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三年行動計劃出爐 聚焦智慧製造等領域

  • 發佈時間:2015-12-14 14:33:41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中國網財經12月24日訊 據工信部消息,工信部印發《工業和資訊化部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的行動計劃(2015–2018年)》,意見提出總體目標,到2018年,網際網路與製造業融合進一步深化,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水準顯著提高,其中提到智慧製造培育推廣行動等七大行動計劃。

  意見提到智慧製造培育推廣行動,提出到2018年,高端智慧裝備國産化率明顯提升,建成一批重點行業智慧工廠,培育200個智慧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初步實現工業網際網路在重點行業的示範應用。

  意見還提到網路基礎設施升級行動,提出寬頻、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國家資訊基礎設施基本建成,全面提升對“網際網路+”的支撐能力。到2018年,建成一批全光纖網路城市,4G網路全面覆蓋城市和鄉村,80%以上的行政村實現光纖到村,直轄市、省會主要城市寬頻用戶平均接入速率達到30Mbps。

  意見還提出資訊技術産業支撐能力提升行動,到2018年,高性能計算、海量存儲系統、網路通信設備、安全防護産品、智慧終端、積體電路、平板顯示、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涌現出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國際領先企業,安全可靠的産業生態體系初步建成。

  以下為意見全文:

  工業和資訊化部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的行動計劃(2015-2018年)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加快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全面支撐《中國製造2025》實施和製造強國、網路強國建設,特製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刻把握“網際網路+”時代大融合、大變革趨勢,充分發揮我國網際網路規模應用綜合優勢,以加快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與工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實施“網際網路+”製造業和“網際網路+”小微企業為重點,以高速寬頻網路基礎設施和資訊技術産業為支撐,不斷打造新形勢下産業競爭新優勢。把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結合起來,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大力拓展網際網路與製造業融合的深度和廣度,積極培育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政府服務模式,釋放發展潛力和活力,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加快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建設。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引領。加強網際網路創新要素、創新體系和創新理念與産業發展的對接應用,最大程度匯聚各類創新力量,帶動技術和模式創新,不斷培育新興業態和産業新增長點。

  堅持兩化融合。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在資訊化和工業化融合中的平臺作用,鼓勵傳統産業樹立網際網路思維,促進資訊通信技術向製造業各領域環節滲透,推動生産方式和發展模式變革。

  堅持開放共用。鞏固提升我國網際網路發展優勢,鼓勵基於網際網路的各類要素資源集聚、開放、共用,提高配置效率,加快建立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開放型産業生態體系。

  堅持安全有序。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夯實技術和産業支撐能力,強化重要資訊系統和數據資源保護,健全標準體系和法規制度,完善科學有效的市場監管方式,促進行業有序發展。

  (三)總體目標

  到2018年,網際網路與製造業融合進一步深化,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水準顯著提高。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成為引領企業管理組織變革、培育新型能力的重要途徑;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步伐進一步加快,工業産品和成套裝備智慧化水準顯著提升;跨界融合的新模式、新業態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培育一批網際網路與製造業融合示範企業;資訊物理系統(CPS)初步成為支撐智慧製造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形成一批可推廣的行業系統解決方案;小微企業資訊化水準明顯提高,網際網路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支撐平臺;基本建成寬頻、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國家資訊基礎設施;初步形成自主可控的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體系。

  二、主要行動

  (一)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和標準建設推廣行動

  1.行動目標

  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成為引導企業戰略調整、業務轉型、組織變革、新型能力培育的重要抓手。到2018年,形成一套完整的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10000余家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1500余家企業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60000余家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自評估自診斷自對標,形成以管理標準促創新、促轉型、促發展的新格局。

  2.行動內容

  全面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持續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工作,完善貫標評定線上線下協同工作平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提供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援,建立市場化貫標模式和機制。加強人才培養、宣貫培訓和監督管理,建立貫標品質保障體系,在智慧製造、技術改造、工業強基、工業轉型升級等重點工作中採信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結果,加快形成市場化採信機制。

  加快培育網際網路環境下的企業新型能力。依託兩化融合諮詢服務平臺,鼓勵地方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組織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自評估、自診斷、自對標,明確兩化融合發展目標、重點方向和實施路徑。分行業、分領域遴選一批貫標企業,組織地方、行業主管部門和仲介組織,總結提煉兩化融合經驗和做法,開展示範推廣,引導企業加快網際網路環境下的業務創新和組織變革,培育數據驅動、網路協同、精細管理等新型能力。開展區域兩化融合發展水準評估,指導各地科學推進兩化深度融合。

  加快建立兩化融合標準體系。整合資訊技術、工業和通信領域的標準化資源,加強兩化融合領域的標準化技術組織建設。研究制定兩化融合標準路線圖,建立和完善相關標準體系。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重點突破的原則,研究制定資訊物理系統(CPS)、工業雲、工業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工控系統、生産性服務等領域的關鍵標準,積極推動國際標準化工作。組織制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細分領域標準,開展資訊技術服務標準(ITSS)符合性評估工作。

  (二)智慧製造培育推廣行動

  1.行動目標

  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步伐進一步加快,製造業産品、裝備、生産、管理、服務的智慧化水準顯著提升。到2018年,高端智慧裝備國産化率明顯提升,建成一批重點行業智慧工廠,培育200個智慧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初步實現工業網際網路在重點行業的示範應用。

  2.行動內容

  加強智慧製造頂層設計。研究制定智慧製造發展戰略,明確階段目標、發展重點和實施路徑。制定智慧製造工程實施方案,明確智慧製造裝備和産品、重點行業智慧工廠、數字化車間等領域發展的目標、重點和實施路線圖。制定發佈智慧製造綜合標準化建設指南,開展標準試驗驗證及在典型行業的推廣應用。推動傳統裝備智慧化改造和升級,圍繞量大面廣中小企業核心裝備、關鍵工序智慧化改造的共性問題,支援地方主管部門、協會聯盟、研究院所分行業制定裝備智慧化改造路線圖,明確階段性目標、重點、路徑、方法。

  發展智慧製造裝備和産品。組織實施智慧製造專項,支援智慧製造裝備和産品創新發展。加快重點領域裝備智慧化,繼續組織“數控一代”裝備創新工程行動計劃、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專項。出臺《車聯網發展創新行動計劃(2015—2020年)》,推動車聯網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組織開展車聯網試點、基於5G技術的車聯網示範。制定《智慧硬體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推動智慧穿戴、服務機器人等新型智慧硬體産品研發和産業化,持續推進國家智慧家庭應用示範基地創建。

  組織開展智慧製造試點示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應用為核心,聚焦製造關鍵環節,在基礎條件好、需求迫切的重點地區、行業,遴選一批在智慧裝備、智慧工廠、智慧服務、智慧供應鏈、製造新模式領域具有引領示範作用的試點企業,不斷提煉和總結有效的經驗和模式,開展行業示範和應用推廣。依託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開展智慧園區試點示範,培育一批智慧園區。

  推進工業網際網路發展部署。研究制定工業網際網路整體網路架構方案,明確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的關鍵技術路徑。加快基於IPv6、工業乙太網、泛在無線、軟體定義網路(SDN)、5G及工業雲計算、大數據等新型技術的工業網際網路部署。組織開展工業網際網路關鍵資源管理平臺和關鍵技術試驗驗證平臺建設。推動成立工業網際網路産業聯盟,支援企業開展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示範,在工廠無線應用、標識解析、工業乙太網、IPv6應用等領域開展應用示範。

  (三)新型生産模式培育行動

  1.行動目標

  網際網路廣泛融入生産製造全過程、全産業鏈和産品全生命週期,催生一批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成為引領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到2018年,重點行業形成一批眾包設計、個性化定制、協同製造等新模式,培育一批國家級工業雲、工業大數據、工業電子商務和眾創空間示範平臺,形成一批具有創新性、引領性的網際網路與製造業融合示範企業。

  2.行動內容

  培育發展開放式研發設計模式。引導消費電子、家電、製鞋、服裝等製造企業建立開放創新交互平臺、線上設計中心,充分對接用戶需求,發展基於網際網路的按需、眾包、眾創等研發設計模式。支援機械、航空、船舶、汽車、電子資訊等製造企業加快構建産業鏈協同研發體系,集聚各類創新資源,發展基於網際網路的協同設計模式。支援大企業建立面向全社會的研發測試、創業培訓、投融資、創業孵化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服務平臺,鼓勵地方發展創客空間、創新工場、開源社區等新興眾創空間,打造市場化與專業化結合、線上與線下互動、孵化與投資銜接的創新載體。

  發展新型生産製造方式。組織開展“網際網路+”製造業試點示範,推動企業建立基於網際網路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路化協同製造、雲製造等新型製造模式,形成基於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研發、製造、服務新方式。推動網際網路應用從銷售環節向生産製造全過程拓展,鼓勵企業線上實時發佈研發設計資源、生産製造和物流配送能力,形成基於網路、數據驅動的線下資源線上配置的新型生産方式。

  打造服務産業轉型的平臺經濟。支援製造企業、網際網路企業、資訊技術服務企業跨界聯合,建設和應用推廣工業雲平臺。組織開展工業雲服務創新試點,推進研發設計、生産製造、行銷服務、測試驗證等資源的開放共用,打造工業雲生態系統。開展工業電子商務區域試點,推動工業電子商務平臺、第三方物流、網際網路金融等業務協同創新和互動發展,培育一批工業電子商務示範區、平臺和企業。支援製造龍頭企業以供應鏈管理為重點,深化企業間電子商務應用,發展直銷電商、社交電商、跨境電商等網路行銷新模式。

  加快開發和應用工業大數據。研究制定工業大數據發展路線圖,明確發展方向、目標和路徑。支援開發一批面向市場行銷、研發設計、生産製造、經營管理等關鍵環節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和産品,推動建設面向全産業鏈的大數據資源整合和分析平臺,組織開展行業應用試點示範。依託高端裝備、電子資訊等數據密集型産業集聚區,建設一批工業大數據行業平臺和服務示範基地。

  (四)系統解決方案能力提升行動

  1.行動目標

  重點行業資訊物理系統(CPS)應用水準和智慧製造系統解決方案能力顯著提升,工控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到2018年,國內工業軟體骨幹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形成一批行業資訊物理系統(CPS)應用測試驗證平臺,培育20余家行業智慧製造系統解決方案領軍企業。

  2.行動內容

  推進資訊物理系統(CPS)關鍵技術研發及産業化。建設資訊物理系統(CPS)標準體系,加快制定資訊物理系統(CPS)參考模型、功能架構、數據和數據鏈等基礎關鍵標準。支援工業軟體企業,攻關解決物理倣真、人機交互、智慧控制、系統自治等關鍵技術,提升電腦輔助設計倣真(CAD/CAE)、製造執行系統(MES)、産品全生命週期管理(PLM)、分佈式控制系統(DCS)等工業軟硬體研發和産業化能力。支援研發行業資訊物理系統(CPS)開發工具、知識庫、組件庫等通用開發平臺,推動工業軟體、工業大數據、工業網路、工控安全系統、智慧機器等整合應用,增強行業資訊物理系統(CPS)系統解決方案研發能力。

  開展行業資訊物理系統(CPS)應用測試和試點示範。依託科研院所、高校、大型企業,圍繞重點行業,建立行業資訊物理系統(CPS)應用測試驗證平臺,構建具有資訊物理系統(CPS)綜合驗證能力的試驗床,開展關鍵技術、網路、平臺、應用環境的相容適配、互聯互通和互操作測試驗證。支援第三方機構建立資訊物理系統(CPS)安全測試評估平臺,測試評估資訊物理系統(CPS)關鍵軟體、感測器、移動終端設備、工業網路等的安全性能。面向航空、汽車、電子、石化等重點行業,組織開展資訊物理系統(CPS)應用示範。

  提升智慧製造系統解決方案能力。面向重點行業智慧製造單元、智慧生産線、智慧車間、智慧工廠建設,提升工業自動化、資訊技術等整合服務企業的架構設計、綜合整合和解決方案能力。組織實施智慧製造系統解決方案能力提升工程,支援製造企業、資訊技術企業、網際網路企業建立協作機制,開展設計工具、生産裝備、工業作業系統、工業網際網路、智慧晶片及工業控制設備等協同攻關和應用示範,形成一批行業智慧製造整體解決方案。

  加強工業資訊系統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探索建立工業資訊系統和産品安全審查制度,完善工業資訊系統資訊安全標準體系,提升工業企業資訊安全管理能力。研究制定工業資訊安全風險資訊報送發佈管理辦法,開展重點領域工控系統資訊安全檢查和風險評估,支援工控系統資訊安全核心技術和産品研發和産業化。建設一批工業資訊系統安全實驗室,優先支援工業控制産品與系統資訊安全倣真測試、監測預警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培育一批第三方服務機構。

  (五)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培育行動

  1.行動目標

  中小企業資訊化推進工程持續深入推進,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小微企業應用網際網路的水準和兩化融合能力不斷提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不斷改善。到2018年,建成一批面向小微企業的資訊化服務平臺,不斷提高小微企業應用資訊技術開展研發、管理和生産控制的能力。

  2.行動內容

  完善服務體系。實施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路建設工程,實現服務資源的互聯互通、資訊共用和服務協同。鼓勵電信企業和大型網際網路企業打造開放共用的資源平臺,與工業園區、産業集聚區開展合作,為小微企業提供低成本、低門檻、以租代建、支援核心業務發展的服務。探索供應鏈金融、電子商務信用融資等小微企業融資新模式和新渠道。

  推動網際網路技術應用。加強工業雲平臺對小微企業的服務能力建設,提供面向小微企業的線上研發設計、優化控制、設備管理、品質監控與分析等軟體應用服務。支援電信運營商、資訊技術服務企業、網際網路企業等實施專項計劃為小微企業提供電子商務、移動網際網路應用解決方案等服務,推動小微企業創新業務模式、擴寬行銷渠道、改進産品服務。

  支援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建設一批智慧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提供面向創業者和小微企業網際網路應用的基礎設施、軟體支撐、網路安全、數據存儲等服務。支援構建“創客中國”創業創新服務平臺,舉辦創客大賽。依託各類中小企業資訊化輔導站、培訓基地、體驗中心等服務機構,廣泛開展資訊化人才培訓、服務和産品展示、應用推廣活動。

  (六)網路基礎設施升級行動

  1.行動目標

  寬頻、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國家資訊基礎設施基本建成,全面提升對“網際網路+”的支撐能力。到2018年,建成一批全光纖網路城市,4G網路全面覆蓋城市和鄉村,80%以上的行政村實現光纖到村,直轄市、省會主要城市寬頻用戶平均接入速率達到30Mbps。

  2.行動內容

  加快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推進全光纖網路城市和“寬頻中國”示範城市建設。加快4G網路建設發展,加大5G研發力度。實施以寬頻為重點內容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加快農村寬頻基礎設施建設,縮小數字鴻溝。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用、互聯互通,引導雲計算數據中心優化佈局,推動數據中心向規模化、集約化、綠色化發展。優化升級網際網路架構,推進網際網路基礎資源科學規劃和合理配置。開展以5G為重點的國際行動通訊(IMT)頻率規劃研究,以及智慧交通頻譜規劃研究和技術試驗。引導網際網路企業優化網站設計、加大頻寬配置,實現網際網路信源高速接入,提升網站服務能力。

  加強和改進網際網路市場監管。加強對網際網路新業務分類指導,建立健全備案管理、綜合評估等制度。完善網際網路市場競爭管理規範,落實資訊網路實名登記要求,推進網站、域名、IP地址真實身份註冊。健全網路數據和用戶資訊保護制度體系和標準,督促企業落實分類分級保護要求。強化網際網路網路性能監測手段,加強部省兩級監測系統建設。積極推動、配合做好網路安全法、電信法、無線電管理條例(修訂)、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管理辦法(修訂)等法律法規立法。

  加強網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完善電信和網際網路行業網路安全防護標準,健全網路安全防護體系。指導企業加強網路安全技術手段建設。加強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和資訊通報,健全網路安全應急工作機制。強化網路數據和用戶個人資訊保護,建立大規模用戶資訊洩露報告和用戶通知制度。持續開展公共網際網路網路安全威脅治理,完善惡意程式處置機制。組織開展電信和網際網路領域網路安全試點示範工作,指導督促企業加強網路安全管理和技術手段創新。

  (七)資訊技術産業支撐能力提升行動

  1.行動目標

  資訊技術産業持續快速發展,圍繞“網際網路+”行動的軟硬體技術、産業基礎不斷夯實。到2018年,高性能計算、海量存儲系統、網路通信設備、安全防護産品、智慧終端、積體電路、平板顯示、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涌現出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國際領先企業,安全可靠的産業生態體系初步建成。

  2.行動內容

  突破核心技術和産品。制定積體電路重點領域發展路線和實施路徑,構建具備自主發展能力的通用基礎軟硬體平臺。研究制定感測器發展戰略,明確核心感測器階段目標、重點任務和發展模式。加強可編程式控制制系統(PLC)、工控電腦、工業網路設備、安全防護産品攻關,支援高整合度低功耗晶片、底層軟體、傳感互聯、自組網等共性關鍵技術創新。實施“芯火”計劃,開發自動化測試工具集和跨平臺應用開發工具系統,提升積體電路設計與晶片應用公共服務能力,加快核心晶片産業化。推動基於網際網路的視聽節目服務、智慧家庭服務等産品的研發和應用,加強網際網路電視接收設備、智慧音響、可穿戴設備等新型資訊消費終端産品研發創新。

  發展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推動基礎軟體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加快新興領域基礎控制及應用軟體發展。支援高端工業軟體、新型工業APP的研發和應用,發展自主可控工業作業系統及實時數據庫等基礎軟體,提升設計、倣真、管理、控制類工業軟體的國産化率和應用水準。推進智慧語音和新型人機交互、自然語言處理、智慧決策控制等關鍵技術研發和産業化,推動人工智慧在工業製造領域規模商用。研製和推廣應用面向製造業的資訊技術服務標準(ITSS)。

  構建安全可靠産業生態體系。以高端通用晶片和基礎軟體為抓手,構建安全可靠核心資訊設備綜合驗證、整合測試、系統評測等公共服務平臺和産業鏈協同創新平臺。支援面向網際網路的智慧可穿戴、智慧家庭、智慧音響、智慧車載、智慧健康、智慧無人系統等智慧硬體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加強硬體樣機設計平臺、技術標準和智慧財産權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安全可靠伺服器、存儲系統、桌面電腦及外部設備、網路設備、智慧終端等終端産品、基礎軟體和資訊系統的研發與推廣。

  提升“雲計算+大數據”綜合支撐能力。以雲計算創新試點城市為重點,開展面向行業、區域的“雲計算+大數據”智慧基礎設施建設示範工程,建設智慧製造公共雲服務平臺,加強製造資源和能力的共建共用,提升智慧製造公共服務水準。實施大數據關鍵技術及産品研發與産業化工程、大數據産業支撐能力提升工程,推動大數據應用和産業發展。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

  加強統籌協調,強化部門合作、部省合作,構建各負其責、緊密配合、運轉高效的工作體系。把推進“網際網路+”和實施“中國製造2025”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加強整體規劃和佈局,分步驟組織實施各項行動計劃。加強對地方的指導和跟蹤評價,充分調動地方主管部門的積極性。各地要加強對本行動計劃的貫徹落實和組織保障,結合實際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積極探索新方法、新路徑,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二)改革體制機制

  加強對“網際網路+”背景下法律法規、監管制度、技術標準、安全防範機制等重大問題的研究。進一步推進網際網路領域的立法工作,健全網路資訊服務、網路安全、大數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提升網際網路空間法制化管理水準。推進電信業務市場開放,做好寬頻接入市場開放和行動通訊轉售業務開放試點等相關工作,引導和支援民營企業進一步進入電信業,提升寬頻市場的有序開放和服務水準。建立跨行業、跨領域的新型産學研用聯盟,形成利益共用、合作共贏的新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在制定和實施標準、營造政策環境、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作用。

  (三)創新財稅支援

  統籌利用現有財政專項資金,整合各類資源,優化資金配置。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專項資金,加大對“網際網路+”製造業和“網際網路+”小微企業的財政支援。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等。探索推動符合條件的跨界、融合、創新性産品和服務享受軟體産業稅收優惠等政策。

  (四)創新人才培養

  編制實施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加強人才發展分類指導。圍繞“網際網路+”發展需求,依託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加快培養引進一批高端、複合型人才。加強高校與企業合作,建立一批面向“網際網路+”製造業和小微企業實訓基地,培育一批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和職業技能人才。調整完善部屬高校學科專業建設體系和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引導部屬高校建設線上開放課程、“工信慕課平臺”。加快推廣首席資訊官制度。

  (五)加強國際合作

  結合“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支援和鼓勵網際網路企業聯合製造、金融、資訊技術、通信等領域企業“走出去”。聯合國內金融機構及絲路、中非等基金,建立“網際網路+”製造業境外投資合作機制。積極發起或參與網際網路領域多雙邊或區域性規則的談判,提升影響力和話語權。推動建立中德、中歐、中美、中日韓政府和民間對話交流機制,圍繞智慧製造、標準制定、行業應用示範,組織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支援行業協會、産業聯盟與企業共同推廣中國技術和中國標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