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醫藥 > 正文

字號:  

我國推進分級診療制 2017年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

  • 發佈時間:2015-09-13 09:09: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昨天發佈。《意見》提出,2020年分級診療制度基本建立,到2017年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

  在“看病難”的背後,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院無人問津的惡性迴圈一直難以破解,因此新醫改倡導分級診療模式,這也意味著長久以來就醫格局的改變。對於這一難啃的“硬骨頭”,《意見》給出了時間表:到2017年,分級診療政策體系逐步完善,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基本形成,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有效下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佔總診療量比例明顯提升,就醫秩序更加合理規範。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意見》明確了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診療服務功能定位:城市三級醫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難複雜疾病的診療服務;城市三級中醫醫院充分利用中醫藥(含民族醫藥,下同)技術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難複雜疾病的中醫診療服務和中醫優勢病種的中醫門診診療服務。城市二級醫院主要接收三級醫院轉診的急性病恢復期患者、術後恢復期患者及危重症穩定期患者。縣級醫院主要提供縣域內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搶救和疑難複雜疾病向上轉診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康復醫院、護理院等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復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腫瘤患者等提供治療、康復、護理服務。

  對於分級診療的關鍵環節——縣級公立醫院,《意見》提出重點加強縣域內常見病、多發病相關專業,以及傳染病、精神病、急診急救、重症醫學、腎臟內科(血液透析)、婦産科、兒科、中醫、康復等臨床專科建設,提升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在具備能力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適當放開縣級公立醫院醫療技術臨床應用限制。通過上述措施,將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

  保障措施

  1 三級醫院逐步減少普通門診

  重點控制三級綜合醫院數量和規模,嚴控醫院床位規模不合理擴張。三級醫院重點發揮在醫學科學、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引領作用,逐步減少常見病、多發病復診和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等普通門診,分流慢性病患者,縮短平均住院日,提高運作效率。

  2 探索個體診所開展簽約服務

  通過政策引導,推進居民或家庭自願與簽約醫生團隊簽訂服務協議。簽約醫生團隊由二級以上醫院醫師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務人員組成,探索個體診所開展簽約服務。簽約服務以老年人、慢性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孕産婦、兒童、殘疾人等為重點人群,逐步擴展到普通人群。慢性病患者可以由簽約醫生開具慢性病長期藥品處方。

  3 基層醫保支付比例有望提高

  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以按病種付費為主,按人頭付費、按服務單元付費等複合型付費方式,探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性病患者按人頭打包付費。完善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的醫保差異化支付政策,適當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保支付比例,對符合規定的轉診住院患者可連續計算起付線,促進患者有序流動。將符合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慢性病醫療機構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範圍。

  今年任務

  先鎖定高血壓糖尿病分級試點

  2015年,所有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和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都要開展分級診療試點。以高血壓、糖尿病、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為突破口,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工作,2015年重點做好高血壓、糖尿病分級診療試點工作。探索結核病等慢性傳染病分級診療和患者綜合管理服務模式。

   數説

  到2017年,分級診療試點工作應當達到以下標準: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達標率點9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佔總診療量比例點65%;

  ◎試點地區30萬以上人口的縣至少擁有一所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和一所二級甲等中醫醫院,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

  ◎每萬名城市居民擁有2名以上全科醫生,每個鄉鎮衛生院擁有1名以上全科醫生,城市全科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點30%;

  ◎居民二周患病首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比例點70%;

  ◎遠端醫療服務覆蓋試點地區50%以上的縣(市、區);

  ◎整合現有醫療衛生資訊系統,完善分級診療資訊管理功能,基本覆蓋全部二、三級醫院和8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由二、三級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性病醫療機構轉診的人數年增長率在10%以上;

  ◎試點地區城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範化診療和管理率達到40%以上;

  ◎提供中醫藥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佔同類機構之比分別達到100%、100%、85%、70%,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診療量佔同類機構診療總量比例點30%。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