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實驗揭穿罌粟殼增香神話:只是個幌子
- 發佈時間:2015-12-01 09:08:25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李春暉
做一個簡單的小樣本雙盲實驗,將罌粟殼和因形似罌粟殼而常被冤枉的合法香料草果,按照高低劑量,分別加入麻辣火鍋、清水火鍋中燒煮半小時,結果並沒吃出火鍋味道上的差異。火鍋要想好味道好人氣,罌粟殼既不是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罌粟殼提味增香是個幌子,最多是心理暗示的香。
不論冷熱天氣,不論火鍋人氣,罌粟殼都是不能加的,也是不必加的。火鍋中罌粟殼屢禁不絕,一是監管不力,二是商家無知。
罌粟殼就是老百姓説的大煙殼,其中的嗎啡、可待因、罌粟鹼一種都不少,只是遠遠比不上罌粟的果實鴉片的量那麼多。在火鍋裏添加罌粟殼,和用水浸泡提取鴉片有效成分是一個原理,只是量上差別甚大。
嚴禁在食品和烹飪中添加罌粟殼,是一個老生常談、又不得不談的問題。罌粟殼從1985年起,就作為特殊藥品被特殊管制起來,嚴禁流入非藥用渠道。三十年間,嚴打頂風作案者,輕則違法,罰款和行政拘留是必須的;重則犯罪,立案偵查,追究刑事責任。可惜重典之下,並未令行禁止。
先從監管層面分析。敢於非法添加罌粟殼的小餐飲、小作坊、小攤販們,既有法不責眾的無所謂,又有心存僥倖的不在乎。打個比方,魚對網的畏懼,主要在於漁網的網眼大小,網的震懾力越大,成為漏網之魚的概率就越小。但當漏網之魚遍地都是的時候,罰款、拘留和判刑,往往難以發揮制定規則時期待的效果。現如今,網上網下,有不法商販敢於猶抱琵琶半遮面地售賣罌粟殼;前庭後院,也有人敢種上幾株罌粟花。粉身碎骨後藏身於火鍋的罌粟殼還能有幾分畏懼?
再從違法商家的心理層面分析。幾十年如一日地往火鍋裏添加罌粟殼,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這樣執著的目的何在?事實上,這是一種希望自己家火鍋不輸給“別人家火鍋”的精神,也叫以身試法。
到底怎麼樣?實驗來説話。我做過一個簡單的小樣本雙盲實驗,將罌粟殼和因形似罌粟殼而常被冤枉的合法香料草果,按照高低劑量,分別加入一樣底料的三個麻辣火鍋、三個清水火鍋中燒煮半小時(其中有兩個是什麼也沒加的火鍋做空白對照)。結果呢,吃貨和非吃貨們並沒吃出來火鍋味道上的差異。
這個實驗應該由監管部門繼續做下去,做給不法商販看一看。首先,罌粟殼並沒有傳説中一滴香的神奇增香作用,“別人家的火鍋”好味道,並不是想像中的罌粟殼在顯神威;另外,得讓商販們知道,“別人家的火鍋”回頭客不斷,不該心理陰暗地去歸罪于罌粟殼。添加罌粟殼,並不能讓門可羅雀的火鍋店起死回生,一旦東窗事發,店老闆才是悔不當初。
而且,罌粟殼中的阿片類生物鹼含量很少,嗎啡含量也不算多,只在0.05%-0.5%,而鴉片中是10%左右,藥用嗎啡是30%以上。很明顯,罌粟殼這個數量級的嗎啡,還要加入一鍋火鍋湯中,再通過涮菜吸附的湯汁部分進入人體,然後——強化犒賞中樞,形成心理渴求,造成藥物依賴,導致戒斷反應……除非敏感體質,對於普通消費人群而言,都是傳説和夢話。當然,非法添加進去的罌粟殼,含有的微量嗎啡也逃不脫如今檢測儀器的法眼。零容忍,沒商量。
換言之,火鍋要想好味道好人氣,罌粟殼既不是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罌粟殼提味增香是個幌子,最多是心理暗示的香,廚師們不惜鋌而走險,把被放大的傳説當現實,以為其成癮成分可以讓回頭客絡繹不絕。因此,雙盲實驗當廣為傳播,這對於打擊罌粟殼非法添加,能起到從心理上瓦解的效果,甚至比嚴刑峻法更加立竿見影。
説了罌粟的殼,最後順便説一下罌粟的籽。罌粟籽不含違禁物質,富含提升鮮味的氨基酸,罌粟籽油在我國是合法的,但罌粟籽粉類調味品還是違規的。如果罌粟籽油的標簽暗示其中含有違禁成分,就算監管部門未在産品中檢測出來,也該追究商家的欺詐行為。
□朱毅(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