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醫藥 > 前線評論 > 正文

字號:  

觀點:請別對精神病患二次傷害

  • 發佈時間:2014-09-01 09:53:43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孔彬彬

  【事件】

  8月22日,東莞市長安鎮沙頭社區24歲的哥哥趙某國拿起家中的菜刀將年僅16歲的妹妹砍了51刀;8月25日,虎門鎮村頭社區女工馬某拿著菜刀將公司廚房師傅蔣某娣等人砍傷……

  據媒體報道,作案者都被家屬稱為“精神病人”,這使公眾對精神病患者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擔憂再次升級。

  【聲音】

  @微笑的力量:精神病患者本身就屬於弱勢群體,對於這樣的群體,社會應該給予多一點關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

  @哎哎哎不夠lime:精神病患者砍人、殺人的案件越來越多,關鍵原因就是他們的親朋好友對他們太冷漠了,最終導致悲劇發生。

  【觀點】

  近段時間,精神病患者縱火、砍傷或殺人的案件屢見報端,令人痛心。然而,在案發後,人們往往只是把矛頭指向精神病患者的兇殘和暴虐,沒有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去分析其內在的原因。

  據了解,目前,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正在逐年上升,精神疾病對人們的威脅已經超過了癌症,躍居我國疾病總負擔排名第一的位置。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超過1600萬人,但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精神科開放床位只有22.8萬張。可見,大多數精神病患者並沒有得到及時的關心和治療。

  患精神疾病的原因很複雜,除了先天原因,更多的則是後天形成的。由於缺乏正常的發泄渠道以及針對性的治療,部分嚴重患者就會出現自殘、傷人、殺人等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精神病患者的過激行為往往都是負面情緒積累之後的爆發。比如説,厚街的24歲年輕男子殘忍殺害7歲女童一案,暴行背後難道沒有社會因素麼?

  根據報道,該男子平時的行為確實與常人不同,作案前一天,他24小時開著大音量的電視機還被治安員扣留,便利店都不願意賣東西給他。或許這看上去都是小事,但日積月累之下,一個本就有精神疾病的人會更加敵視這個社會。

  數學家約翰·納什的一生或許值得我們借鑒。納什年僅30歲就患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儘管妻子與其離婚,但並沒有放棄對他生活的照料,其所在的大學也接洽了他。最終,在社會和家人的幫助下,加上積極的治療,30年後,納什精神恢復正常,並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當然不是説所有人都能夠成為納什這樣的人,但他的經驗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試想,如果上述年輕男子的親友能夠經常給予其關心和照顧,多跟他交流,社區工作人員可以定期給予其心理上的輔導,或許就不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

  對於精神病患者來説,疾病本身就是一種對身體的傷害,如果社會再冷漠對之,就可能引發二次傷害。對於精神病患者,一方面,政府以及醫療機構要積極宣傳精神疾病的相關知識和預防措施;另一方面,大家也應該行動起來,對精神病患者給予必要的關心和同情。而作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員,更應該多與其溝通,多給予一些關愛。

  關愛具有蝴蝶效應,冷漠同樣如此。我們應該對自己負責,也應該對社會負責。人人生而平等,應相互尊重,尤其是對精神病患者這樣的弱勢群體,唯此,才能避免精神疾病的二次傷害,讓我們的社會更溫暖,更有安全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