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結構調整成效初顯 産業邁向高端化路徑明確

  • 發佈時間:2015-10-20 08:38:0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新華社10月19日播發《回眸“十二五”系列述評》的産業篇《推進結構調整 邁向高端時代》。文章指出,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躍升。即將收官的“十二五”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這期間,在穩增長的多重壓力下,中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産業發展奮力邁向中高端,為新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新的起點。

  “淘汰煉鐵落後産能4800萬噸、煉鋼4800萬噸、焦炭4200萬噸、電石380萬噸、鐵合金740萬噸、電解鋁90萬噸……”

  這份長長的清單是工信部2011年制定的“十二五”淘汰落後産能的目標。傳統産業産能過剩問題成為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的突出矛盾點。“十二五”時期,多年累積的結構性矛盾和轉型發展壓力成為經濟發展中必須面對的問題。經歷長期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面臨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變化,産業結構必須有新的突破。

  5年來,調結構轉方式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一系列政策的引領下,我國産業重大結構性問題得到改善,新的增長動能逐步形成,産業結構逐步邁向優化。

  5年間,大量落後産能被淘汰。工信部的最新資訊顯示,“十二五”期間,淘汰落後産能政策環境不斷完善,淘汰落後産能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不僅提前一年完成原定的“十二五”淘汰任務,還提前完成了追加任務。

  5年間,一批批新興産業崛起。“十二五”期間,我國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做大做強高技術産業,在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戰略性新興産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對經濟轉型升級的帶動作用進一步顯現。

  要治病,須對症。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必須把好經濟脈搏,順應經濟發展規律。

  毫無疑問,發展服務業是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重點所在。“十二五”規劃明確,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的目標是在2010年的43%基礎上提高4個百分點。

  5年來,在農業和工業穩步發展的同時,服務業異軍突起,已超過“十二五”規劃的目標,穩穩佔據經濟的“半壁江山”。

  數據顯示,2012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歷史上首次超過第二産業,到2014年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就上升到48.2%,提前完成了規劃目標。今年上半年,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進一步增加為49.5%。

  值得關注的是,在領跑經濟增長的同時,第三産業成為稅收貢獻的主力軍,2014年,第三産業貢獻稅收佔比達53.5%。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稅收分別增長24%和23.7%。

  新一代行動通訊裝備、智慧製造、3D列印智慧電網、工業機器人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十二五”期間,這些詞彙代表的經濟新生力量在技術創新和政策驅動的作用下孕育成長,成為産業發展的新方向,推動産業發展向高端邁進。

  可以十分自信地説,經過多年的奮發圖強、砥礪前行,我國産業發展正在向中高端邁進。

  毋庸置疑,當前,以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為特徵的智慧製造模式,正在引發新一輪製造業變革。而中國製造的提升,既要在改造傳統製造方面“補課”,又要在綠色製造、智慧升級方面“加課”,加快3D列印、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智慧技術和裝備的運用。

  結構調整成效初顯,産業邁向高端化路徑明確。可以預期,“十三五”期間,在新的規劃藍圖指引下,經濟發展中的産業結構將更加合理,産業升級的步伐將邁得更大,更多具有高附加值的業態將涌現,中國經濟將以更加堅定的步伐向高端時代挺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