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不動産登記96%市縣未啟動 利益阻礙成落地難主因

  • 發佈時間:2015-05-25 07:24:38  來源:光明網  作者:紀睿坤  責任編輯:張少雷

  根據國土部公開的數據,截止到3月底,全國300多個地市州盟、2800多個縣市區旗中,只有50個地市、101個縣完成了不動産登記職責整合,佔比分別不到16%和4%。

  記者多方採訪不動産登記樣本市縣、相關産業鏈企業、主推的國土系統人士及業內專家獲悉,地方職能整合的利益阻礙,數據資訊缺失,標準不統一等是不動産登記在市縣落地難的原因。

  5月20日,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該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涉及經濟、民生、能源重要領域的改革“日程表”,其中即包括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正在全國推開的不動産統一登記,是構建房地産平穩發展長效機制的基礎之一,克服不動産登記運作的難點,才可以深入推進住房制度改革,構建樓市的長效機制。”中房協名譽會長朱中一如是介紹。

  《不動産登記暫行條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自此不動産登記進入實質推進階段。

  市縣的登記是兩級不動産登記工作的關鍵,但不動産登記實施數月以來,市縣層面的工作啟動嚴重滯後。

  根據國土部公開的數據,截止到3月底,全國300多個地市州盟、2800多個縣市區旗中,只有50個地市、101個縣完成了不動産登記職責整合,佔比分別不到16%和4%。

  “即使是已經完成職責整合的市縣,大多數也尚未將相應的登記機構進行整合,具體從事登記的工作人員尚未到位,從全國來看,市、縣級不動産登記職責和機構整合工作嚴重滯後,這也成為當前制約不動産登記落地的關鍵因素。”國土部地籍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多方採訪不動産登記樣本市縣、相關産業鏈企業、主推的國土系統人士及業內專家獲悉,地方職能整合的利益阻礙,數據資訊缺失,標準不統一等是不動産登記在市縣落地難的原因。

  瀘州樣本

  作為國土部確定的首批不動産登記示範城市,瀘州的不動産登記經驗頗受矚目。

  2015年2月,國土部確定四川瀘州市瀘縣、江蘇徐州等15個地市作為國土部首批不動産示範城市。

  根據國土部要求,包括瀘州在內的15個示範城市將對國家層面的不動産統一登記技術規程、規範和標準進行試驗和研究,形成地市級不動産統一登記技術模式,為不動産登記資訊管理基礎平臺建設及推廣奠定基礎。

  瀘州在全國率先完成市級機構和職能整合,在3月1日《不動産登記條例》實施當日頒出了全國首批不動産權證書等。

  在不動産登記全面推廣之際,瀘州也迎來了來自四川其他縣市、貴州等多地不動産登記的學習考察團。四川省也將以瀘州不動産登記為樣本,總結瀘州的經驗,在全省範圍內推廣。

  瀘州市國土資源局負責人告訴記者,瀘州的不動産登記也是一邊推、一邊摸索,在開始也有不少的挑戰,比如要進行不動産登記機構的整合。

  “不動産登記涉及國土、財政、住建、農業等多個部門,且需要由上一級領導來強力推動機構、人員的整合,不然都是平級,部門間協調非常之難。”瀘州市國土資源局負責人如是表示。

  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地籍處處長呂建平也直言,不動産統一登記機構整合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部門多,協調難度大。

  另一大難點是,不動産登記標準化、資訊化建設所需要的巨大的人力、財力投入。

  “瀘州經驗”的一大亮點即是把數據標準庫建在前面。呂建平在四川省內推廣不動産登記時也特別要求,學習瀘州經驗,把市的不動産統一登記資訊的互聯互通工作做在前面,全省各市州之間的資訊共用也就更加方便實現。

  根據國家不動産登記的要求,國家、省、市、縣四級登記資訊最終都要實現實時共用。

  瀘州的不動産登記的數據標準庫和資訊化建設並不容易,瀘州市本級不動産統一登記對象主要是土地和房屋,歷史土地登記數據約為80萬條,房屋登記數據約為310萬條,每天還有300件左右的接件量。

  “這些歷史數據的整理、分析,需要一個強大的數據平臺。”根據瀘州市不動産登記局的測算,該數據庫的投入需要上千萬元的投入。

  以土地和房産數據為例,據全程參與瀘州不動産登記系統建設的北京超圖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超圖)房産事業部副總經理李峰介紹,即要實現從原有房地數據記錄中抽取房地各自的數據,比對不動産統一登記數據庫建庫標準,逐一分析,構建樓幢資訊與土地登記資訊之間、房屋登記資訊與樓盤資訊之間、房地數據之間的關聯,實現房地關聯後的不動産市級數據庫。

  但在實際執行層面上,李峰稱,在比對瀘州市房屋和土地登記資訊時,差異較大,很難關聯。

  上述瀘州市國土資源局的負責人也告訴記者,瀘州不同部門的資訊建設差異性明顯,有些數據沒有電子資訊,只有紙質材料。

  考慮到現實操作難點,瀘州也不是一步到位,全市推進,瀘州是在市本級和瀘縣先行開展,進行職能整合和人員劃轉工作,建統一的標準數據庫等,其餘三區三縣逐步跟進。

  96%的市縣未動

  “瀘州等15個首批示範城市,是全國層面上推進不動産統一登記條件不錯的縣市。”中部一個市不動産登記負責人如是介紹。

  和15個首批示範城市不同的是,大部分的市縣不動産登記仍處於前期。

  截止到2014年底,國家層面機構建設全面完成,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了不動産登記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國土資源部成立了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組建了不動産登記局和不動産登記中心,成立了不動産登記工作專家委員會。

  不過和國家層面不動産登記相比,市縣這一層面卻很少。

  根據國土部公開的數據,截止到2015年3月底,全國300多個地市州盟、2800多個縣市區旗中,只有50個地市、101個縣完成了不動産登記職責整合,佔比分別不到16%和4%。

  也就是説,96%的縣市不動産登記整合還未啟動。

  早在2014年6月分,國務院副總理在聽取全國不動産統一登記工作進展情況時,即要求各地在今年底完成省、市、縣不動産統一登記職責整合。

  國土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統一的機構是“四統一”的基礎和前提,不動産實行屬地登記,市縣兩級是不動産登記工作的關鍵。各地不能停留在成立聯席會議制度和領導小組層面,要實實在在地整合統一登記的職責和機構。如果市縣級的職責和機構整合不到位,不動産統一登記制度就沒有實施主體,《不動産登記暫行條例》就無法全面落實,不動産統一登記這項國家重大改革任務在市縣層面就無法具體實施。

  按照此前部署,中國將在2016年全面實施不動産統一登記制度。時間緊迫,也正因此,國土部、中央編辦近日聯合下發《關於地方不動産登記職責整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督促各地加快推進,確保年內完成各級不動産登記職責和機構整合工作。

  利益禁錮

  利益博弈複雜是不動産登記執行阻力重重的一個重要原因。

  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告訴記者,由於不動産統一登記制度推進,涉及相關政府部門機構的調整和權力的重新劃分,利益方的抵觸會導致其執行難度大。

  不動産統一登記的重點在“統一”,主要工作是統一整合原本散落在房管局、國土局、農業局、林業局等不同部門,對房産、農地、林地、灘塗等不同性質不動産登記的職能,最終歸結到“一個部門”、“一張證”。

  “從多頭分散登記到統一登記,必然涉及不同登記部門的資訊系統、登記程式、登記範圍、登記效力等的整合,各部門有各自的利益歸屬,要統一就涉及法律制度、人員安置以及背後的部門利益分割等難題。”中部某省份省會城市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負責人稱,當地房産登記業務歸屬房管局登記交易中心,但是從省不動産登記局的機構配置上看,不動産登記局機構屬於國土系統。

  也就是説,如果該市的不動産登記局成立,勢必將房管局的房屋登記交易中心業務權力帶走。

  除此之外,級別也是影響市縣落地的關鍵,上述負責人稱,省不動産登記局級別是正處級,省轄市不動産登記局很可能是正科級。而不少省轄市房管局下屬的房産交易中心已經是正處級。讓正處級的房産交易中心負責人到正科級的省轄市不動産登記局工作,難度比較大。

  瀘州在不動産登記的職責整合中也遇到如是問題,即不動産登記局是牽頭部門,而非上級單位,推進的難度可想而知。

  也有市場人士認為,不動産登記直接與反腐、房産稅等掛鉤,“當下經濟下行壓力大,地方財政舉步維艱,而刺激效果又不理想,房産稅的開徵也將直接影響地方樓市狀況;另一方面,不動産登記聯網,也將直接倒逼助推反腐,地方有抵觸情緒可想而知。”嚴躍進表示。

  農地、林地複雜

  上述中部某省份省會城市負責人告訴記者,省級職責整合重在框架搭建,市本級側重房産權和土地使用權的統一登記,區縣則側重農民,把所有需要登記的不動産權都覆蓋到。

  “市本級的利益難點在於房産稅,”嚴躍進介紹,“對於長期以來形成的部門利益格局,高度依賴土地開發和房地産的地方政府來説,統一登記意味著消除了自由裁量乃至暗箱操作的空間。”

  相比市本級,區縣層面的不動産登記則更為現實,林地和農地的權屬問題直接涉及土地改革和登記,存在較大問題。

  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于3月1日發出了全國第一本林權不動産登記證和江西第一本房屋不動産權證。

  崇義縣的不動産登記中心負責人公開介紹,通過半個多月的不動産登記,發現存在明顯的難點是,以前分散在各部門的不動産權登記,標準不一樣,相對於現行不動産登記標準要低一些。因此,整合以前的登記資訊,再進行融合有不小難度,融合各部門資訊是關鍵。如今的不動産登記要求與地理資訊的一致性、唯一性,對經度要求偏差縮小到正負5釐米,這就得進行補充。

  從目前的情況看,房産類、林權類、土地使用權類等的登記,是分開的。若某人名下有房産、林權等不動産,那會分開發證,“與其他産權證比,林權不動産登記難度較大,主要是權屬複雜,以前發了的林權證,過了幾年後,又有一定改變,産生新的爭議,需要進行新的調解。另外,國土部數據入庫標準還沒出來,將可能面臨調整。”上述崇義縣的不動産登記中心負責人如是介紹。

  為此,崇義在不動産登記中,專門設置了權籍調查辦公室,對有爭議的權屬進行調查、確認,然後才受理。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嚴金明介紹,在需要登記的10種不動産權利中,涉農內容不少,包括集體土地所有權、森林和林木所有權、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等。對農村來説,産權登記制度的完善,將解決“三農”産權不明、抵押品不足等問題,為商業銀行機構開展農村産權抵押試點打開了制度空間,有利於推動沉睡在農村的耕地、林地、宅基地等不動産變為資産,有利於激活農村金融市場,加快産權評估、産權流轉和産業發展、農村發展。

  2015年1月,國土部、財政部、住建部等5部委發文《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面加快推進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同時,將農房等集體建設用地上的建築物、構築物納入不動産統一登記範疇。

  根據國土部公開的不動産統一登記簿,亦採取活頁的方式,登記內容涵蓋三大類資訊,分為“一證一權”(城市)和“一證多權”(農村)兩個版本的權利證書樣式。

  但實際上,農村的産權登記制度開啟較晚,根據國土部公告,截至2014年底,全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率達到97%,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加快推進。

  上述中部省份的副市長表示,農村的土地産權登記一直在推進,不少農民進城務農,再加上農村集體直接進行的資産交易,讓梳理産權工作難上加難。

  更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中部省份的副市長稱,小産權房問題的解決也是區縣一級有抵觸心理的關鍵。

  不動産登記機構只負責登記合法的不動産,對於不合法的不動産,待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依法處理後再予以登記。也就是説,地方在登記各不動産權屬時對小産權房問題不予登記。

  或因此,不動産登記的時間表特別列出,對農業部門承擔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職責給予四年過渡期。2017年開始,按照逐步過渡的要求,由縣級不動産登記機構按照不動産統一登記的要求具體承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發證,2018年完成過渡。

  配套細則出臺

  在朱中一看來,不動産登記全面推行、落地還需要一個磨合期,必須有配套的實施細則的落地等。條例有個細則待細的過程,有很多環節需求明確。

  5月11日,國土部辦公廳印發通知,2015年,國土部立法的一大重點即是細化不動産登記制度,力爭年內完成《土地調查條例》及實施辦法,《不動産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等相關文件的制定和修改。

  另據記者了解,《不動産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草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公開徵求意見已經將近兩個月。

  為推動實施細則的儘快出臺,國土部專門召集會議聽取有關部門意見,11部門已就實施細則提出意見和建議。包括財政部、住建部等超過11個部門就實施細則的具體條款提出了修改意見和建議。

  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向各部門徵求意見,主要是從補充、完善、落實好《不動産登記暫行條例》角度,儘量反映各部門在工作實踐及法律運用方面的情況。他強調,實施細則的制定要堅持與上位法保持一致,堅持有關工作平穩銜接、注重操作性等原則,繼續廣泛徵求意見後進一步修改完善。

  國土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實施細則作為《不動産登記暫行條例》的配套規則,更注重操作性,注重對各部門以往不動産登記成熟做法的總結與銜接。

  與此同時,目前不動産登記資訊管理基礎平臺建設總體方案、不動産登記數據庫標準、不動産登記數據整合建庫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已形成。

  “一旦配套細則以及相關數據和技術標準建立,全國不動産工作將加快推進,”嚴金明介紹。

  根據國土部的計劃,上述不動産登記的配套性文件都將力爭在2015年年內出臺。

  此次不動産登記是以土地登記為核心,整合房産、草原、林地等,也因此,確保土地登記數據的品質、準確性等非常重要。

  《土地調查條例》明確規定了我國土地調查的週期,每10年進行一次,每年進行變更調查。土地調查包括三項內容,即土地利用現狀、土地權屬、土地條件及其變化情況。

  在不動産登記的全力推進下,也給土地調查提出了不少難題,國土部相關人士介紹,也因此土地調查要加快制定配套的規章和標準,細化土地調查統計,不動産權籍調查,從而更好確保土地調查數據的權威、準確性。

  巨大的産業空間

  不動産登記建設對於産權交易的保護,房地産長效機制基礎性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另一方面,不動産登記背後隱藏的巨大商機,卻很少被公眾意識到。

  超圖軟體董事會秘書龔婭傑稱,不動産登記所帶來的市場空間主要在三方面,一是房産登記和測繪,二是數據整理和數據處理,三是不動産資訊登記系統建設。

  由於測算複雜,目前並無權威數據可以預計前兩部分分別可拉動的資金量。

  從不動産資訊登記系統建設來測算,承接不動産登記資訊平臺的超圖軟體算了一筆賬,我國不動産登記資訊管理平臺將以縣為單位建設,假設平均每個縣基礎平臺的建設投入為500萬~1000萬元,則全國的市場空間將達到140億~280億元。

  與此同時,《不動産登記暫行條例》亦規定,登記工作將由不動産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不動産登記機構辦理。

  安信證券研報稱,目前平均一個縣的項目預算金額約為1000萬元,其中數據工作佔60%,資訊系統建設佔40%,因而僅全國不動産登記資訊系統建設市場的空間,就是百億級。

  不動産測繪製度也對推進不動産登記統一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龔婭傑也表示,測繪行業是塊大蛋糕。簡單算下,全國有2600多個市縣單位,若以每個市、縣500萬元左右的系統平臺建設費用算,這個市場預計將有100億到200億的空間。

  國家測繪地理資訊局最新發佈的2014年度測繪資質單位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測繪資質單位的服務總值約680億元,同比增長11.93%,增速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國強認為,不動産登記將帶來城市地下空間普查、農村土地確權等巨大的測繪需求,也將推進測繪地理資訊産業的強勢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