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大王恒鼎實業60億債務危機 警示貸款風險
- 發佈時間:2015-11-07 08: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繼2.9億元銀行貸款違約之後,近期四川最大的民營煤炭企業——恒鼎實業還將面臨1.83億美元公司債務的償債壓力,這對於目前甩賣資産進展緩慢及現金流不足的企業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
然而,作為四川焦炭大王,恒鼎實業的困境折射出當前煤炭企業大幅虧損和負債率過高的現狀,這也讓銀行在煤炭行業投放貸款的風險再“亮紅燈”。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在恒鼎實業違約之後,多家股份制銀行已經在分行層面對煤炭貸款風險重新評估,加強了貸款催收和對存量貸款抵押品的清查。部分銀行甚至暫停了對民營煤企新增貸款。
“黑金”危機
在鋼鐵行業債務危機之後,煤炭行業的違約風險也在加大。11月4日,四川煤炭企業恒鼎實業發佈公告稱,公司11月4日到期的一筆1.83億美元公司債務或面臨違約。
此前10月30日,恒鼎實業公告稱,公司無力支付從一家 中國銀行 借來的2.9億元貸款。根據恒鼎實業財報顯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該公司未償還貸款總額高達60億元,而其上半年營業收入僅3.97億元。
目前該公司正與債權方就豁免違約及重續(或延長)貸款進行協商。
此消息的迅速擴散撥動著銀行的“神經”。“去年對煤炭的貸款就已經很謹慎了,也是有抵押才放款。但是,煤炭企業都虧損嚴重,收回資金壓力比較大。”山西一家股份行負責人稱,之前已經有一些中小的煤炭企業倒閉掉了,而今這種情況還在蔓延。
該人士稱,銀行今年基本上就只對國有煤炭大企業給一些授信,民營企業要貸款都很難。“一些企業通過企業的途徑融資,成本高,甚至是加大了企業的負擔。銀行更不敢貸款給這些企業了。”
記者了解到,由於前兩年信託的盛行,不少煤炭企業通過發行信託産品獲得了資金。但是,如今煤炭行業仍未有起色,而面對到期的信託債務,企業的融資需求更盛。
“煤炭企業目前的負債率很高,銀行最擔心的就是給了企業貸款但被企業用來還債,也就是所謂的‘接盤’。這也是現在銀行不願意給煤炭企業授信的一個根本原因。”上述股份行負責人表示,煤炭行業暫時並沒有回暖的跡象,隨著行業進一步的下行,年底可能會有更多的企業遇到債務危機。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報告顯示,前三季度,全國90家大型煤炭企業的利潤只有9.7億元,同比下降97.7%;由財政部監測的國有及國有控股煤炭企業累計虧損28億元。
據剛剛公佈的上市公司第三季報數據顯示,上市企業虧損居前的20家公司裏面,鋼鐵和煤炭企業就佔到了15個席位。
對於煤炭行業的困境,有機構對肥礦集團、雲南煤化、太原 煤氣化 和川煤集團等多家公司進行了債務預警,這四家企業的資産負債率上半年分別為97.93%、86.91%、90.38%和86.02%。
不良高企
煤炭行業低迷已經持續三年,而今風險已經在逐漸暴露。“煤炭企業的貸款在銀行報告中沒有單獨羅列,都是集中在採礦行業中,且佔到比較大的比例。”渤海證券分析人士稱。
在國有銀行中, 農業銀行 上半年在採礦行業中的信貸投放達到2581億元,佔比4.7%,不良率1.56%,高於年初的0.8%; 建設銀行 上半年在採礦行業中的信貸投放2240億元,佔比僅2.21%,不良率為2.69%,同樣高於年初1.66%。
在股份制銀行中, 招商銀行 上半年採礦行業的信貸投放612億元,佔比2.31%,不良率為4.56%,高於年初2.51%; 民生銀行 上半年採礦行業的信貸投放1060億元,佔比5.44%,不良率卻僅為0.35%,相比年初0.61%要低。
今年4月份央行金融研究所《中國能源轉型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下的金融政策研究》報告顯示,在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6年間,16家上市銀行向上市涉煤企業累計發放5.5萬億元人民幣貸款。而近兩年煤炭經濟下行態勢持續,目前煤企虧損面在80%以上,銀行信貸資産違約風險激增,一些煤炭大省的金融機構已經頻現風波。
“最大的風波就是聯盛集團債務引發的。以前在山西,煤老闆之間是能夠通過互保拿到銀行貸款的,但是在聯盛集團出事之後,銀行也不認可互保模式了,對煤炭企業的貸款也在逐步收縮。” 華夏銀行 山西分行相關人士稱,“煤炭大企業目前應收賬款都非常多,銀行通常只對有應收賬款、擁有長期訂單、有擔保和足值抵押物的企業授信,只找一些有內生動力的企業。”
上述華夏銀行山西分行相關人士還表示:“煤炭大企業的融資渠道更多,能夠通過租賃、票據、發債等等手段來緩解資金壓力,而不是單一的貸款。但是,對於中小煤炭企業來説,要拿到資金的難度更大,成本也會高出很多。”
“在目前環境下,一些煤炭企業通過甩賣資産、重組等等方式解決債務問題,但是大型央企煤炭企業即使虧損,境況也會好一些。”一家國有大行內蒙古分行人士向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