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地王“央企製造” 或釋放樓市新信號

  • 發佈時間:2015-11-05 07:11:2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央企製造天價地王的話題再次引爆房地産行業。

  2015年10月下旬以來,北京、南京、杭州、佛山等多地拍出多個地王,繼2012年房企瘋狂拿高價地之後,土地盛宴再次撲面而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土地市場價格被不斷推高,資金實力雄厚的央企國企則成為了土地市場上理所當然的“主角”,也無疑是最大的贏家。

  央企地王的産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房價,擠兌了民企生存空間,難以保障房地産市場化程度的推進和提高。在第十二屆中國地産年度風雲榜上就有預測稱“央企和大國企資本‘壟斷’將使中國房地産失去生機和活力”,此論斷不無道理。

  在土地市場上,央企和國企的財大氣粗讓民企根本無力與其競爭。深圳一位民企開發商稱,只要是優質地塊,除非十分有實力的民企,一般的民企開發商根本沒辦法同這些國企和央企“叫板”,“他們競拍時舉牌根本就不眨眼。”

  央企拿地參與土地競拍本無可厚非,在平等的市場規則下,我們也不應該戴著“有色眼鏡”看央企,央企民企都是平等的企業。如果是自然壟斷有其合理性,但是一些央企國企在國有化管理下,恃“壟”而驕,不認真對待公眾的監督,必然會導致缺乏競爭,市場化程度低下,房地産行業成熟緩慢。

  央企拿地代表著國家行為,也是國家意志力的體現。在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基於房地産的支柱性地位,一則政府仍然要依靠“土地財政”來保證GDP增長,二則總有一些寶地需要有實力的開發商來拿,説通俗一點,央企更聽話,而且也有實力,至少不太可能會有資金鏈破裂的風險,在品質上也會更有保證。從這個角度來説,央企攻城略地,並不是一件壞事。

  然而,客觀來講,央企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房價。北京動輒5萬元/平方米起的樓面價,售價“10萬元+”豪宅市場已變紅海。

  央企號稱是全民所有的企業,但是不少央企拿著全民的錢折騰,因為無須對百姓負責,盈利與虧損都不會對老百姓造成任何影響,也不會追究企業領導人的責任。而很多央企除了財大氣粗並不懂市場,於是引進民營企業聯合拿地並聯合開發。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曾抱怨稱,“一線房地産市場目前基本上是由央企主導,由地方國企輔助開發,逐漸形成相對壟斷的市場。”經過此輪樓市調控的洗禮之後,“國進民退”現象在房地産行業越演越烈,國企與民企充分競爭的遊戲規則正逐步式微。

  2010年,為了遏制高房價的快速增長,國資委下令,除16家以房地産為主業的中央企業外,78家不以房地産為主業的央企退出房地産業務。實際上,沒有哪一條規定央企不許拿地,國資委的“退地令”也沒有明確的時間表。於是乎,央企拿地甚至地王的事卻屢屢發生。

  從讓非主業央企退出房地産市場,到如今再默認央企拿地,再加上過去“國退民進”的號召,的確很難想通如今的行為,唯一的解釋就是,隨著樓市在2013年至2014年再次進入調整期,房地産央企、國企作用也發生了變化,國家對房地産的態度也在發生變化,這是中央有意或無意釋放的一個信號,房地産支柱地位短期內還存在,但長期來看不可能再單純過度依賴於房地産行業,在這一輪大調整中,房地産企業的集中度會越來越高,資源壟斷將逐步向央企國企以及一些大民企聚合,而市場上一些中小房企將面臨生死考驗,甚至被淘汰出局。這是房地産在未來調整中的趨勢所在。

央企控股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航太資訊 27.13 7.28%
2 中國長城 8.79 7.20%
3 有研新材 11.38 6.75%
4 易華錄 34.11 5.96%
5 中航飛機 18.18 5.8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中環裝備 14.12 -3.81%
2 國投中魯 12.52 -3.32%
3 天科股份 12.31 -3.15%
4 中材節能 9.58 -3.04%
5 淩雲股份 15.21 -2.75%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