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醫藥 > 研發前沿 > 正文

字號:  

寨卡病毒關鍵蛋白晶體結構被發現

  • 發佈時間:2016-04-19 01:30:2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王怡  責任編輯:吳起龍

  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院士高福和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施一帶領的科研團隊針對寨卡病毒(ZIKV)進行分析,發現非結構蛋白1(NS1)的分子結構。該研究成果提供了非結構蛋白1的原子層面圖像,在這之前非結構蛋白1同樣參與了登革熱、西尼羅河病毒等疾病的發病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線上發表于4月18日出版的《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上。

  截至2016年1月,寨卡病毒在美洲暴發流行,並有蔓延全球之勢。寨卡病毒是一種通過蚊蟲傳播的蟲媒病毒,雖然其感染通常只引發輕微的症狀,但是該病毒被認為與新生兒小頭症和一種罕見自身免疫疾病吉蘭·巴雷綜合徵相關。目前,巴西已經有4000例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婦分娩了小頭畸形兒,這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寨卡病毒為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員介紹,寨卡病毒是一種和登革熱、西尼羅河病毒同屬的黃病毒屬病毒。登革熱病毒中的非結構蛋白1對於發病機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蛋白也被用於診斷登革熱的感染,同時也是抗病毒藥物開發的建議靶點。

  根據2015年在巴西分離出的一株寨卡病毒的序列,高福、施一及其研究團隊使用X射線晶體學獲得了一個非結構蛋白1的部分結構。研究人員發現寨卡病毒非結構蛋白1與登革熱病毒、西尼羅河病毒的非結構蛋白1十分類似,但是寨卡病毒非結構蛋白1的表面電荷分佈與登革熱病毒和西尼羅河病毒顯著不同,這一特徵與宿主因子不同的相互作用有關。研究人員認為,未來可以針對寨卡病毒非結構蛋白1的獨特表面靜電特性,開發出新的診斷工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