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醫藥 > 前線評論 > 正文

字號:  

藥品不良反應 藥廠該不該賠?

  • 發佈時間:2016-03-15 15:39:09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嚴慧芳  責任編輯:吳起龍

  懷疑因長期服用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阿德福韋酯,導致自己身高變矮8釐米,重慶小夥冉金髮將為自己開藥的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和兩家藥廠告上法庭,要求48萬多元的經濟賠償。這起首例疑似B型肝炎藥品不良反應案,去年10月首次開庭時引發多家媒體關注。當時,法院要求冉金髮提供自己“變矮”與服用阿德福韋酯之間有因果關係的司法鑒定。今年3月1日,法院二次開庭審理此案。冉金髮告訴記者,因為兩家司法鑒定中心拒絕做此鑒定,訴訟陷入僵局之中。而這起案件引發的爭議也未停歇:藥品不良反應,患者是否該獲得賠償?

  案件進展:司法鑒定被拒

  2008年-2011年期間,冉金髮因B型肝炎在花都區人民醫院就診,先後服用天津藥物研究院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産的阿德福韋酯(代丁),以及葛蘭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生産的阿德福韋酯(賀維力)。從2010年10月起,冉金髮出現雙肩痛、腰痛、膝關節、髖關節痛伴雙下肢無力,在多家醫院檢查未查明原因。直到2011年8月,冉金髮在廣東省人民醫院確診為腎小管疾病(范可尼綜合徵)、骨質疏鬆。2015年4月,冉金髮檢索到一份由國家食藥監總局在2014年底公佈的阿德福韋酯風險通報,而此前他對該藥物副作用全然不知情。此時,2007年入學時身高1.71米的他,已經變矮了8釐米。冉金髮把上述三家單位告上法庭。

  冉金髮告訴記者,首次開庭時,關於“變矮”與服用阿德福韋酯是否有因果關係,醫院在提供藥物診療過程中是否有過失仍存在爭議,自己已提請司法鑒定。但至今沒有司法鑒定中心肯接這個活。中山大學法醫鑒定中心以案件太多為由,告知在2016年10月30日前“暫不受理醫療損害責任糾紛鑒定書”申請。法院之後通過搖珠選出廣東南天司法鑒定所,委託對原告損害後果與被告醫療行為及所使用藥物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醫療過失及傷殘等級、營養期、護理期、誤工期進行鑒定。廣東南天司法鑒定所回復稱,經審查材料,認為本案複雜,該所“缺乏藥理方面的相關鑒定專家”,鑒定要求超出本機構技術條件和鑒定能力範圍,“不予受理”。

  “我變矮明明是服用B型肝炎藥物阿德福韋酯帶來的不良反應,為我治病的廣東省人民醫院風濕科醫生李玲為此發表了論文,為何還不能作為證據呢?”冉金髮認為,開藥的醫院和藥企,都未盡告知風險義務,應該為此承擔責任,賠償自己的損失。

  爭議:藥品不良反應該不該賠?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價中心專家孫忠實教授曾表示,中國《藥品不良反應管理辦法》中,並沒有任何條文規定“藥企應對不良反應的受害者做出賠償”。也就是説中國目前沒有任何規定可以要求藥企對不良反應的受害者做出賠償。

  在一篇《我國建立藥品不良反應補償制度的必要性探討》論文中,天津市食藥監局主任醫師王生田等認為,我國對藥品不良反應的定義是,合格的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況下,出現的與用藥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這種風險責任符合不可抗力的特徵,處方藥品使用後可能出現不良反應是客觀存在的,在很多情況下無法預測,屬於醫療意外,不屬於醫療事故,正常情況下,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不應對此承擔民事責任。

  據華中科技大學《藥品不良反應損害補償制度研究》論文作者張芬論述,在德國、日本、瑞典等國以及我國台灣地區,已經對藥品不良反應損害的責任及補償進行相關立法,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藥品不良反應補償體系。各國對藥品不良反應採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結合基金或保險分散風險,以保護患者生命健康權益,減少社會風險。德國實行藥事法危險責任與基金配合製度,瑞典實行的是藥品責任保險制度,日本及我國台灣地區實行的是基金補償制度。

  據悉,1999年至2015年9月,台灣藥害救濟基金會累計受理案件2683件,歷年平均獲得救濟比例為57%。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定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當初用“賠償”還是“救濟”的字眼爭論了很久,最後還是用“救濟”,“對不幸出現問題的人不管不顧,不公平。如果大家因此不敢用藥,那問題就更大了。”

  -記者點評

  藥品不良反應需多點資訊共用

  “是藥三分毒”是老百姓都知道的常識。但這個毒如果造成了嚴重的損害,是否要追究誰的責任?即使是萬分之一的幾率,讓患者獨自去承擔不良反應惡果,而缺乏相關救濟機制,是非常不人道的。另一方面,合格的藥品,生産之前經過嚴格的臨床試驗,但仍然不能控制不良反應的出現。有些藥物不良反應,是累積數年大樣本人群之後才發現的,讓藥企獨自去承擔這筆費用,估計也會有各種“不良反應”。而此案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B型肝炎需要長期服藥控制,而不少病友表示,看到冉金髮打官司,才注意到阿德福韋酯會有不良反應,這也説明在整個醫療體系中,患者教育和資訊共用是多麼缺乏。希望冉金髮一案,能夠敲響警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