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外來務工受訪者常遇電信騙局是中獎詐騙
- 發佈時間:2016-01-22 08:06:46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吳起龍
漫畫:朱慧卿
近年來,電信詐騙案件層出不窮,手段花樣翻新,涉及金額不斷上升。春節將至,返鄉農民工成為騙子下手的又一目標。有些人因為一時大意,掙了一年的血汗錢被騙走。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名外來務工人員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有24.3%的受訪者經常遭遇電信詐騙,當遇到電信詐騙時有8.1%的受訪者會立即打款給對方而上當受騙,68.4%的受訪者曾遇到過騙子以中獎為由實施詐騙,57.8%的受訪者認為網際網路時代,個人資訊易洩露成被騙主因。
93.3%外來務工受訪者收到過電信詐騙資訊
去年冬天,向旭陽(化名)在廣西一家石廠做工。一天中午剛收班,他手機上便接到一條資訊:“先生您好,您剛買的摩托車享有政府600塊錢的補貼,請您帶上您的銀行卡到郵政銀行領取,聯繫電話18×××××××××。”
向旭陽信以為真,因為他幾個月前的確在老家的確剛買了一輛新摩托車。他急切地撥打短信上的號碼向對方確認。對方稱自己不是政府工作人員也非摩托車廠家,只是代為轉告,需要他馬上發送銀行賬號過去。對方的鄉音麻痹了向旭陽,使他沒有謹慎地去核對其他資訊。
“我當時一個人在外面打工,家裏只有一張郵儲銀行的銀行卡,但我記不得卡號,於是聯繫了家中的妻子。”向旭陽説,他的妻子胡女士按照他的囑咐,拿著卡從家中匆匆忙忙跑到鎮上郵政銀行取錢。此時對方首先讓她告知這張銀行卡卡號,緊接著指示她把手裏的卡插到ATM機上,並輸入密碼。
胡女士並不會操作ATM機,她想到銀行工作的朋友或許可以幫自己。“我的朋友了解情況後,提醒我對方可能是騙子,前幾日就有人被類似的手段騙走了銀行卡裏的1萬多元。但我當時相信這600元補貼是真的,還有點氣憤于那位朋友沒幫我取錢,又找了銀行櫃檯的服務人員。”胡女士説,銀行人員了解情況後,也提醒她這可能是騙局,她這才開始起疑,最終打消了取“補貼”的念頭。“幸好有他們提醒我,要不然卡裏4000多元的積蓄就要被騙走了。”胡女士慶倖地感嘆。
調查顯示,受訪外來務工人員中有93.3%的人收到過電信詐騙資訊,其中24.3%的受訪者經常收到電信詐騙資訊,69.0%的受訪者偶爾收到;僅6.7%的受訪者沒有收到過。
外來務工受訪者中,55.5%的人了解電信詐騙的手段,非常了解和比較了解的人分別為7.3%和48.2%;32.3%的人了解程度為一般;10.9%的人回答不了解電信詐騙的手段,完全不了解和不太了解的人分別佔1.0%和9.9%;1.3%的受訪者回答不好説。
中獎詐騙是受訪者最常遇到的詐騙類型
剛從陜西某高校畢業,在江西工作的李賢咏經常收到詐騙短信和電話,其中最多的就是中獎詐騙。“曾有人打電話過來,説恭喜我獲得某欄目幸運觀眾三等獎,有一部智慧手機等待我登錄某網站領取。”李賢咏説,對於這樣的手段,他一般都能立即識別。“這種電話經常都是從臺上打過來,是機器在講話,一聽就知道是騙人的,我基本都直接挂掉”。
當遇到電信詐騙時,80.2%的受訪者表示能識別出對方是騙子,不予理會;8.1%的受訪者會打款給對方,上當受騙;5.9%的受訪者會選擇報警;5.8%的受訪者回答不知該如何處理。
調查顯示,在電信詐騙的類型上,中獎詐騙(68.4%)是受訪者最常遇到的詐騙類型,其次是騙子冒充自己熟人借錢(54.6%),其他依次是:騙子虛構親人出事詐騙(39.3%),騙子利用購物、消費陷阱進行詐騙(37.2%),騙子冒充公檢法人員詐騙(29.2%),騙子謊稱有惠農補貼詐騙(23.0%),騙子用股票資訊詐騙(21.7%)。
“半個月前對方謊稱民政局退還我女兒就讀高中時的學雜費和住宿費,需撥打‘民政局’告知的一個電話號碼去聯繫。”向旭陽説,有了第一次差點被騙的經歷,他這次警覺了。“我撥打了電話後問他能不能去鎮裏領取,不去縣裏的民政局,對方支支吾吾説不清。我就覺得他可能是騙子”。
為什麼農民工易成為騙子的目標?調查中,57.8%的受訪者認為當下個人資訊易洩露是最普遍原因,57.6%的受訪者歸因于農民工安全防範意識薄弱,51.5%的受訪者認為很多農民工缺乏對電信詐騙形式的了解,42.1%的受訪者認為騙子手段迷惑性強、技巧高超,42.0%的受訪者歸因于農民工易受中獎資訊的利益誘惑,41.4%的受訪者認為是農民工為人老實易受騙。
向旭陽回憶自己兩次遇到的騙局,發現對方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一些資訊,比如家裏購買了什麼樣的交通工具,孩子在哪上學等,繼而以資金補貼及子女教育方面的資訊為誘餌,再利用自己不會操作ATM機等現代設備這一點進行詐騙。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徐昕指出,現有的針對農民工的電信詐騙主要有兩種:一是迎合其貪圖小便宜的心理;二是採取一種威脅的方式。“比如冒充公檢法,讓你在害怕、慌亂之中按照他的要求去操作從而受騙”。
69.4%受訪者建議保管好個人資訊和銀行卡
身處各種花樣的電信騙局中,外來務工人員應該如何防範?
徐昕認為,最主要的防範方式是通過網路、電信運營商等平臺向他們宣傳防備電信詐騙的知識;同時,農民工身邊對網際網路更為了解的人,比如他們的子女,也應該幫助他們了解電信詐騙的各種方式和手段,以提高其警覺意識。
調查中,69.4%的受訪者提醒外來務工人員保管好個人資訊和銀行卡,67.6%的受訪者建議不要輕信陌生電話或短信,53.0%的受訪者認為應加強防止電信詐騙的宣傳,47.1%的受訪者建議在手機上安裝防詐騙電話的軟體,30.0%的受訪者建議遇到可疑電話立即舉報。
對於遭遇詐騙後如何解決,徐昕認為,這是一個困境。“許多遭遇電信詐騙的人會選擇報警,但是現在警方在這方面還很難有所作為,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從訴訟角度來説,民事訴訟需要找到被告,電信詐騙這樣的案例,很多時候難找到詐騙者;如果涉及銀行或者電信運營商的法律責任,也將面臨起訴難度較大等問題。因為受騙人往往不願或者沒有經濟能力承擔訴訟費用,特別是對於農民工這樣的群體,他們受騙的金額往往不會很大,如果訴諸法律,也許還會得不償失”。
對於農民工遭遇電信詐騙後的訴訟途徑,中國政法大學特約研究員、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佔領,提到現行的代表人訴訟制度:“這種制度可以讓遭受同一個侵權事實的當事人聯合向被告人提起訴訟,但是這一法律規定執行起來難度很大。”趙佔領律師進一步解釋説,這一制度在司法實踐中可能會涉及社會群體性事件,法院給予立案的可能性會很小。“除了代表人訴訟,在消費領域還有一項法律活動叫公益訴訟。公益訴訟是由某些特定的組織比如省級消費者協會提起訴訟,但這樣的案例目前還較少。因此如果走法律途徑,維權起來難度會比較大”。
趙佔領認為,對於電信詐騙,必須使用公權力,如公安局等,加大對其打擊力度,這種方式遠遠比用戶訴諸法律途徑去維權要容易得多。
本次參與調查的受訪者中,00後佔0.1%,90後佔26.9%,80後佔52.3%,70後佔15.9%,60後佔4.1%,60前佔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