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科技 > 正文

字號:  

院士稱我國每人平均國際幹線頻寬僅是非洲水準一半

  • 發佈時間:2015-06-08 10:43:48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李松濤  責任編輯:朱苑楨

  一連串的提速降費措施並沒有博得公眾的點讚。

  5月15日,三大運營商同一時間公佈提速降費方案。中國聯通表示將把全網移動用戶數據流量綜合單價降低20%以上,北京聯通原2G、3G移動用戶全升為4G,寬頻用戶網速免費提升一倍;中國移動提出年底流量綜合資費同比降35%以上;中國電信承諾單位寬頻價格降35%左右。

  提速降費方案公佈已經將近一個月,但讓三大運營商鬱悶的是,這些措施沒能讓公眾滿意。中國網的一項網路調查顯示,83%的參與者表示對三大運營商的此次降費不滿意。

  “提速降費是用戶永無止境的訴求,也是運營商永遠追求的目標。”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未來網路創新研究院院長劉韻潔説,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出路是運營商通過網路創新,提供差異化、更好的服務。

  提速降費是網民需求

  影響公眾評價的,依然是我國現有的寬頻化水準和資費水準。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鄔賀銓看來,自2013年寬頻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發佈開始,我國寬頻化速度一直在加快,運營商每年也都在降低資費水準。從絕對價格水準看,我國移動流量資費與國際主流運營商相當甚至更低;固定寬頻的絕對價格比美國低,比日韓和香港高,特別是高速率寬頻的普及程度和價格水準,從全球情況來看,我國依然有很大差距。

  據美國 Akamai公司測試,2014年底我國固定寬頻平均網速是3.4Mbps,排名82(巴西排名89,越南排名99,印度排名116,印尼排名122,具體測速方法和影響因素有待分析)。我國寬頻發展聯盟的最新測試數據是5.12 Mbps,按此速率在全球可排在50-60名之間。根據ITU報告,我國固定寬頻資費佔每人平均國民收入(2013年為6560美元)的比值為3.5%,在全世界排名86。移動資費分預付費和後付費,佔每人平均國民收入的比值在全世界的排名在60多名到77名之間。

  這是鄔賀銓提供的一組數據,“從直觀數據看,這個狀況跟中國的大國地位確實不相稱,但中國的每人平均GNI(國民總收入)世界排名也是80多位,這樣看就説明我國通信業的國際地位和總體經濟發展水準是密切相關的。”

  還有一個關鍵指標能夠體現我國資訊化在全世界的實際地位。這個指標是每人平均國際幹線頻寬。2013年,全世界每人平均國際幹線頻寬為52K,非洲為8K,我國僅為4.3K。在全世界166個國家裏,我國排第133。也就是説,我國是世界平均水準的1/8,是非洲水準的一半。

  “寬頻水準拉低中國在創新能力、資訊化水準上的指數。”鄔賀銓説。

  從這些數據上來看,國內用戶很難對現有的寬頻、移動互聯服務打出高分。

  從年初開始,我國政府開始提出一系列提速降費的要求。

  “這不是政府的要求,是市場的要求。”鄔賀銓説,現在經濟增長方式在轉變,中央希望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造好的環境,通訊行業提速降費是很好的抓手和切入點。這是市場行為,也是運營商自身發展的需要。

  鄔賀銓告訴記者,從通信支出來看,我國網民的通信支出佔網民可支配收入的7%-8%,基本處於發展中國家水準。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數字一般低於4%。我國的固網寬頻資費大概比金磚國家高一點,比發達國家低,可是相對每人平均國民經濟收入,我國固網寬頻資費是美國的好幾倍。移動寬頻資費相對每人平均國民經濟收入,我國移動寬頻資費差不多是美國的9倍。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靠運營商提速降費,另一方面是不斷提高國民收入水準。

  “公眾希望降價是自然的,而且資訊技術發展也為降價提供了可能。”鄔賀銓説。

  不過,對運營商來説,提速降費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在鄔賀銓看來,三大運營商對提速降費提出了一些過去難以想像的指標,比如固網2015年要實現城市20M,農村10M,而且要實現低於4M的免費升級到10M等。

  “比我想像的要好,但是很多網民説運營商誠意不夠。我個人認為現在下結論為時太早。”鄔賀銓説,因為運營商承諾2015年底完成此輪提速降費。提速並不是那麼容易,涉及設備、投資、人工開通,需要一家一家做,一戶一戶做,現在離年底還有半年,對運營商來講,任務很重。

  統計數據顯示,這些年,通信資費呈現下降趨勢。2011年到2014年固網資費全國平均下降30%,移動流量資費下降60%。

  “降價是市場行為,也是社會責任的一種表現。”鄔賀銓説,運營商能夠承擔重任,不要有委屈,這是為國家經濟增長以及國家發展做貢獻的機會。

  是挑戰更是機會

  毫無疑問,對任何一家運營商來説,提速降費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個挑戰不僅因為利潤壓力,也因為經營理念。

  國內通信領域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對固網來説,運營商網路建設裏接入是重頭,要佔運營商投資的一半。

  就在最近,工信部副部長尚冰表示,到2017年4G網路全面覆蓋城市和鄉村,主要城市寬頻平均接入速率要基本達到2015年發達國家的平均水準。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去年年底,我國光纖入戶開通率只有覆蓋率的1/4多一點。但運營商在鋪設光纖時不能只鋪設1/4的用戶。這意味著投資不能很快收回。城市尚且如此,在農村,投資收回時間會更長。

  在移動通訊上,統計顯示,去年一季度我國4G用戶約佔全國移動用戶的1/7。但網路必須要做到全覆蓋。

  “只有等到用戶規模上來了,投資邊際成本才能下降。現在正好是建設的開始期,運營商投資壓力很大。”鄔賀銓説。

  全球通信業界一般認為,通信基礎設施特別是寬頻建設具有投資大、回報週期長的特點,尤其是我國4G剛起步一年多,有效實施提速降費需要一個過程。這與當前網民的需求之間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運營商按目前的網路建設方式,很難持久滿足提速降費的訴求。三大運營商幾乎每年都以翻倍的速度增加頻寬,運營商也很努力在改善網速環境,但我國網民所能夠享受的網路速度依然很慢。”劉韻潔説,解決這一矛盾要從多方面入手。國家要從政策上給予扶持,如在行業管理上制定出資源共用的政策,儘量避免重復建設帶來的高額成本。此外,目前國家正在面臨網際網路技術變革的機遇,我國運營商應該走出一條中國網路創新發展之路。

  在劉韻潔看來,運營商唯一可行的出路就是通過網路架構和技術的不斷創新,提高網路速度,降低網路建設及運維成本,這樣才能達到持續的“提速降費”的目標,同時通過提供差異化的服務,來實現業務收入的增加。

  美國AT&T等運營商已經在進行嘗試,Domain 2.0的戰略,其核心理念就是通過網路架構及實現關鍵技術的創新,來為用戶提供定制化、差異化的服務,同時實現企業自身的持續發展。

  “看上去好像很被動,但對運營商來講,也是難得的機遇。”鄔賀銓説,國家首次提出寬頻網路是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要把寬頻網路當成公共基礎設施支援。

  不僅是重要性被史無前例地強調,在具體的政策中同樣有涉及。

  在上個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高速寬頻網路建設推進網路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全光纖網路城市和第四代行動通訊(4G)網路建設,未來三年,網路建設累計投資不低於1.1萬億元。其中,2015年網路建設投資超過4300億元,2016年—2017年累計投資不低於7000億元。

  “過去電信行業抱怨國家沒有把大資金投入網路,而發達國家是安排專項資金投入網路。這次中央財政明確幾個投入方向是中央財政支援,而且要求地方政府配合。”鄔賀銓説,如果資金落實,現在是運營商發展寬頻很難得的好機會。

  如果從更大的背景考量,此次的提速降費要求與網際網路+計劃、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都有著相當的關聯。

  中國網際網路網路資訊中心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網際網路經濟佔整個GDP的3.3%,已經超過美國。2014年底我國網際網路經濟佔GDP的比重達到7%,網際網路消費成為拉動GDP增長的新引擎。

  “但是在産業網際網路,雲計算的普及率、中小企業網際網路使用率,中國大概是美國的1/4~1/3。”鄔賀銓説,現在我國正處於經濟新常態,迫切需要新的增長點,怎麼用網際網路改造傳統産業,增加新的産業業態是經濟發展所期待的。

  未來發展要靠新服務

  如果單純從營收利潤來看,三大運營商財大氣粗。

  根據財報,2014年,中國移動凈利潤為1093億元,中國聯通凈利潤120.6億元,中國電信凈利潤177億元。在普通人看來,這樣的高額利潤,降費的空間很大。但實際上,三家運營商中有兩家的凈利潤佔收比僅為4%左右,而網路建設投資佔收比要持續保持在30%以上,這對運營商的生存與發展構成巨大壓力。

  “並不是説有利潤就可以降價,隨著規模的擴張可以有降價空間。”鄔賀銓説,現在運營商收入增長速率下降。網路發展已經到了基本飽和點,固網寬頻很難再提高了,靠用戶數量增長的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繼續。”

  那麼,運營商到底有沒有提速降費空間?

  對這個問題,鄔賀銓、劉韻潔兩位院士都持肯定態度。

  在鄔賀銓看來,資訊技術的進步就伴隨著降價。當用戶達到相當的規模,成本會大大降低。而在産業網際網路上,我國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最後還可以向管理要效益”。

  而在劉韻潔看來,提速降費的實現要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快高速寬頻網路建設推進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要求,依靠全社會共同努力。一方面,三大電信運營商要通過基礎設施的共建共用來降低成本,尤其是鐵塔、機房等通信資源的共建共用。另外,還應通過立法等手段來保證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及共用的“通行權”。

  “在我國資訊通信産業的發展過程中,電信運營商與網際網路企業都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劉韻潔説,我國網際網路企業之所以取得高速發展,和OTT的業務模式有很大關係。

  所謂OTT業務就是網際網路公司越過運營商的計費系統向用戶提供免費服務。

  劉韻潔告訴記者,從成本看,OTT業務的發展成本都轉嫁到運營商骨幹網的建設成本上,這就是所謂的“羊毛出在豬身上”。因此,網際網路企業才有快速的發展和高額的利潤回報。但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運營商骨幹網進一步建設的動力和積極性就是網際網路健康發展必須解決的課題。美國AT&T公司在2014年10月宣佈停止美國100個城市的骨幹網和城域網光纖建設計劃,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做出的決定。

  “這些問題是整個網際網路産業生態發展過程中無法回避的問題。只有把産業價值鏈各方的利益考慮到,把大家的積極性調動好,網際網路才能持續健康發展。”劉韻潔説,現階段網際網路公司利潤遠遠高於運營商,OTT業務使用的骨幹網又不向運營商交費,提速降費應該是針對廣大普通用戶,而不應該包括網際網路公司。對網際網路公司來講,最緊迫的需求是運營商網路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而不是降低資費。

  按照劉韻潔的説法,如果運營商能夠提供類似于高速公路、高鐵、航空等高品質的網路服務品質,網際網路公司是願意支付合理費用的。這樣可以使整個價值鏈多贏,才能夠進一步推動“網際網路+”的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