院作為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紐帶,承接著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半壁江山”,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切實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關鍵環節。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表示,2015年要進一步破除以藥補醫的機制,在2000個縣進行公立醫院改革,並擴大城市公立醫院改革的試點範圍。
事實上早在2012年,陜西已經在全國率先全面啟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以“一市十縣”為試點進行探索創新,以破除以藥養醫機制為突破口,走在了前列。
改革效果如何?記者前往部分試點縣區進行了調查採訪。
“5月20日起,我們縣已經開始啟動雙向轉診工作。”鳳翔縣衛生局局長、縣醫改辦主任王強健告訴記者,“推動建立分級診療制度一直是我們工作的重點,現在對康復期病情穩定的患者下轉到鎮衛生院,使患者流向更加合理,通過建立規範的基層首診、急慢分診、分級診療、上下聯動的就診機制,逐漸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的服務模式。”
除此之外,破除以藥養醫機制雖然啟動較早,但在今年5月國辦發佈的文件中,仍然再次強調這一制度成果需要鞏固。
對此,鳳翔縣醫院黨總支副書記田恩倉接受採訪時表示,自醫改工作以來,醫院一直在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從2012年7月起實行藥品三統一和零差率政策,取消了以往的藥品銷售加成,截至今年4月,共讓利群眾2089萬元。”醫院還大力開展抗菌藥物專項整治,將全院使用的抗生素控制在35種以內,實行抗菌藥物分級使用和特殊藥物專項審批制度。
“我們在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上積極探索,形成了‘醫療服務縣鎮一體化’新模式,促使基層衛生院就醫環境明顯改善,醫療服務能力明顯增強。”閻良區衛生局副局長馮金琳介紹説,據統計,2014年閻良區6個衛生院門診量達到181970人次,住院3471人次,較之前分別增長93.5%及248.1%,極大提升了基層醫療服務體系水準。
打破逐利性,是醫改的最大期待
50歲的馬大姐在西京醫院做了胃癌根治術,術後需要輔助化療,每次大約2萬元,還不算路費、住宿花錢,便回到了與301醫院協作的縣醫院,費用不到西京醫院的四分之一,還享受到專家的醫療服務。
“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這是今年提出公立醫院改革應該確立的首要目標。醫療衛生事業關乎千家萬戶,是重大民生問題。堅持醫療衛生的公益性,是醫療衛生改革的基本方向。
今年50歲的馬大姐是寶雞市鳳翔縣陳村鎮大海子村的村民,去年11月由於腹部隱痛,在鳳翔縣醫院檢查被診斷為胃癌,遂前往西京醫院檢查後進行了胃癌根治術,術後仍需要輔助化療及進一步全身治療。然而當她諮詢了後續費用後,卻發愁起來:“在西京醫院每次化療大約2萬元,來回路費、住宿也要花錢,對於我們農民來説負擔太重了,便回到了縣醫院。”
如何解決像馬大姐這樣疑難重症患者赴外就醫的困難和不便?
去年5月,鳳翔縣醫院投資30余萬元,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協作,在全市地方醫院中率先建立首個遠端會診中心,截至今年4月,已經開展會診業務117例,極大方便了縣域群眾看病問題,使病人“足不出縣”便能享受到一流專家的服務。
正是得益於這一舉措,今年2月9日,301醫院的專家對馬大姐進行了遠端會診,並制定出詳盡的治療方案,由縣醫院實施。如今馬大姐已經完成了第5次化療,整體效果良好,醫療費用也明顯下降,“現在每次化療費用大約是4000元到5000元,不僅省了錢,還享受到專家的醫療服務,感覺特別好。”
在閻良,現在6個衛生院全部實施“先住院後結算”便民服務模式,有效緩解了群眾繳費壓力,促使衛生院住院量從2011年底的797人次,增加到2014年的3471人次。“最開始施行的時候大家也有擔心,病人會不會不結賬,拖欠住院費。但經過長期的實踐來看,並沒有這一問題,一方面由於新農合報銷比例高,農民本身花錢就很少,個人支付費用平均每天50元左右;另一方面,也倒逼醫院提高服務品質和水準,實現公益性的目標。”閻良區醫改辦資訊組負責人王志明説道。
除此之外,2014年4月閻良還通過資訊化平臺建立區域醫學影像集中處理中心,已在6個衛生院和處理中心(區人民醫院)之間運作,截至2014年底,累計為3543人次患者出具診斷報告。資訊化的實施,避免了繁雜的重復檢查,既為患者節省了費用,又為施治贏得了黃金時間。“不用每次看病都作一樣的檢查,而且還是先住院後交錢,對我們老年人,既方便又省錢!”武屯鎮東孫村的張學民感慨地説。
“實際上,醫改的效果很顯著。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已經建立,新農合高覆蓋率也解決了農民看病問題,可以説達到了醫改提出的‘保基本’的目標。”談到醫改,任天順持肯定態度,但他也指出,“醫療衛生服務牽涉到個人切身利益,所以人們對此有著較高的期盼,今後在大病保障、城鄉居民均等化方面,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