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廊坊九措施穩控環京樓價 業界認為對市場影響不大

  • 發佈時間:2016-04-03 15:41:25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潘秀林劉雪玉  責任編輯:金瀟

  廊坊九措施穩控環京樓價 業界認為對市場影響不大

  京華時報訊(記者潘秀林劉雪玉)河北廊坊地區作為距離北京最近的環京縣市,近期因房價持續上漲,備受社會關注,限購傳聞不斷。1日晚,廊坊房地産調控新政終於落地,其中包括非當地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住房且購房首付款比例不低於30%。不過,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廊坊出臺政策的力度不大,影響有限。

  >>發佈

  非戶籍限購1套房

  1日晚間,廊坊市政府新聞辦官方微網志發佈《關於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共涉及9項具體措施,其中包括實行住房限購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非當地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住房且購房首付款比例不低於30%。

  《意見》稱,在去庫存等政策的影響下,3月份以來,全市房地産市場快速“回暖”,尤其是環京縣(市)房價漲幅較大,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此,廊坊重點完善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固安縣住房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意見》表示,下一步還將繼續規範預售審批程式,限期一次性公佈全部可售房源;落實住房價格備案制度,實行一房一價,明碼標價,現場公示;加強價格管控,限定申報預售價格上漲幅度;完善個人住房資訊查詢系統,推進商品房連線備案系統的互通互聯,有效遏制和防止倒賣房號等投機行為。

  《意見》還提出,集中整治房地産開發企業、仲介機構經營活動,依法嚴厲打擊無證預售、違規銷售、虛假廣告宣傳、哄抬房價、囤積房源、捂盤惜售和投機炒房等違法違規行為,全面規範市場秩序。嚴禁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小額貸款公司、開發企業、仲介機構等從事首付貸、過橋貸、自我擔保、設立資金池等場外配資金融業務。

    >>解讀

  抑制房價已是必然

  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環渤海經濟圈、通州副中心等概念的傳播,加之通州出臺最嚴限購,廊坊人口急劇增長,帶動當地房地産市場的發展。尤其是今年春節之後,環北京樓市交易價格持續攀升,房地産市場恐慌式需求愈演愈烈。

  目前,燕郊新房單價普遍突破2萬元/平方米,最高已達2.8萬元/平方米;大廠新房單價普遍超過1.5萬元/平方米,最高價已突破1.9萬元/平方米;香河部分新房單價已突破1.3萬元/平方米。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整體來看,過去一年,廊坊四地的市場漲幅甚至超過了深圳。目前,燕郊等區域房價漲幅已接近100%,這種情況下出臺政策抑制房價上漲已是必然。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也表示,廊坊市出臺從緊政策符合市場預期。

    力度不大影響有限

  不過,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廊坊出臺政策的力度不大,而且已經錯過了調控的最好時機。

  張大偉認為,2015年8月北京通州出臺最嚴格限購後,很多資金外溢,開始炒作環北京樓市,這是出現這一輪暴漲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但幾個區縣未同時出臺約束性政策,反而執行了很多包括降低首付在內的寬鬆政策,導致投資需求集中爆發。

  另外,張大偉認為,非戶籍家庭限購一套,對社保等年限不約束,限購力度非常小,這一約束完全可以通過親戚朋友代持、真假離婚等辦法獲得更多購房機會。而房價備案等政策只能約束部分正規企業開發的項目,對於很多小開發商來説,運作不規範影響政策落地效果。

  一位廊坊當地開發商告訴記者,目前廊坊四縣市置業人群中剛需購房者仍為絕對主流,僅有少數投資者會涉及二套房購買,因此政策打擊面不大。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更關鍵的還是政策的執行和落地,目前環京房價已達到階段性高點,從市場自身的調節來看,未來出現波動和回落的可能性也很大,買房者應警惕樓盤價格虛高的風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