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一號文件起草者:培育壯大農村新産業新業態

  • 發佈時間:2016-01-31 07:03: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馮華 王浩  責任編輯:王庭

  解讀人:中央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 楊尚勤 王 賓

  採訪人:本報記者 馮 華 王 浩

  今年一號文件提出要厚植農業農村發展優勢,這是新提法,也是突出亮點。文件明確提出,必須充分發揮農村的獨特優勢,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培育壯大農村的新産業新業態,推動産業融合發展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讓農村成為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緊密銜接“産加銷”,“接二連三”富農家

  一個鮮絲瓜只能賣三四元錢,但絲瓜瓤可以賣到十元錢,這一價格上的跳躍,得益於用絲瓜瓤作原料的保健鞋墊的開發和暢銷。事實上,不管是糧油肉菜蛋奶,還是其他經濟作物,經過深加工都可以産生更高的附加值。為此,一號文件提出,要推動農産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支援糧食主産區發展糧食深加工,建設農産品加工技術整合基地,培育一批農産品精深加工領軍企業和國內外知名品牌。

  農業不僅有經濟功能,還有生態、社會和文化等功能。長期以來,我們比較重視農業的經濟功能,而忽視了其他功能。人們消費水準的提高和多元化、個性化、生態化消費趨勢的出現,為開發農業的多種功能,推動農村一二三産融合提供了巨大空間。厚植農業發展優勢,就要不斷提升傳統産業,大力發展新産業、新業態,實現農業産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升。

  促進“接二連三”,根本目的是促進農民增收,因此文件強調,必須完善農業産業鏈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共用産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培育農民增收新模式。要使農業新型生産經營主體能引領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産業融合,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領頭羊”。支援龍頭企業通過建設穩定的原料生産基地、為農戶貸款擔保等方式,使其與農戶結成捆綁在一起的利益共同體。引導農戶自願以土地經營權入股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採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方式,讓農戶成為能夠享受加工銷售環節收益的“股東”。

  文件還特別提出,財政支農資金使用要與建立農民分享産業鏈利益機制相聯繫,讓農民能從財政支農資金産生的效益中共用利益。同時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貼息、設立基金等方式,帶動社會資本投向農村新産業、新業態。

  農産品進城、消費品下鄉,家鄉創業天地闊

  今年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強農産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健全統一開放、佈局合理、競爭有序的現代農産品市場體系,在搞活流通中促進農民增收。文件特別提到,要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農産品進城與農資和消費品下鄉雙向流通格局。

  開個農副産品“淘寶店”,已經成為農村青年追求的時尚,吸引著不少大學畢業生和農民工回鄉就業創業。近年來,農村電商在連接山裏山外、對接農産品與大市場、促進農民脫貧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網際網路+”可以帶動資訊、技術、物資、資金、人才等流向農村,催生新産品、新業態和新模式,有助於在農村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充分釋放農民的創業新潛能。

  除了個人“淘寶店”,文件還鼓勵大型電商平臺企業開展農村電商服務,支援地方和行業健全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同時,建立健全適應農村電商發展的農産品品質分級、採後處理、包裝配送等標準體系。

  當然,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有賴於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完善。比如,加快實現行政村寬頻全覆蓋,創新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推進農村網際網路提速降費;實施“快遞下鄉”工程,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完善縣鄉村物流體系等。

  青山綠水寄鄉愁,田園風光引客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推進和經濟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越來越多的城裏人開始嚮往農村的鄉土氣息、田園風光。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休閒農業吸引遊客11億人次,3300萬農民因此受益;各類休閒農業主體180萬家,預計收入3500億元,比上年增長10%以上。

  因此,一號文件提出,要依託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閒度假、旅遊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産業。

  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不能一哄而上。一些地方沒有科學的發展規劃,村村都搞農家樂,家家都辦小旅館,亂搭亂建無人管,環境衛生沒保障。這種粗放式發展破壞了農村風貌,也不利於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農耕文明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流傳至今的特色建築、地域民俗、鄉土文化應該得到很好的傳承保護和開發利用。一號文件強調,要加強鄉村生態環境和文化遺存保護,發展具有歷史記憶、地域特點、民族風情的特色小鎮,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魅力村莊和宜遊宜養的森林景區。

  鄉村旅遊,用地政策支援十分重要。一號文件提出,支援有條件的地方通過盤活農村閒置房屋、集體建設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場和水面等資産資源,以及將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合理安排等,支援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