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醫藥 > 健康資訊 > 正文

字號:  

手足口病高發兒科爆滿 應否看急診參考分級標準

  • 發佈時間:2015-05-28 10:10:08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伍仞 喬軍偉  責任編輯:朱苑楨

  急診醫生在為小患者診治。

  廣州市兒童醫院急診室外總是人頭涌涌。

  眼下正是手足口病高發期,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夜間兒科急診人滿為患。珠江新城院區就診量達到285人次/天,比4月份的每天100多人大幅增加;兒童醫院院區更多達300多人/天。

  人潮洶湧,但其實每個病人的情況輕重有所不同。據統計,該院3年來40萬人次的急診病例中,超過八成屬於非緊急病症,按照分級制度,本來可以選擇看門診,而不必去擠急診。作為家長,究竟怎樣帶孩子看急診才正確呢?

  文/廣州日報記者伍仞 通訊員易靈敏、張婧綺 圖/廣州日報記者喬軍偉

  上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發生一宗暴力傷害醫護人員事件,一名家長因孩子耳朵流水一個月,欲挂急診號不果,打傷分診護士,院方報警後,肇事者最終得到應得的處罰。

  急診為何等這麼久

  醫生、護士每五六天要值兩個夜班,兩輪後又要強制加一個夜班。人手安排已經最大化。

  市婦兒醫療中心兒童院區兒科急診主任李佩青表示,近年來,急診科打罵醫護人員的惡性事件有所減少,但是性質有嚴重化的趨勢。有的家長認為,自己“鬧一鬧,孩子就能先看上病了”,這種想法實際上是絕對錯誤的。只有保持良好的就診秩序,才是縮短候診時間的最佳捷徑。

  “夜班要全神貫注地處理緊急情況,工作高強度,壓力非常大,頂不住就辭職。最近急診科已有11個護士、3個醫生辭職。如果醫患關係繼續惡化,以後誰給孩子看病呢?”

  不時有對急診分級標準不太理解的家長,質疑為何“急診還要等這麼久”。李佩青介紹,市婦兒醫療中心的夜間兒科急診,每個院區在上半夜安排2~3個醫生值班,下半夜減少為1個,“所有的醫生、護士,每五六天要值兩個夜班,兩輪後又要強制加一個夜班。人手安排已經是最大化了。”

  病人按輕重緩急就診

  醫院為一二級病人提供綠色通道,三四級病人需要等候。

  李佩青説,該院根據國際上通行的“急診分級辦法”安排就診的先後次序,確保最危重的患者能最先得到救治,已經實行了3年多。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對急診科病例進行了分類,分為:疾病發作(如抽搐、哮喘發作等),突然遭受外傷(如車禍、墜樓等),異物侵入體內(如氣道異物、誤服電池等),身體處於危險狀態(如昏迷、臉色蒼白或青紫等)。

  急診一級:生命體徵不穩定,需立刻進行搶救,如心搏驟停、驚厥發作、呼吸衰竭、休克、一級創傷、嚴重燒傷、大出血、基礎疾病急性發作等。

  急診二級:生命體徵不穩定,短時間內可能進展為一級的病人,需要儘量在15分鐘內接受處理,如嚴重意識障礙、中度呼吸困難、中重度脫水、開放性骨折、累及血管和神經的外傷等。

  醫院為一二級的病人提供綠色通道,讓他們快速到達急診搶救室。但由於搶救單元資源有限,病人穩定了,就要轉移到留觀部、住院部、PICU等。

  急診三級、四級:病人需要等候。“尤其是四級,其實屬於非急診病人,可以第二天到門診專科預約掛號。”實行急診分級以來,40多萬個兒童急診病例中,實際上有超過八成屬於非緊急病例。

  候診時病情變化,要告訴分診護士

  “每一個分診人員都會經過培訓、考核,合格後才能上崗。他們為孩子預檢分診後,才確定是否需要看急診。同一時段,就診的病人也有先後次序,請按次序候診。請求家長多些耐心。如果候診期間,患兒病情變化,比如本來是發燒,現在臉色轉白,家長可隨時與區域內分診護士溝通,重評就診次序。”李佩青説。

  測一測:誰先看急診?

  A.2個月大的女嬰,拒奶一天,反應有點差,體溫37.8℃。

  B.1歲,男,發熱兩天,剛在家裏抽搐一次,現在清醒,體溫38.3℃。

  C.5歲,男,既往健康,流鼻涕,今夜發熱,體溫39.6℃。

  D.3歲,女,白血病維持化療中,發熱兩天,咳嗽,體溫38.6℃。

  標準答案:A、D

  市婦兒醫療中心兒童院區兒科急診主任李佩青解答:A病例儘管體溫不高,但兩個月以內的嬰兒會適當提高評估級別。D病例正在接受化療,分級也會提升到二級。這兩個病例應該在15分鐘內得到救治。

  B病例,由於在家裏剛剛發生過抽搐,仍然在發燒,等候看病期間有可能再次發生抽搐,應該評為三級,60分鐘以內救治。

  C病例屬於四級非緊急病例,不需要急著看急診,可先退熱處理。

  急診提示

  就診前總結孩子的疾病過程,家長在陳述、提問時要精練,清楚表明自己的擔心之處,注意聽醫生護士的答覆。

  疾病消退需要時間,家長們請給些耐心。

  了解疾病的自然進程,如退燒藥一般都要幾十分鐘才起效,感冒發熱病程通常持續三五天,其間不需要一發生病症就往醫院跑。曾經有家長一晚帶孩子跑了5次,一燒起來就往醫院跑,應該休息的時間被佔用了,擠在病人中又容易二次感染。

  推薦關注市婦兒醫療中心微信公眾號,學習醫學知識,了解醫院動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