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疫苗陰雲”下父母面臨抉擇 盼“人禍”絕跡

  • 發佈時間:2016-03-24 16:31:48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吳楠 周明傑  責任編輯:吳起龍

  “疫苗陰雲”之下,你還會為孩子注射疫苗嗎?

  過去的幾天裏,這也許是割裂感最為強烈的話題,乃至於有人在微信朋友圈中評論,“又要有人絕交了”。

  對於孩子的父母們,這一話題帶來的不安顯而易見,公眾情緒與科學事實難以調和,不信任感再次“爆表”,家長們都在尋找應對的“良策”。

  帶孩子打疫苗

  醫院卻只有一家人

  3月22日,陳莉一夜未眠,她時不時起床,只為摸摸女兒娜娜的頭,“看看她有沒有什麼不舒服。”

  這本該是一個平常的日子,上午10時,陳莉按照約定的時間,帶著兩歲的娜娜去醫院注射疫苗,只不過這一次,整個醫院只有她們一家人。

  “我當時還樂呢,覺得自己運氣不錯,來了就能打上,平時這個時間怎麼都得等十來分鐘。”直到疫苗注射完成,陳莉才突然反應過來——“大家都是害怕不敢來了。”

  等候了半個小時,看到孩子沒什麼反應後,陳莉帶著孩子回家,如往常一樣的午飯、午覺,下樓帶孩子“追泡泡”,陳莉心裏雖然有些嘀咕但也沒太擔心。

  直到陳莉的老公下班,聽説兩人去打了疫苗,竟有些氣急敗壞,直言陳莉“是傻子”。

  “從結婚後,老公還沒這麼劈頭蓋臉地罵過我呢。”然而陳莉看了幾篇老公給她轉過來的文章,也自責起來:“我平時帶孩子也沒啥時間看手機,也沒上網,真不知道事情這麼嚴重。萬幸娜娜這次打的是一類疫苗,應該沒啥風險。”

  娜娜平時都在北京注射疫苗,醫院也是正規醫院,“疫苗都有時間和産地的記錄,感覺應該還比較靠譜”,即便如此,今後一段時間,她準備暫停帶孩子注射疫苗:“反正醫生也説差個幾天沒啥事。我們看看風聲再説吧。”

  “我爸看我在朋友圈轉了一篇説注射疫苗仍然安全的文章,在五分鐘之內給我打了兩個電話,説不能拿孩子冒險。”疫苗的不安,由家人逐級傳導乃至擴大,並非陳莉一家。34歲的劉睿,更是經歷了連續三天的持續“轟炸”。

  “我相信事情沒有那麼糟,我的家人更認同‘冰山一角’。”劉睿口中的“冰山一角”,是在食品藥品安全危機出現後,公眾的一種普遍心態,人們更傾向於相信,暴露出的問題,僅僅是“冰山一角”,更大的危機還隱藏在水面之下。

  從事的工作與大眾心理沾邊,劉睿覺得“冰山一角”更大程度上,只是公眾在恐慌心態下的“陰謀論”——沒有事實根據,卻很容易得到認同:“可我不會去爭論這件事,我爸説得對,不能拿孩子冒險。”

  在諮詢醫生朋友後,劉睿決定讓孩子暫停接種二類疫苗,“我也想過了,有些風險可以讓我們來擔,例如流感,我們去接種,一樣能減少孩子得病的概率。”

  二類疫苗選著打 科學敵不過“現實”

  “很多朋友都問我該怎麼辦,其實我也沒有什麼答案,只能説一類疫苗我孩子全打,二類疫苗本來就很少打。還得強調一下,我一直都是這個原則,與這次的事件沒有什麼關係。”從事疾控工作十餘年,徐慶平已記不起自己給身邊的朋友們科普過多少次疫苗的益處,“益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不是每一種都要打,世界各國也有爭議。”

  平日裏科普,徐慶平最愛提的是天花,這一致命病毒的絕跡史是疫苗有效性的最大明證。

  而遇到現實問題時,徐慶平更喜歡使用的理由是,孩子不打一類疫苗就不能上學,一些幼兒園,甚至會要求入園兒童接種特定的二類疫苗:“實際問題比科學知識更容易讓家長接受,得病只是個概率,上學可是必須的啊。”

  二類疫苗基本不打,也是徐慶平基於“現實原則”做出的決定:“雖然我的教育經歷不斷地提醒我,疫苗接種很安全,不良反應率很低,但我還是會想,萬一呢?當然,有些二類疫苗我還是會讓孩子打,比如水痘疫苗,一是因為安全,二是因為發病率高,打一針能讓孩子少受些罪。”

  疫苗事件後,徐慶平的許多同事當起了義務科普工作者,希望公眾可以理解,疫苗不良反應帶來的風險不等同於疫苗失效的風險,且兩者風險都很低,不過在他看來,這樣的努力只能是徒勞一場:“我覺得科普工作應該平時做,現在家長的擔憂到頂點了,你在朋友圈上發‘放下擔憂’,會不會過於脫離現實了?”

  擺脫“孩子父親”的身份,徐慶平坦言,“疫苗事件”對衛生工作的推進也將是巨大的打擊:“不良反應的概率那麼低,對於老百姓來説,都是很可怕的事情。這次的事,影響多大還用説嘛,私下裏説,我很同情推廣疫苗接種的同行們。”

  “客觀上,我們平時疫苗接種的一些做法,也讓老百姓有了疑慮。”平時帶孩子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疫苗,徐慶平發現,醫務人員對於疫苗接種並沒有過多解釋,在簽署知情同意書時,也只是走個過場:“沒事發生的時候,大家可能不會在意這些小細節,但現在出了事,大家一回想,就會覺得,你們平時就這麼糊弄,也難怪要出事。”

  拒絕因噎廢食

  只盼“人禍”絕跡

  “網上關於疫苗的文章,不同態度的都有,不過我傾向於相信一類疫苗沒有什麼問題。”王麗麗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本來是建築行業的“白骨精”,但在前年老二安安出生後,因為沒人帶孩子,她辭職做了全職媽媽。

  作為資深寶媽,疫苗事件曝光後,王麗麗接到了來自同學、朋友、小區鄰居等好多個媽媽的諮詢,大家都在問她是否給孩子打疫苗,平時都如何打,於是她特意在朋友圈裏發了好幾篇關於疫苗的文章。

  “如果有可能,我都儘量選進口疫苗。”王麗麗的老大是個兒子,上學後,每年秋冬學校都會組織接種流感疫苗等二類疫苗:“不過不是強制的,老師們都會徵求家長意見,我就沒讓他打。”

  在她看來,家長們對於一類疫苗並不需要太過擔心,“都是免費的,也沒啥利益在裏面,沒人能從中賺錢,也就不會被人動腦筋吧。”

  而在醫學院校畢業的陳淼看來,通過一類、二類判斷疫苗的安全性,其實並無太大作用,甚至可以説,家長們並沒有“良策”來防備疫苗接種可能帶來的風險。

  “一類二類在各個地區不完全相同,怎麼判斷安全與否?”陳淼將疫苗的不良反應比作“天災”,疫苗失效則純屬“人禍”,“只要監管不嚴,什麼疫苗都能出問題,跟一類、二類,進口、國産沒有關係。”

  “天災純屬拼運氣,為了孩子健康和公眾利益,我覺得這個運氣值得拼。但人禍就比較慘了,我現在自我安慰的方式就是,北京正規醫療機構的節操還是有保證的,我家娃的那些針,一定沒有白打。”陳淼的朋友群中,如何接種疫苗的討論層出不窮,有説暫停接種的,有説換大醫院接種的,還有人想帶孩子去國外接種疫苗,許多手段在陳淼看來過於極端,“大家只是情緒發泄,不大可能真實施。”

  作為一名曾經的醫生,陳淼更不認同暫停接種的看法,“這就是為了躲萬分之一甚至十萬分之一的風險,選擇百分之百的損失。”

  讓陳淼略感失望的是,雖然網上口水仗頗多,有關部門也在公佈疫苗事件的各類資訊,但作為孩子父母最為關心的問題——今後疫苗安全的保障如何改進,卻遲遲沒有明確的答案。

  “一個案子就涉及這麼廣,讓人相信只是個案,真的很難。”陳淼坦言,作為父母,真正的可選項並不多,“我還是會帶孩子去接種一切必要的疫苗,然後寄希望於這次的事件,能給衛生部門真正的警醒。”(本文受訪者部分為化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