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浙江集中採購乃安徽模式發酵 如何應變?

  • 發佈時間:2015-05-21 10:04:33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朱苑楨

  安徽模式發酵全國 2015年初,國家確定四省醫改試點先行。

  5月初,忽如一夜春風來,各省政策全部變臉,安徽省推崇的一系列“小政策”:限目錄、控藥佔比、區域“帶量採購”、醫保基準價等,野火燎原,燒向全國,遼寧、江蘇、浙江……

  政府三記重拳:

  -取消政府最高零售價格定價,藥品價格放開“市場化”。

  -國家制定出臺國家層面藥品醫保支付基準。

  -國務院關於城市公立醫院出臺相關改革辦法。

  藥商需邁三道坎:

  -臨床路徑管理。

  -醫保支付價及支付標準。

  -醫療機構藥佔比。

  近20年,多方力量竭力維護的市場遊戲規則即將徹底打破。同時,醫藥網際網路片刻也未停歇地佈局也將推動變局。2015年,再不改變就再見!

  2015市場變局

  利潤之殤以安徽市場為例,2010年、2012年、2014年三次招標,政府系統推動“零差率”、藥品中標價格的“三級跳”,且多數主流藥物的出廠價格沒有增加。

  伴隨著醫改深入,各方博弈加劇。醫療機構配送環節更加複雜,比較明顯的就是回款週期延長、配送點位增加。

  “過票”環節風險愈加明顯,陜西、河南、山東等多地稅務稽查趨緊,商業公司稅務成本增加、風險加劇。

  上述主要因素幾增幾減後,行業中間利潤大大減少。利潤減少,恰如冰河期植物滅絕那樣,導致其他食草、食肉物種大滅絕。

  政策趨緊首先,招投標遊戲規則變化。2010~2014年,安徽三輪招標趨勢:廠家是招標主體、雙信封、客觀技術指標不受人物因素影響、全國中標歷史記錄無法更改。

  其次,醫保支付“控費”。2010~2015年,安徽醫保控費手段、力度年年加強,醫保因素超越中標因素成為制約業務拓展的第一因素。

  藥物價值缺失目前,醫療機構常規用藥目錄數量趨於統一,基本穩定在800~1500個品規,核心藥物基本囊括在內,非常規用藥難以擠進此目錄。在臨床路徑管理趨緊的背景下,藥物核心使用價值能否滿足臨床需求?畢竟市場認為的“好産品”並非臨床需要的“好産品”。

  廠家渠道必須控盤企業要加強自營意識,主推“符合臨床路徑+規模企業+相對壟斷”的産品;區域性“醫聯體”議價採購蔓延趨勢下,廠家不得不提防區域代理商惡意“以價換市場”;擁有核心競爭力産品的企業有談判話語權,控制終端渠道相對容易。

  哪些方面必須改 利潤壓縮,導致環節壓縮。多餘環節,必須砍掉。

  符合臨床路徑的藥物其“核心價值”決定産品臨床價值,此類藥物必出現在常規臨床藥物目錄。非常規用藥市場更加狹窄,臨床市場操作必須調整産品結構。

  藥佔比及醫保控費的頂層設計將影響傳統代理商銷售總量,維持龐大的招商或配套銷售人員無疑增加費用比,因此提高業務員工作效率、縮減人員編制勢在必行。

  無論是網際網路擁抱醫藥,還是醫藥擁抱網際網路,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關鍵在於,網際網路可以壓縮環節支出,迅速完成佈局、縮減業務員隊伍、廠商一體化(終端商業)的目標更容易達成!

  讓我們共同努力,把握跨時代的“變局”。 來源:醫藥經濟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