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環保 > 正文

字號:  

電力減排沒減出個藍天白雲 何時能等到沒霾年月

  • 發佈時間:2015-12-12 07:22:22  來源:東方網  作者:趙靜  責任編輯:張明江

  去霾,何時不再等風吹?

  霧霾籠罩下,12月6至8日,環保部長陳吉寧連續召開會議,緊急應對。環保部緊急派出的督查組也增至12個。9日下午,環保部再次召集多位專家對霧霾源頭進行分析,評估北京紅色預警的整體效果。

  華北上空,正在上演一場接力賽:風來,霾走;風走,霾來。

  12月6日,“爆表”級霧霾時隔3日之後再次突襲華北。而據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王自發研究員最新預報,本輪霧霾結束的兩天之後,京津冀地區又將迎來新一輪的重度霧霾過程。

  黃、橙、紅預警一路升級

  2011年10月22日,潘石屹發佈“媽呀!有毒害”的微網志。自此,霧霾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話題。

  在2010年環保部發佈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徵求意見稿中,細顆粒物PM2.5的濃度標準只被作為參考指標放在了附錄中。時隔一年,《中國氣候公報2012》中已經顯示,當年1-3月,霧霾比往年明顯偏多。2013年,中國95.9%的城市空氣品質不達標,2014年,這一比例為90%。

  到了今冬,華北地區霧霾出沒更顯頻繁,各色預警紛紛亮起:本週一晚,北京緊急將預警升至“紅色”級別。河北的定州,辛集和邢臺也均啟動紅色預警。天津升級至橙色預警,河北及河南多城市啟動橙色或黃色預警,山東多城市啟動黃色預警。

  霧霾籠罩下,6至8日,環保部長陳吉寧連續召開會議,緊急應對。環保部緊急派出的督查組也增至12個。9日下午,環保部再次召集多位專家對霧霾源頭進行分析,評估北京紅色預警的整體效果。

  “應對措施非常有必要,但是,霧霾是多年污染的累積造成的,核心任務還是要減排。”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對上證報記者説。

  電力減排沒減出個藍天白雲

  隨著霧霾愈加頻繁,“治本才是解決之道”的意識也開始在民眾中覺醒。

  “空氣污染氣象條件是客觀因素,而排放是主觀因素。區域內減排,責任誰也難逃干系。主要任務不是如何‘扯’,而是如何‘減’。”北京市環保局前新聞發言人、北京環交所前董事長杜少中在微網志中如此評論。

  如何治本?或者説,如何既治標又治本?

  “還是要治源,治理排放的源頭。”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對上證報記者説,減排有兩種,末端治理的脫硫脫硝除塵是一種,前端的燃料置換也是一種減排。

  “把滿足目前需求的燃煤用清潔燃料替換掉,用新能源、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進行替代,把煤的燃燒總量和消費總量降下來,這比各種煤的減排更根本。”但是,馬中同時強調,能源的置換是一項長期工作,短期內很難完成。

  在當前“談霾色變”的背景下,國家連續發佈新能源的扶持政策。規劃期限自2009年至2020年的《新能源産業振興和發展規劃》指出,預計到2020年,我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總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

  “‘十三五’時期的新能源的比重還將大幅提高。”據他測算,“十三五”時期,我國在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上的資金需求將達4.56萬億元。

  一條腿是前端的燃料置換,另一條腿是後端治理。兩者需要並進。

  馬中認為,減排包括汽車尾氣,各種燃煤鍋爐,這裡既包括電廠的大鍋爐,也包括工業鍋爐,還有散戶,比如農村地區的生活用煤,這些都是排放源。

  目前,我國在電力行業的減排,即電力行業排放的脫硫脫硝除塵已經達到一個較高水準。根據《中國電力減排研究2014》報告,我國電力行業單位火電發電量的煙塵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已經分別降至0.34克和1.85克每千瓦時;脫硫機組容量達到7.2億千瓦,佔煤電機組容量的90.6%。

  馬中稱,當前霧霾的真正成因在於非電行業的排放。

  “究竟誰才是我們現在所説的霧霾的主要貢獻者?恰恰是工業鍋爐、中小鍋爐、居民散戶的排放。”馬中表示,電力行業因為都是大煙囪、高煙囪,在高空排放,且電廠呈點狀分佈,相隔很遠才有一個煙囪。但是,工業鍋爐,中小鍋爐,居民散戶卻是低空排放,且分佈廣,形成了面狀排放。

  而陳吉寧11月30日在《經濟日報》上撰文指出,“工業生産是主要污染源,二氧化硫排放量佔88.1%,氮氧化物佔67.6%,特別是工業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的損害更大。”

  何時能等到沒霾的年月

  對霾兇,下一步的“治本”該落子何處?

  在馬中看來,除了燃料置換,對中小鍋爐,工業鍋爐的排放標準仍有待提高。此外,更重要的是國家在非電領域的減排上,也要給予政策,否則,即便制定了更高的標準企業也難以做到。

  電力行業之所以很快實現九成以上的脫硫率,因為僅國家補貼一年就將近千億,近日,又加碼了超低排放的政策。然而,處於政策空白的非電行業的排放治理卻是難度更大,成本也更高。

  “電力行業已經有相當強的治理能力,電力行業的超低排放在效益上講不是最好的,而且這個標準不應只針對電力行業,還應該放到其他行業去。如果把對電力行業超低排放的投入挪給工業鍋爐、中小鍋爐,甚至散煤用戶上的治理,效果肯定會更好。”馬中説。

  “沒剩下多少電廠沒有做脫硫脫硝和除塵了。”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副總裁、電力環保公用事業分析師朱純陽對上證報記者説,目前在電力領域,這一市場空間已經基本飽和,而在非電領域,這一市場空間將是巨大的。

  依照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和南京大學組成的專家工作組聯合發佈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的投融資需求及影響》研究報告,我國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的直接投資共需1.84萬億元。與之前預計的1.7萬億增加了8%。

  “除了減排以外,還要增加城市中間的透氣性,在城鎮化進程中留出更多的生態空間。如果所有的土地都蓋上房子鋪上路,天地無法通氣,那麼常態化的灰霾現象還是難以克服。” 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提醒説。

  讓藍天回歸為常態,到底還要等多久?“恐怕15年左右才能回到大家比較滿意的局面。在現有的承受能力下,只能一步一步地做,不能指望大霧霾今後就沒有了。它還是會有,要面對它。”夏光坦言。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的研究同樣表明,特別是京津冀地區大約要等到2030年才能實現空氣品質達標。“京津冀地區2013年的PM2.5年均濃度為106微克/立方米,預計2020年可以削減40%達到64微克/立方米,2030年可以削減67%實現達標。”

  這一研究同時顯示,長三角地區預計PM2.5年均濃度到2020年可以削減28%達到48微克/立方米,2030年可以削減50%達到34微克/立方米;珠三角地區的PM2.5年均濃度預計到2020年可以削減26%實現達標,2030年可以削減43%實達到27微克/立方米。

  而陳吉寧在《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的署名文章中也表示,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經過五年努力,全國空氣品質總體改善,重污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空氣品質明顯好轉。

  無論是多久,治霾不能再靠等風兒吹,都要從此刻開始行動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