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垃圾利用率不足5% 無序填埋現象普遍
- 發佈時間:2015-07-06 01:00:23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張少雷
記者近期在北京、安徽、貴州等地採訪了解到,在認知理解不清、多頭管理協調難、法規政策不完善等因素影響下,我國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不足5%,而無序填埋、亂傾亂倒等情況普遍,既破壞生態環境,又造成資源浪費。
建築垃圾是指新建、改建、擴建、拆除或其他方式損毀的各類建築物、構築物、市政工程等以及居民裝飾裝修房屋過程中所産生的棄土、棄料及其他廢棄物。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是指利用建築廢物中有效物質製作建材等又回用於建設工程的處理方式。目前主要為再生骨料、再生磚、再生無機混合料、再生骨料混凝土及砂漿等。
火焰山渣場是貴州省貴陽市雲岩區區唯一具備“建築垃圾消納場許可證”的建築垃圾處理場所。記者近日在現場看到,渣場坐落在數個小山坡之間的凹地裏,不斷有拉著建築垃圾的車輛駛入,工人們正忙著將垃圾分選、打碎、迴圈利用……經過近4年的使用,這個能容納300萬立方米建築垃圾的渣場基本被填滿,大部分砂石裸露在外。
據火焰山渣場負責人黃念介紹,貴陽市主城區每年産生3000萬立方米的建築垃圾,而送入具有建築垃圾消納資質的渣場處理的不到30%,大部分沒有進入正規渣場,還處於無序填埋狀態。
不僅貴州省,安徽省相關情況也不容樂觀。安徽省住建廳城市建設處副處長劉以舜説,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在該省還處在起步階段,目前只有三個試點城市正加快推進,其他城市仍以填埋處理為主。
然而,垃圾定點填埋點已經趨於飽和。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建築垃圾總量3500萬噸/年,經相關指定批准的垃圾填埋點遠遠不能滿足巨大的垃圾産量。
業內人士認為,各地都在試點推廣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總體來看相關工作進展緩慢,究其根源在於這項工作遭遇多重瓶頸,其中就包括認知理解不清。
我國對建築垃圾的管理和再利用不夠重視,一些城市發展規劃中沒有相關內容。北京建工資源迴圈利用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説,以北京市為例,前幾年推出6個建築垃圾資源化項目,但從市政府到委辦,再到各區縣,大家的理解都不一樣,各城區對這個事情的觀念和心態不統一,認識程度不夠高,“這6個項目已經運作三年了,但到現在連1個項目都沒建成。”
另外,貴州省政協副主席左定超認為,建築垃圾的管理和資源化利用在地方上涉及住建、發改、財政、環保、交通、公安、土地等多個部門,且各城市主管部門不一,甚至有的地方有9個部門負責建築垃圾管理工作,涉及部門多,協調難度大,沒有形成建築垃圾收集、分類、運輸、加工、産品檢測、市場應用推廣的全過程監管體系。
目前,建築垃圾“超載”現象已成為城市“頑疾”,其産生量巨大且日益增多,但資源化利用卻嚴重不足,由此帶來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亟須破解。
為此,業內人士呼籲,應結合城鎮化進程和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由住建部、發改委、環保部、財政部等部門聯合編制總體規劃,建立綜合管理資訊系統,實現建築垃圾産生、運輸、處理、再生産品生産、建築應用各環節政策及資訊的公開和共用。
與此同時,可積極開展示範城市和試點項目推廣工作,總結經驗、以點帶面、穩步推進;設立行業準入條件,建立拆除、運輸和處置一體化的特許經營制度,鼓勵社會資金參與投資經營;制定財稅、信貸等優惠政策,支援企業發展和相關項目建設;設立資源化利用裝備研發專項,鼓勵研發新技術、新設備、新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