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市場需求催生“環境醫院” 第三方提供解決方案

  • 發佈時間:2015-06-15 09:39: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朱苑楨

  人病了可以去醫院找大夫,現在生態環境出現“不適症”也有專門的“環境醫院”。醫院的“專科醫生”是80多名環境治理專家和30多家環保企業,存在環境隱患的政府和排污企業就是“病人”。近日,這家坐落于江蘇省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的中宜環境醫院迎來了第一批“病人”。業內人士指出,“環境醫院”的誕生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環境治理行業的一些“亂象”,但是隨著醫院的流行,必然會出現更多的“環境醫院”,如何避免這些醫院之間的“惡性競爭”應引起業界關注。

  第三方提供解決方案

  目前,隨著國家環境治理新政的密集出臺,環境治理市場進一步發生了變化,這也催生環境服務業加速發展。換言之,環境治理由“誰污染誰治理”過渡到“誰污染誰付費”,由第三方來提供環境治理解決方案和運作服務。

  “‘環境醫院’順應了這一發展趨勢,建立了一個提供環境治理技術和服務的平臺,以PPP(公私合作模式)對外開放。”中宜環境醫院負責人、宜興環保産業集團董事喬梁説。

  “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人在看病時會優先考慮治療效果,而不單純是哪家醫院便宜去哪家。給環境‘看病’,關係到當下每一個人,也關係到子孫後代,更不能單純以價格考量。”喬梁説。然而,如今的環境治理市場卻存在一些“亂象”。有些企業刻意壓低治理環境收費標準得以中標,卻在治理時“偷工減料”。一些政府部門和排污企業雖然花了錢給環境“看病”,效果卻不甚理想。

  環境治理市場缺少標準平臺,“低價中標”、“惡性競爭”、“潛規則盛行”等現象不斷,促成了“環境醫院”的建立,為環境治理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環境醫院”整合人才、技術、資本、市場,規範化、標準化運作環境治理項目,讓環境治理向“效果導向”轉變。收費也完全由治理效果決定,企業可以獲得和能力匹配的效益,政府和排污企業也不必被“行業規則”左右。

  “診、治、療”一體運作初見成效

  “環境醫院”作為環境治理第三方機構,有實體的運營平臺,設有22棟專科樓,佔地面積達到11萬平方米。據“環境醫院”有關負責人介紹,醫院設立了水、聲、氣、固、土壤、城鄉生態、節能等9個專科,並設有1個應急門診,覆蓋了環境治理全領域。針對排污、工業污泥、市政垃圾、土壤污染等不同城市和農村環境問題,醫院將“患者”推薦給適合的“醫生”進行“開方”或者“手術”。這些科室的“醫生”是經過精挑細選的80多名知名專家和30多家知名企業。

  記者了解到,“環境醫院”建立專家諮詢庫、技術儲備庫和項目資訊庫作為環境治理的三個“病房”。專家諮詢庫類似“化驗室”,庫裏篩選了各細化領域的30多名專家,專家組診斷“環境得了什麼病?”;技術儲備庫中包含180多項細分領域的適用技術作為環境治理的技術儲備,各類技術和工藝是環境的“處方藥”;項目資訊庫則是環境治理的“手術室”,目前正在推進16項區域性環境治理工程項目。

  另外,“環境醫院”聯合國內外環保專家、環境工程設計機構、環保技術創新團隊、環境工程公司以及有意拓展環境産業的專業融資機構,成立合作聯盟,共同參與或支援環境治理工程項目的實施。

  目前,“環境醫院”治理的第一批環境項目已經初見成效。在內蒙古某市,“環境醫院”每天能夠處理2萬立方米地下污水;江蘇某地突發河道污染,“環境醫院”共處理52萬噸污染水;在江蘇宜興,“環境醫院”正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另有部分項目已經進入到技術調研階段。

  “環境醫院”未來何去何從?

  “‘環境醫院’是商業模式創新的集合體,目的是讓有責任心、有技術、有項目運營能力的企業在平臺上發揮優勢,獲得與能力匹配的市場回報。同時,有環境治理需求的政府和管理者能夠得到價格與環境治理效果匹配的環境服務。”喬梁説。

  “環境醫院”能否健康發展,創新運營機制是關鍵。未來,“環境醫院”需要實現由低價中標的“投標”機制向品質保證的“投資”機制的轉變。為此,“環境醫院”不斷加強與相關投融資機構的合作,建立工程項目的資金儲備池。據了解,目前已獲得專業銀行授信350億元,引進投資基金50億元。

  “環境醫院”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醫院在國內初步形成了黑龍江哈爾濱、廣西南寧、四川成都等8個合作城市,通過在宜興建立“環境總院”,在全國建立“環境分院”及“專科門診”。另外,“環境醫院”已經與上合組織、中非中心、東盟中心三大國際平臺達成合作意向,未來還有望進入國際市場。

  “環境醫院”是對環境治理的一次大膽嘗試,也是一個重要突破。不過,“環境醫院”能否以“醫院”的名義繼續運營下去仍然存在爭議。“環境醫院”是一個整合資源、提供服務的平臺,其本質和傳統醫院還是有較大的差別。業內人士指出,“環境醫院”的誕生雖然能一定程度上緩解環境治理行業的一些“亂象”,但是隨著醫院的流行,必然會出現更多的“環境醫院”,這些醫院之間同樣會産生“惡性競爭”、“低價中標”等現象,行業問題依然得不到解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